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統計導論:理論與實踐(原書第10版)

心理統計導論:理論與實踐(原書第10版)

《心理統計導論:理論與實踐(原書第10版)》是2016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美]羅伯特R.帕加諾(Robert R.Pagano)。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統計導論:理論與實踐(原書第10版)
  • 作者:[美]羅伯特R.帕加諾(Robert R.Pagano)
  • 原作品: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10th edition)
  • 譯者:方平 姜媛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
  • 頁數:396 頁
  • 定價:80.00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11544647
內容簡介,目錄,前言,譯者序,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數學差,學不了統計?
本書能幫你克服這個心理障礙。本書作者在華盛頓大學和匹茲堡大學30多年的統計導論授課過程中,多數學生來自攻讀文科學士學位的心理學專業,但也有不少學生來自生物、商務、教育等其他專業。由於多數學生數學水平不高或對數學缺乏興趣,所以作者在本書中採用了非正式和生動的方法對統計學進行敘述。任何與數學、公式有關的問題(甚至是最簡單的統計符號的使用和代數運算),均有詳細具體的演示程式和操作步驟,讓你看了就會,會了不忘。
統計學原理不會用?
本書會幫你掌握心理統計的套用方法。本書作者以多年的統計學教學經驗明確傳達了“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統計學”的不二法門,使用豐富的套用型問題引導你一步一步理解統計學原理及其在生活和研究中的使用方法,為今後得心應手地將統計學套用在心理學研究中打下非常好的基礎。
學習心理統計輕而易舉?
那么本書依然值得一讀。你不但可以在這本美國暢銷多年、已更新至第10版、受到極高讚譽的教材中學到心理統計導論課的一切,還會對這門核心課程理解得更透徹,因為真正掌握了這個重要工具,你才能在心理學之路上信心滿滿。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致學生
第一部分 概述
第1章 統計與科學方法2
11導論2
12認識方法2
13術語定義4
實驗:呈現方式與保持5
14科學研究和統計5
15隨機抽樣5
16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6
17統計中電腦的使用6
18統計和“現實世界”6
事實是什麼:數據,數據,數據在哪兒7
事實是什麼:權威很好,但是……7
事實是什麼:數據,數據,什麼是數據(1)8
事實是什麼:數據,數據,什麼是數據(2)9
本章小結10
關鍵術語10
問題與難點11
第二部分描述統計
第2章 數學和測量的基本概念16
21導論16
22數學符號17
23求和17
24測量量表19
25行為科學中的測量量表20
26連續變數和離散變數21
本章小結23
關鍵術語23
問題與難點23
SPSS示例24
SPSS附加問題27
注釋27
第3章 頻次分布29
31導論:未分組頻次分布29
32分組數據30
33百分位數33
34百分等級35
35繪製頻次分布圖36
36探索性數據分析38
事實是什麼:延伸刻度,識破謬誤39
本章小結40
關鍵術語40
問題與難點40
SPSS示例42
SPSS附加問題46
第4章 集中趨勢和差異測量47
41導論47
42集中趨勢的測量48
43差異測量52
本章小結56
關鍵術語56
問題與難點56
SPSS示例58
SPSS附加問題59
注釋60
第5章 正態曲線與標準分數61
51導論61
52正態曲線61
53標準分數(z分數)62
本章小結67
關鍵術語67
問題與難點67
SPSS示例69
SPSS附加問題70
第6章 相關71
61導論71
62關係72
63相關75
事實是什麼:“好校長=好國小”嗎83
事實是什麼:“金錢買不到幸福”嗎83
本章小結85
關鍵術語85
問題與難點85
SPSS示例89
SPSS附加問題91
第7章 線性回歸92
71導論92
72預測和不完全相關93
73建立最小二乘回歸線:Y對X的回歸94
74測量預測誤差:估計標準誤96
75運用線性回歸進行預測的思考98
76回歸係數和皮爾遜相關係數r的關係98
77多元回歸99
本章小結101
關鍵術語101
問題與難點101
SPSS示例103
SPSS附加問題106
第三部分推斷統計
第8章 隨機抽樣與機率108
81導論108
82隨機抽樣109
83機率110
