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江湖》是著名學者于建嶸的雜文、演講、對話、小說精品集。全書分為“我的農民兄弟”、“有一種抽象憤怒”、“底層政治與社會變遷”、“美麗山水是悲傷”四部分。文字呈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底層立場與悲憫情懷,同時體現了他精湛的文學造詣和獨特的情感表述,非常感人、生動。
基本介紹
- 書名:父親的江湖
- 定價:¥35.00
-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作者:于建嶸
- 出版時間:2013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4369048
- 類別:社會科學
- 頁數:263頁
- 紙張:膠版紙
- 開本:16開
- 正文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評論,章節目錄,
內容簡介
《父親的江湖》是著名學者于建嶸的雜文、演講、對話、小說精品集。全書分為“我的農民兄弟”、“有一種抽象憤怒”、“底層政治與社會變遷”、“美麗山水是悲傷”四部分。包含了作者最近幾年的雜文、隨筆和小說,與國外知名學者如詹姆斯·C. 斯科特(世界著名政治學家,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芮捷銳(世界著名學者,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經濟學博士)、毛里和子( 日本政治學家,早稻田大學政治與經濟學院教授)等人的對話,以及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伯克利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香港大學的演講。文字呈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底層立場與悲憫情懷,同時體現了他精湛的文學造詣和獨特的情感表述,非常感人、生動。
父親在我的心中,永遠是偉岸和堅強的。尤其是從江湖上走出來的父親就顯得更為強大。儘管我的家庭,事實上淪落到了社會最底層,但父親仍然總在人們面前表現出英雄無比的狀態。他經常會穿著那些還在部隊當官的戰友送給他的軍大衣,在小城的大街上非常威武地走來走去。他總是笑呵呵地與各種人打招呼,享受人們對他軍大衣的敬畏。
作者簡介
于建嶸,法學博士,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岳村政治:轉型期中國鄉村政治結構的變遷》、《抗爭性政治:中國政治社會學基本問題》、《底層立場》。2005 年獲《中國新聞周刊》“三農研究(專著)獎”;2008 年分別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組織評選的“中國改革開放30 年30 名農村人物”稱號,《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魅力人物”稱號。2010 年再獲《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魅力人物”稱號,並獲《新周刊》中國嬌子新銳榜年度新銳人物獎。
![父親的江湖 父親的江湖](/img/6/21b/nBnaugDNkJTZjNzYjZGOjJTMiJGZ1cDZ0IWM0ETMkNWMhFmYwATMkNGZ5Y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媒體評論
1、父親在我的心中,永遠是偉岸和堅強的。尤其是從江湖上走出來的父親就顯得更為強大。儘管我的家庭,事實上淪落到了社會最底層,但父親仍然總在人們面前表現出英雄無比的狀態。他經常會穿著那些還在部隊當官的戰友送給他的軍大衣,在小城的大街上非常威武地走來走去。他總是笑呵呵地與各種人打招呼,享受人們對他軍大衣的敬畏。——《父親的江湖》
2、克服中國目前存在的管治危機,從基礎性層面來講,要想辦法克服民眾的不滿,加強民眾的政治認同;樹立法制的權威,建立科學的司法制衡制度,真正做到依法治國。從技術性層面來看,要改進管治技術,提高管治水平,加強國家的管治能力。——《伯克利演講:中國的騷亂事件與管治危機》
3、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底層社會是當代中國現實社會問題研究和社會結構整體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價值的觀點來看,“底層社會”作為一種價值取向,要求我們從底層人群的處境出發,從他們的要求和願望出發,來理解社會的發展和目標。從方法論的視野來分析,“底層社會”作為一種社會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從底層人群的角度去理解社會現象,在當前社會轉型期,理解底層人群的社會心理將具有特別的意義。——《人民大學演講:中國的底層社會——我的研究和立》
章節目錄
序 平民學者于建嶸 郝慶軍\
第一輯 我的農民兄弟
這個社會很少有把農民工當成孩子看待的,起碼沒有當成自己親生的孩子。在我看來,農民工不是誰家的孩子,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人,他們有權利在這個國家的任何地區出賣自己的勞動,他們也應有權利在任何地區享受他們的勞動創造。沒有這種認識,要很好地解決農民工的問題,簡直沒有多少可能性。
我的農民兄弟
農民工是誰家的孩子?
學者和庸醫及農民的鮮血
農民致富中的政府責任
解決中國農民問題需要新思維——對話芮捷銳
哈佛演講:當代中國農民的維權活動與政治
第二輯 有一種抽象憤怒
假如今天我們所有人都不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不滿,他們只能在家裡抱怨,可能最後走向街頭,用大磚頭表示他的抱怨。為了讓我們的民眾不抱怨和不走向街頭,我們就需要給他們抱怨的的江湖機會,讓他們有正常的渠道發泄他們心中的不滿,而不是給他們一個類似的“不抱怨運動”。
有一種抽象憤怒
給非正規就業空間
中國社會面臨的風險和出路
如此花錢買不來真正的穩定
警惕“創新”的“紀委股東”
誰在教城管“打人不見血”
耶魯演講:當代中國工人的“以理維權”
伯克利演講:中國的騷亂事件與管治危機
復旦演講:中國民眾為何抱怨?
香港大學演講:信息技術與民眾抗議行為
第三輯 底層政治與社會變遷
我們對政治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政治精英活動的層面上,我們需要深入底層社會生活的內在結構中去尋找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我們對那些主導社會發展的精英們也不能停在道德評價的層面上,我們需要尋找一種制約精英們行動的社會力量。毫無疑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政治背後的社會群體的利益關係,然後才是制度的設定和遵守。
30年來中國公民權利意識的變遷
30年來中國學者的突圍與抗爭請記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
底層政治與社會變遷——對話斯科特
中國的政治傳統與發展——對話裴宜理
政治發展:東亞經驗與中國特色——對話毛里和子
人民大學演講:中國的底層社會——我的研究和立場
第四輯 美麗山水是悲傷
今天的中國社會,表面上很美好,GDP增長的數字很振奮人心,高樓大廈、高速公路很先進,奧運會、世博會很提氣長臉,充實的國庫讓政府能夠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很驕傲。可是在角落裡,站立的卻是或茫然或惶恐或自我麻醉、心靈無處安放的人們。背後更是無數個普通中國人的艱難生活和傷痛故事。
父親是個流氓(小說)
附一 劉方喜 :真實的父親,會安息嗎?
附二 周泉:食色的革命
父親的江湖
喊冤的母親,您還好嗎?
附 吳祚來:始於父親,終於母親
總統先生,美麗山水是悲傷
東書房記事:國事、家事和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