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原書第10版)

批判性思維(原書第10版)

《批判性思維(原書第10版)》是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批判性思維(原書第10版)
  • 作者:布魯克·諾埃爾·摩爾、理察·帕克
  • 語言:中文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360 頁
  • ISBN:9787111485650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膠版紙
  • 版次:10
  • 外文名稱:Critical Thinking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批判性思維(原書第10版)》是美國暢銷的大學教材,連續10次再版,語言通俗、生動,直觀地闡述了批判性思維、正確推理和合理論證的基本問題、觀點、方法和技巧。《批判性思維》(原書第10版)從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說起,就如何進行正確地思維和清晰地寫作,到有效論證的規則、合理的演繹和歸納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學的論證進行了詳細闡述,同時還列舉了各種以修辭手法來掩蓋虛假論證的例子,對批判性思維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幫助讀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確的思維基本原則、規則、要求、技巧和訓練方法。
訴諸人身/生成謬誤 :通過批評其來源而反駁某立場或論證。脫口秀主持人樂於此道。
稻草人謬誤:為了反駁對方立場以誇大、錯誤表達等方式曲解其立場,使對手陷於不利。
源自憤怒的“論證”:顧名思義,以憤怒替代理由和判斷。如,政治論辯淪於對罵。
威嚇手段:試圖通過威嚇對方來證明某觀點。你不難想到例證。
倉促概括:過於相信由小樣本得出的結論。
群體思維:任憑對某群體的忠誠來干擾對問題的判斷。例如,裁判員吹哨警示我們隊犯規太多。
轉移注意力:所答非所問,避開問題的焦點。

