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嶸

于建嶸

于建嶸,男,1962年9月生於湖南衡陽,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留校任教至2003年底。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進行過學術交流。已發表和出版過《中國工人階級狀況:安源實錄》《抗爭性政治:中國政治社會學基本問題》等大量著述。

2010年12月,被30多萬網民公推為與郎鹹平戴旭郭亦平、張宏良等人並列的“中國網際網路九大風雲人物”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于建嶸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衡陽市
  • 出生日期:1962年9月
  • 職業:中國社科院研究院
  • 畢業院校湖南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發表出版著述80餘篇
  • 代表作品:《中國當代農民的維權抗爭:湖南衡陽考察》等
  • 現職務:名師學院 領域學院院長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個人著作,作品介紹,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79年,于建嶸考上湖南師範大學,畢業後當上了成功的商業訴訟律師
知名學者于建嶸知名學者于建嶸
2001年7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獲法學博士學位。

主要貢獻

個人著作

主要著述有《岳村政治--轉型期中國鄉村政治結構的變遷》和《中國當代農民的維權抗爭:湖南衡陽考察》等。

作品介紹

1,社會泄憤事件中群體心理研究——對“甕安事件”發生機制的一種解釋。
于建嶸于建嶸
2,農民維權與底層政治。
3,中國的社會泄憤事件與管治困境。
4,基督教的發展與中國社會穩定。
5,于建嶸李連江:縣政改革與中國政治發展(合著)。
6,集體行動的原動力機制研究——基於H縣農民維權抗爭的考察。
7,信訪制度改革與憲政建設——圍繞《信訪條例》修改的爭論。
8,當代中國農民維權組織的發育與成長。
9,20世紀中國農會制度的變遷及啟迪。
10,清代與民國保甲體制的比較。
11,鄉村建設運動對農村政治結構的影響。
12,鄉鎮自治:根據和路徑——以20世紀鄉鎮體制變遷為視野。
13,當代中國農民的以法抗爭。
14,農村黑惡勢力和基層政權退化——湘南調查。
15,農民有組織抗爭及其政治風險——湖南省H縣調查(三)。
于建嶸于建嶸
16,農民有組織抗爭及其政治風險——湖南省H縣調查(二)。
17,農民有組織抗爭及其政治風險——湖南省H縣調查(一)。
18,農民是如何失去土地所有權。
19,村組幹部話說“三農問題”。
20,民主制度與中國鄉土社會。
21,鄉村建設運動對農村政治結構的影響。
22,鄉村自治:皇權、族權和紳權的聯結。
23,人民公社的權力結構和鄉村秩序。
24,近代中國地方權力結構的變遷。
25,中國農村政治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26,黑惡勢力是如何侵入農村基層政權的?——對湘南40個“失控村”的調查。
27,失范的契約:形式民主下的枷鎖。
28,鄉村選舉:利益結構和習慣演進——岳村與南村的比較。
29,在農民反抗的背後——湖南農村群體性事件的調查和分析。
30,如何破除山西省長們的宿命。
31,超越“省管縣”,縣政自治才是治本策。
32,對一封來信的兩點回答。
于建嶸于建嶸
33,侵犯信訪公民合法權利的制度根源是什麼?
34,治亂與治吏。
35,土地流轉要遵循自願有償原則。
36,如何走出施政和維權的暴力困境?
37,改革與法治及解釋權。
38,誰在承受截訪的成本?
39,再論社會泄憤事件:甕安事件的反思。
40,底層社會的政治邏輯。
41,轉型中國的社會衝突——對當代工農維權抗爭活動的觀察和分析。
42,於都事件——共產黨縣級政權第一個集體腐敗案。
43,“全民低保”是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44,讓勞動者有能力保護自己。
45,學者和庸醫及農民的鮮血。
46,農民土地維權抗爭的調查。
47,轉型期中國的社會衝突——對當代工農維權抗爭活動的觀察和分析。
48,啟蒙與知識精英的話語霸權——來自田野的思考。
49,三農問題的關鍵何在?
50,土地問題已成為農民維權抗爭的焦點。
51,我為什麼主張重建農民協會?
52,建東書房記。
53,要重新認識農民和解放農民。
54,中國工人階級狀況:安源實錄(片段)。
55,當代中國維權農民群英譜。
56,村民話說“三農問題”。
57,縣鄉領導話說“三農問題”。
58,學者話說“三農問題”。
59,為基督教家庭教會脫敏。
60,解讀和諧社會問題和對策。
61,中國的政治現實和我的夢想。
62,中國的底層社會:我的研究和立場。
63,解決利益衝突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
64,中國的騷亂事件與管治危機。
65,2006年4月3日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
66,轉型中國的社會衝突67,轉型期中國的社會衝突和秩序重建。
于建嶸談中國農民的增收途徑于建嶸談中國農民的增收途徑
68,中國信訪制度批判。
69,當代中國農民的維權活動與政治。
70,終結革命:背棄承諾抑或重構價值——解讀20世紀中國工農運動。
71,中國農村的政治危機:表現、根源和對策。
72,社會危機治理暨公民社會轉型論壇紀要。
73,于建嶸單光鼐:群體性事件應對與社會和諧(合著)。
74,于建嶸對話毛里和子:政治發展:東亞經驗和中國特色。
75,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向何處去?——與家庭教會人士的對話。
九大風雲人物圖九大風雲人物圖
76,中國的政治傳統與發展——于建嶸對話裴宜理
77,于建嶸對話蔡永飛:呼喚縣級地方立法權。
78,解決中國農民問題需要新思維——于建嶸答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芮捷銳問。
79,于建嶸對話陳志武:把土地還給農民。
80,于建嶸對話斯科特:底層政治與社會穩定。
81,鄉村政治改革——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82,農民維權重心出現重大變化。
83,于建嶸:當前中國能避免社會大動盪嗎?——2009年2月9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演講。
84,抗爭性政治:中國政治社會學基本問題。
(概述圖片)

獲獎記錄

2010年12月,經30萬網民自發投票,與戴旭易憲容郎鹹平曹建海郭亦平時寒冰、張宏良、孫錫良,被確認為“中國網際網路九大風雲人物”(2010中國網際網路九大風雲人物)之一。他們被廣大網民稱為“中國底層民意的真實代表”、“21世紀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中國最有良心的一批文人”。
2011年10月,他們九人再次被40多萬網民推舉為“中國底層九大意見領袖”。
2011年12月,由騰迅網新聞頻道一篇《說公知論公知,誰是公知》的文章引發了網路大討論,千萬網民參與。絕大多數網民認為公知評選過濫,公知幾乎成了貶義詞。但絕大多數網民認可“九大風雲人物”這次評選,認可包括于建嶸在內的九大風雲人物接近“公共知識分子”的標準。
2010年獲選《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魅力50人----布道之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