抗爭性政治:中國政治社會學基礎問題

抗爭性政治:中國政治社會學基礎問題

《抗爭性政治:中國政治社會學基礎問題》是2010年8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于建嶸

基本介紹

  • 書名:抗爭性政治:中國政治社會學基礎問題
  • 作者于建嶸
  • ISBN:9787010089263 
  • 類別:政治>軍事
  • 頁數:248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08-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抗爭性政治:中國政治社會學基礎問題》是一部系統論述抗爭性政治的學術專著。作者從社會衝突的基本理論出發,全面地分析了轉型期中國社會衝突的基本類型,特別是重點研究了維權事件和社會泄憤事件的基本特徵及社會風險,並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系統地提出了化解社會衝突的政策性建議。

作者簡介

于建嶸,法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著作有《岳村政治:轉型期中國鄉村政治結構的變遷》(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等。2003年獲《南風窗》“為了公共利益諍言獎”;2004年獲《南方周末》“特别致敬人物”稱號;2005年獲《中國新聞周刊》“三農研究(專著)獎”;2008年分別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組織評選的“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農村人物”稱號,《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魅力人物”稱號。

圖書目錄

導論
一、政治社會學與抗爭性政治
二、中國底層社會與維權抗爭
三、抗爭性政治的研究邏輯
(一)生存倫理
(二)依勢博弈
(三)邊界衝突
四、抗爭性政治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會衝突與社會穩定
一、社會衝突及其功能
(一)社會衝突的理論發展
(二)社會衝突的分類
(三)社會衝突的發生機制
(四)社會衝突的功能
二、社會轉型與風險社會
(一)社會轉型
(二)變動社會的秩序
(三)貝克的風險社會
三、轉型中國的社會穩定
(一)排斥性體制與剛性穩定
(二)社會運動
(三)群體性事件
(四)風險管理與社會和諧
四、小結
第二章 集體行動與維權抗爭
一、農民的“以法抗爭”
(一)農民維權活動的解釋框架
(二)農民維權精英的身份轉化
(三)農民維權抗爭的組織網路
(四)農民維權抗爭的行動特徵
二、工人的“以理維權”
(一)工人維權抗爭的三種解釋
(二)工人抗爭的基本特徵
(三)農民工的“依法維權”
(四)非階級行動與政治倫理
三、小結
第三章 群體行動與社會泄憤
一、群體行動與社會泄憤事件
(一)群體行動與社會泄憤事件的基本涵義
(二)社會泄憤事件的基本特點
(三)社會泄憤事件的主要原因
二、社會泄憤事件中的群體心理
(一)群體心理的主要表現
(二)群體心理的發生機制
(三)群體心理的疏導
三、小結
第四章 國家建設與社會治理
一、國家政權建設與基層治理方式變遷
(一)國家政權建設理論
(二)清末的王權止於縣政
(三)民國:行政權力下沉到鄉鎮
(四)人民公社時期的“政社合一”體制
(五)改革開放後的“鄉政村治”體制
二、農村治理性危機與基層政權退化
(一)農村出現治理性危機的主要依據
(二)黑惡勢力侵入基層政權的方式和原因
(三)黑惡勢力侵入基層政權的政治危害
三、信訪制度改革與憲政建設
(一)2004年有關信訪制度改肇的爭論
(二)現行信訪條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信訪悖論”的政治學解釋
四、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