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與書寫:抗戰時期的中國史家群體研究(1937~1945)

抉擇與書寫:抗戰時期的中國史家群體研究(1937~1945)

《抉擇與書寫:抗戰時期的中國史家群體研究(1937~1945)》是2022年12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鄭善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抉擇與書寫:抗戰時期的中國史家群體研究(1937~1945)
  • 作者:鄭善慶
  •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1日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268 頁
  • ISBN:9787100215664 
  • 類別:圖書>歷史>史學理論>歷史研究
  • 開本:128 開(16開B)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目錄,

內容簡介

抗戰時期的中國學術呈現出一個怎樣的場景,是學術界聚訟紛紜的一個話題。戰爭之下,史學家們應該何去何從?留守者,面臨著安身立命的困擾、言說空間的逼仄,以及政治上的壓力;南遷者,遭遇身份上的困境,獨立言說空間的萎縮,學術的合流與政治的分道揚鑣。本書通過考察北平、重慶等地史家群體,分析其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所面臨的地域抉擇、道德困境和政治轉變問題,將傳統的史學史寫法與區域社會史的研究方法相結合,以歷史學家群體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地域抉擇與歷史書寫問題。
世變愈急,則史學變得愈快;世變愈大,則史學變得愈新。在戰火頻仍、民族危亡的抗戰時期,中國史家群體在留守與南遷的抉擇上,既有政治環境的潛在影響也有生存壓力的現實考量。本書以抗戰時期史家因不同地域、不同學術傾向而形成的“群體”為主要研究對象,考察“留守”與“南遷”兩大史家群體的組織、思想、學術活動及史學成就。地域抉擇的矛盾心態影響了史家書寫方式的轉變,作者以此為視角探究史家當時幽微心態與日後卓越成就之間的細密聯繫,重塑抗戰時期中國史學發展與流變的整體場景。

作者簡介

鄭善慶,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學史、中共黨史研究。編纂出版《翁心惠日記》《浙東革命根據地口述史》等。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省哲社規劃課題項目等。在《南開學報》《史學月刊》《清史研究》等刊物發表文章20餘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留守與南遷視野下的史家們
第一節 戰前中國史學發展的“黃金時代”
第二節 戰爭之下的史家南遷與留守
第二章 留守北平的史家群體
第一節 何以自處:留守者的心態與境遇
第二節 戰時輔仁大學史家——陳垣
第三節 戰時輔仁大學史家——余嘉錫
第四節 戰時燕京大學的史家
第五節 遺老們的文史之學——以古學院為例
第三章 南遷者:以重慶、昆明為中心的官方史家群體
第一節 戰時的官方史學編纂機構與正統性塑造
第二節 戰時的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及其業績
第三節 戰爭年代傅斯年與史語所的轉變
第四章 戰時國統區的馬克思主義史家群體
第一節 對馬克思主義史家的認識與分歧
第二節 戰時馬克思主義史家的撰述環境
第三節 以《中蘇文化》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史家群體
第四節 抗戰時期馬克思主義史家群體的撰述特色
第五節 馬克思主義史家群體的轉向與論爭
第五章 抗戰時期史學作品的學術評價與爭議
第一節 “學審會”的成立與運作
第二節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的評審
第三節 柴德賡《鮚埼亭集謝三賓考》的評審
第四節 史學獲獎作品的統計與分析
第六章 高校文科研究所與戰時中國史學的發展
第一節 文科研究所創設的背景
第二節 戰時的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
第三節 輔仁大學文科研究所
第四節 其他高校的文科研究所
第五節 戰時文科研究所的本土化轉向
第七章 愛國主義、群體爭競與政治糾葛下的戰時史學場景
第一節 戰時中國史家民族觀與節操觀的重新審視
第二節 戰時史學機構間的競爭——以顧頡剛的遭遇為個案
第三節 學術整合與政治分野
第四節 戰時中國史學的場景及其可能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