圖書目錄

前 言
作者簡介
第1章 究竟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1.1 信念和斷言
1.1.1 客觀斷言和主觀斷言
1.1.2 事實與觀點
1.1.3 道德主觀主義
1.2 論題
1.3 論證
1.4 認知偏差
1.5 "真"和"知識"
1.6 批判性思維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第2章 兩類推理
2.1 論證:基本特徵
2.1.1 "結論"作為"前提"
2.1.2 未表達的前提和結論
2.2 兩種論證
2.2.1 演繹論證
2.2.2 非演繹論證
2.2.3 排除合理懷疑
2.3 演繹、非演繹和未表達前提
2.4 "衡平推理"和最佳解釋推理
2.5 哪些表達不是前提、結論或論證
2.5.1 圖像
2.5.2 "如果……那么……"所連線的句子
2.5.3 對事實的羅列
2.5.4 A因為B
2.6 道德、情感和邏輯
2.7 理解論證的技術
2.7.1 澄清論證的結構
2.7.2 透過各種裝飾性的表達來識別論證
2.8 評估論證
第3章 清晰的思維、批判性思維與清晰的寫作
3.1 模糊
3.2 歧義
3.2.1 語義歧義
3.2.2 組合歧義
3.2.3 語形歧義
3.3 抽象
3.4 定義術語
3.4.1 定義的目的
3.4.2 定義的種類
3.4.3 定義的注意事項
3.5 論文寫作
3.5.1 練習寫作
3.5.2 論文寫作的誤區
3.5.3 有說服力的寫作
3.5.4 多元化社會中的寫作
第4章 可信性
4.1 斷言及其來源
4.2 評估斷言的內容
4.2.1 斷言與我們的個人觀察相衝突嗎
4.2.2 斷言與我們的背景信息相衝突嗎
4.3 評估信息來源的可信性
4.3.1 利益相關方
4.3.2 體貌及其他特徵
4.3.3 專業性
4.4 可信性與新聞媒體
4.4.1 媒體所有權的合併
4.4.2 政府對信息的操縱
4.4.3 媒體的偏見
4.4.4 電台訪談節目
4.4.5 電視辯論節目
4.4.6 網際網路
4.5 廣告
第5章 通過修辭進行說服:常見的修辭技巧
5.1 修辭技巧I
5.1.1 委婉語和粗直語
5.1.2 閃爍其詞
5.1.3 貶抑
5.2 修辭技巧II
5.2.1 刻板印象
5.2.2 暗示
5.2.3 載入問題
5.3 修辭技巧III
5.3.1 嘲笑/諷刺
5.3.2 誇張
5.4 修辭技巧IV
5.4.1 修辭性定義和修辭性解釋
5.4.2 修辭類比和令人誤解的比較
5.5 替代證明和重複
5.5.1 替代證明
5.5.2 重複
5.6 通過視覺形象進行說服
第6章 更多修辭技巧:心理及相關謬誤
6.1 訴諸情感的謬誤
6.1.1 源自憤怒的"論證"
6.1.2 威嚇手段
6.1.3 其他基於情感的謬誤
6.2 訴諸其他心理因素的謬誤
6.2.1 轉移注意力/煙幕彈
6.2.2 眾所周知
6.2.3 合理化
6.3 以錯制錯
第7章 更多謬誤
7.1 訴諸人身的謬誤
7.1.1 人身攻擊型訴諸人身
7.1.2 自相矛盾型訴諸人身
7.1.3 因人廢言型訴諸人身
7.1.4 毒化井水
7.1.5 因人納言謬誤
7.2 生成謬誤
7.3 稻草人謬誤
7.4 虛假的兩難境地
7.4.2 劃界謬誤
7.5 滑坡論證
7.6 錯置舉證責任
7.7 乞題
第8章 演繹論證I:範疇邏輯
8.1 直言判斷
8.1.1 文恩圖
8.1.2 轉換成標準形式
8.1.3 對當方陣
8.2 三種關於直言判斷的運算
8.2.1 換位
8.2.2 換質
8.2.3 換質位
8.3 直言三段論
8.3.1 用文恩圖檢驗三段論的有效性
8.3.2 含有未表達前提的直言三段論
8.3.3 實際生活中的三段論
8.3.4 用規則檢驗三段論的有效性
第9章 演繹論證II:真值函式邏輯
9.1 真值表和真值函式符號
9.1.1 判斷變元
9.1.2 真值表
9.2 用符號表達複合判斷
9.2.1 "如果"與"僅當"
9.2.2 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9.2.3 "除非"
9.2.4 "或者……或者……"
9.3 真值函式論證模式(簡略版)
9.3.1 三種常見的有效論證模式
9.3.2 三種謬誤:無效的論證形式
9.4 真值函式論證
9.4.1 真值表法
9.4.2 簡化真值表法
9.5 演繹
9.5.1 第一組規則:有效論證的基本模式
9.5.2 第二組規則:真值函式的等值式
9.5.3 條件證明
第10章 關於非演繹推理的批判性思維
10.1 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統計三段論)
10.2 從特殊到一般的論證(基於樣本的歸納概括)
日常生活中基於樣本的歸納概括
10.3 從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於類比的非演繹論證
10.3.1 基於類比的非演繹論證的運作方式
10.3.2 類比的其他用途
10.4 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10.5 誤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日常提示詞
10.6 非演繹推理中的謬誤及相關問題
10.6.1 倉促概括
10.6.2 傳聞證據
10.6.3 以偏概全
10.6.4 自薦樣本的謬誤
10.6.5 有傾向性的問題
10.6.6 弱類比
10.6.7 模糊的概述
第11章 因果解釋
11.1 兩種解釋
11.1.1 物理因果解釋
11.1.2 行為因果解釋
11.2 充分解釋:一個相對的概念
11.2.1 至關重要的可檢驗性
11.2.2 無法檢驗的解釋
11.2.3 循環解釋
11.2.4 不必要的複雜性
11.3 形成假說
11.3.1 求異法
11.3.2 求同法
11.3.3 因果機制和背景知識
11.3.4 最佳診斷方法
11.4 普遍的因果陳述
11.5 驗證因果假說
11.5.1 對照的因果實驗
11.5.2 避免在人群中檢驗因果假說的替代方法
11.5.3 非實驗的因果研究
11.5.4 非實驗的果因研究
11.5.5 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
11.6 因果推理中的錯誤
11.6.1 體檢中的混淆因果
11.6.2 忽視統計回歸
11.6.3 缺乏否證,所以得證
11.6.4 訴諸傳聞
11.6.5 混淆解釋和辯解
11.7 法律上的因果聯繫
第12章 道德、法律與美學推理
12.1 價值判斷
12.1.1 道德與非道德
12.1.2 道德推理的兩個原則
12.1.3 道德原則
12.1.4 形成特定的道德價值判斷
12.2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視角
12.2.1 後果論
12.2.2 義務論/道義論
12.2.4 宗教相對主義
12.2.5 宗教絕對主義
12.2.6 德性倫理
12.3 道德慎思
12.4 法律推理
法律的證成:四個視角
12.5 美學推理
12.5.1 八個美學原則
12.5.2 用美學原則來判斷美學價值
12.5.3 評價美學評論:相關性與真實性
12.5.4 為什麼進行美學推理
術語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