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戰時期史學研究
- 作者:田亮
- 類別:歷史類圖書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4月1日
- 頁數:348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10048376
- 版次:1
《抗戰時期史學研究》是200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田亮。內容簡介《抗戰時期史學研究》比較全面地研究了抗日戰爭時期重慶、延安及敵占區的史學,勾畫出抗戰史學的發展脈絡,拓展了抗日戰爭史的研究領域。《抗戰時期史學...
抗戰時期延安史學是著重研究抗戰時期延安地區的史學。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延安地區的史學,研究與民族解放鬥爭結合起來,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的歷史學成為觀察民族運命、爭取光明前途的理論武器。相關圖書 抗戰時期延安史學是著重研究抗戰時期延安地區的史學。延安地區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標誌著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進入到新的發展時期;...
《抗戰時期重慶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是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文善。內容簡介 《抗戰時期重慶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講述了抗戰時期重慶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潮是在近代中華民族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背景下,繼承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的西方史學與馬克思主義,並吸收中國傳統史學觀念,關注人類現實社會...
桂林抗戰文化城期間主要國畫家研究 抗戰音樂家張曙研究綜述 區域文化研究 抗戰時期的桂林史學研究 ——兼評田亮著《抗戰時期史學研究》抗戰時期陪都體育賽事 抗戰時期廣西各圖書館受損基本情況及其思考 淪陷區文學研究 偽滿洲國時期的鴉片與文學 淪陷區中國作家的文化身份認同與政治立場問題 ——以移住北平的台灣、偽滿洲...
本書以抗戰時期史家因不同地域、不同學術傾向而形成的“群體”為主要研究對象,考察“留守”與“南遷”兩大史家群體的組織、思想、學術活動及史學成就。地域抉擇的矛盾心態影響了史家書寫方式的轉變,作者以此為視角探究史家當時幽微心態與日後卓越成就之間的細密聯繫,重塑抗戰時期中國史學發展與流變的整體場景。作者...
《中日戰爭史研究(1931-1945)》是2010年11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德坤。內容簡介 “珞珈史學文庫”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的結集。第一批推出的是二十多位教授的文集。以後將根據情況,陸續推出新的集子。武漢大學歷史學科具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早在1913年,武漢大學的前身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
《抗戰文化研究:第十一輯》是2018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抗戰文化研究》第十一輯,編者將目光投向香港。考察五大類香港抗戰遺址;細數1935至1945年,香港六十餘個救亡賑難團體的活動;探討在“殖民地”史學、“本土主義”等因素影響下,什麼才應是近代香港抗日的正確史觀;詳述中國近代史史料學...
《日本侵華與中國抗戰:有關史料及其研究》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臧運祜。內容簡介 2011年11月25日至29日,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和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中日戰爭暨抗戰大後方史料整理與研究學術討論會”,在重慶西南大學舉行。來自中國、日本的30餘位學者發表學術...
《中國抗日戰爭史論綱》是2005年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庭華。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很有學術研究和資料價值的史學專著,它涉及到了中國抗日戰爭史和中日關係史的各個方面。並從大歷史觀的角度,闡述了抗日戰爭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意義、地位與作用。作者簡介 劉庭華,1949年4月生,江西南康人,1968年2月...
《中日戰爭史研究》是2010年11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德坤。內容簡介 《中日戰爭史研究(1931-1945)》講述了:“珞珈史學文庫”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的結集。第一批推出的是二十多位教授的文集。以後將根據情況,陸續推出新的集子。武漢大學歷史學科具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早在1913年,...
《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內遷研究》是程朝雲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3年6月。該書利用檔案、報紙以及親歷者回憶等資料,在人口遷移研究和抗戰史研究的雙重框架下,巨觀地考察戰時人口內遷運動。該書以內遷人口的具體經歷為例,討論內遷人口在內遷途中以及在後方所經歷的種種磨難,進而揭示支撐他們經歷磨難的主要...
——評“中國?四川抗戰文化研究叢書” 蘇 寧/268 «廣西抗戰文化研究叢書»評論專輯 /274 一部記錄廣西抗戰獨特貢獻的文化研究新著 ——評李建平等的«廣西抗戰文化史» 黃偉林/275 彰顯廣西抗戰特色的史學新著 ——評«廣西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作用與貢獻» 李建平/277 一...
根據京編委發【2021】3號檔案批覆我館的事業單位崗位設定方案,我館內設機構共12個部室,分別為辦公室、史學研究部、資料編輯部、革命文物部、展覽陳列部、社會教育部、對外交流部、宣傳推广部、組織人事部、財務管理部、行政保障部、安全保衛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行政編制0人,事業編制147人。展出內容 綜述 ...
在抗戰時期及戰後,很多進步的學者,如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胡繩等,運用唯物史觀,對種種唯心史觀如“民主史觀”及“意志哲學”等,進行了嚴正的批判。他們寫出了一些歷史科學專著,也注意到歷史理論的研究與傳播,如翦伯贊的《歷史哲學教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這時,毛澤東發表了很多關於史學工作和中國歷史的言論...
《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研究:以抗戰時期知識界為中心》是鄭大華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3月。該書對中國近代以來尤其是“九一八”後的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復興思潮的各個方面做較為深入的研究,總結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留給人們的啟迪。該書強調,民族復興不是漢族或某個少數民族的復興,而是包括漢族和所有...
“抗戰時期的軍事、軍隊與軍人”青年史學論壇已於2015年11月13日至11月15日在北京大學舉辦。活動背景 2015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沉澱,抗日戰爭史研究逐漸成為中國近現代史學科中的重要分支。近年來隨著大量相關檔案史料的公布,抗戰史研究更是學界研究熱門之一。會議主題 回歸軍事主題,...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在新館開館後,即與省內相關高校和研究單位聯合成立了“九·一八”歷史研究中心。該中心設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特聘遼寧省內外也包括海外研究“九·一八”歷史的專家學者為中心研究員,配合館內的業務人員及有志於此的史學愛好者,共同開展對“九·一八”歷史的深入研究。范麗紅主編的《...
1985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2001年獲內蒙古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內蒙古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內蒙古師範大學學術期刊社副教授,內蒙古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代表作有《抗戰時期綏西租佃合作經營述略》、《抗戰時期民國政府邊疆教育政策在綏境的實施》、《移民實...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初,顧頡剛曾擔任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歷史組主任,主編《史學集刊》;7月,調查河北省古蹟,編纂《北平志》。由於當時民族危機深重,逐漸側重邊疆地理研究,並於次年創立邊疆研究會,同時宣傳抗日。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月,顧頡剛當選為禹貢學會理事。秋,任燕京大學歷史系主任,主編《大眾...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辦公室舉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成果情況”和“二戰中中國貢獻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另一說...
——上海抗戰史研究的回顧和展望餘子道1 序二 上海抗戰的重要歷史地位唐培吉1 專題論文 兩次淞滬抗戰的歷史地位和當代意義餘子道3 淞滬戰役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定位張玉法10 中華民族覺醒的先聲唐培吉25 從七七事變到全面抗戰 ——發動淞滬會戰的戰略意義傅應川44 政治·軍事 淞滬會戰守勢時期作戰之評析滕昕雲69 一·...
15. 抗戰以來中國史學之趨向(徐文珊)16. 中國近三十年來之史學(晉三)17. 近三十年來中國之新史學(黃挺柱)18. 近三十年來中國史學之趨勢(沈兼士)19. 顧頡剛論現代中國史學與史學家(蔣星煜)20. 中國現代史學界的檢討(曾繁康)21. 現代中國史學評論(齊思和)22. 中國史學研究之新動向(王靜如)23...
監獄史研究 對比中日韓三國及台灣地區對近代監獄的保護和利用 上海的軍事監獄 ——原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 日殖時期台灣監獄制度的誕生 抗戰時期監犯之調服軍役研究 歷史方誌文化研究 旅順軍港公園如何充實歷史文化內涵 莊河地區部分居民上邊外始末 1949年後蔣氏父子對台灣的政治統治 近代東北自建鐵路的歷史...
五、《論我黨在抗日時期的軍事戰略轉變》;六、《談談科研道德風貌》;七、《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八、《論抗日游擊戰爭的歷史特點》;九、《論反法西斯戰爭的特殊戰場》;十、《中國抗日戰爭軍事經濟研究,深刻揭示敵後游擊戰爭的歷史地位》:十一《中國抗戰對美國的支援》;十二、《深入抗戰史研究...
教育生活史:教育史學研究新視域 科舉制的廢止與科舉學的興起 東佳書堂小考 宋代中央官學教官的日常生活與教學活動 生活敘事、文學形式與重回現場——學生生活史研究的三個維度 中國近代大學經學學科的建構及終結 孫中山教育思想簡論 外國教育史 西方教育思想史研究的視角與視野 西方快樂教育思想之傳統 學者本色大師風範...
《國家紀念日與抗戰時期政治文化研究》是郭輝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1年3月。該書論述中國國家紀念日產生的背景,探討國家紀念日在民國的演化變更,考察抗戰時期(1931—1945)國家紀念日的內涵和功效,進而從整體上對國家紀念日與戰時政治文化建設的關係進行思考,並審視抗戰時期國家紀念日給當代中國國家紀念日...
9、《李達的歷史理論和史學思想》,《船山學刊》2001年2期。10、《顧頡剛的疑古思想與胡適的學術影響》,《安徽史學》2002年1期。12、《何乾之對中國經濟性質問題的探討》,《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1期。13、《抗戰時期范文瀾的史學研究》,《淮北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3期。14、《抗戰時期毛澤東對中共黨史學科...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庚辰),孤島時期,呂思勉避居滬上租界,抱著書生報國之志,撰寫大量史學著作和論文,還留意時局,關心祖國命運,他以“野貓”、“乃秋”、“六庸”、“程芸”等化名,寫了許多洋溢民族正氣、揭露日寇暴行的文章刊於租界內的抗日報刊上。作家兼報人范泉稱呂思勉為“孤島上的鬥士”。民國三十...
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刻研究的徐復觀充分利用戰後幾次赴日的機會,廣訪日本漢學研究的重量級人物,如中國哲學研究大家重澤俊郎、木英村一,中國文學研究大家吉川幸次郎、中國史學研究大家宮崎市定等,並留下了寶貴的評論。這類評論主要可以歸納為二點:其一,日本漢學研究者治學嚴謹、功夫紮實如重澤俊郎就不贊成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