事實是什麼:“無罪,我也是巧合的受害者”——空洞的狡辯還是事實123
事實是什麼:精子數量下降——男性原因還是抽樣不當124
事實是什麼:樣本的樣本125
本章小結126
關鍵術語126
問題與難點127
注釋129
第9章 二項分布130
91導論130
92二項分布的定義和解釋130
93由二項展開式生成二項分布132
94二項分布表的使用133
95近似常態分配的使用137
本章小結140
關鍵術語140
問題與難點140
注釋142
第10章 假設檢驗之符號檢驗143
101導論143
102假設檢驗的邏輯144
實驗:大麻和愛滋病患者的治療144
103Ⅰ型錯誤和Ⅱ型錯誤146
104α水平和決策過程147
105評估分布尾端148
106單尾和雙尾機率評估149
107效應量:顯著性與重要性152
事實是什麼:真實效應還是巧合(1)152
事實是什麼:真實效應還是巧合(2)153
事實是什麼:“沒有比我們更好的產品”154
事實是什麼:逸事性報導與系統性報導155
本章小結156
關鍵術語157
問題與難點157
注釋159
第11章 檢驗力160
111導論160
112什麼是檢驗力160
113Pnull和Preal161
114愛滋病實驗的檢驗力分析162
115α-β和實際情況166
116不顯著結果的解釋166
117檢驗力的計算166
事實是什麼:占卜與科學169
本章小結170
關鍵術語170
問題與難點170
注釋171
第12章 抽樣分布、平均數的抽樣分布、正態離差(z)檢驗172
121導論172
122抽樣分布172
123正態離差(z)檢驗175
實驗:評價某校閱讀訓練計畫175
本章小結187
關鍵術語187
問題與難點187
第13章 單樣本t檢驗189
131導論189
132t檢驗和z檢驗的比較189
實驗:增進兒童早期言語190
133t的抽樣分布190
134t分布和z分布的比較191
135增進兒童早期言語實驗回顧192
136用原始分數計算tobt192
137t檢驗的適用條件194
138用Cohen d值確定效應量195
139總體平均數的置信區間196
實驗:估計教授的平均智商(IQ)197
1310對皮爾遜相關係數顯著性的檢驗198
本章小結200
關鍵術語200
問題與難點200
SPSS示例202
SPSS附加問題204
注釋204
第14章 相關和獨立樣本的t檢驗206
141導論206
142相關樣本t檢驗207
實驗:大腦刺激和飲食207
實驗:外側下丘腦和飲食行為210
143獨立樣本z檢驗和t檢驗210
144獨立樣本z檢驗211
實驗:荷爾蒙X和性行為211
實驗:荷爾蒙X實驗的回顧212
145獨立樣本t檢驗213
實驗:丘腦和痛覺216
146t檢驗的統計檢驗力217
147相關樣本和獨立樣本設計的對比217
148置信區間的選擇分析218
本章小結220
關鍵術語221
問題與難點221
SPSS示例141225
SPSS示例142227
SPSS附加問題229
注釋230
第15章 方差分析232
151導論:F分布232
152F檢驗與方差分析(ANOVA)233
153單因素方差分析234
154ANOVA數據分析技術236
實驗:不同的情境和壓力236
155單因素方差分析的邏輯基礎238
156方差分析和t檢驗的關係240
157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設240
158效應量ω2或η2240
159方差分析的檢驗力241
1510多重比較242
事實是什麼:庸人自擾247
本章小結248
關鍵術語249
問題與難點249
SPSS示例252
SPSS附加問題254
161雙因素方差分析的定性介紹255
162雙因素方差分析的定量介紹257
163雙因素方差分析實例261
實驗:鍛鍊對睡眠的影響261
164多重比較270
165雙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設基礎270
本章小結271
關鍵術語271
問題與難點271
SPSS示例272
SPSS附加問題276
第17章 χ2檢驗和其他非參數檢驗278
171導論:參數檢驗和非參數檢驗之間的差異278
172卡方(χ2)檢驗279
實驗:對不同品牌低度啤酒的偏好279
實驗:政治立場與態度281
173維爾克松配對符號秩次檢驗285
實驗:改變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態度285
174曼-惠特尼U檢驗287
實驗:高蛋白食品對智力發展的影響287
175克拉斯科-沃利斯檢驗290
實驗:評估兩個減肥計畫290
事實是什麼:統計與套用社會研究——有用還是濫用292
本章小結293
關鍵術語294
問題與難點294
SPSS示例299
SPSS附加問題302
注釋302
第18章 推斷統計回顧303
181導論303
182術語和概念303
183假設檢驗過程304
184單樣本設計304
185相關樣本設計:兩個樣本305
186獨立樣本設計:兩個樣本306
187多組實驗307
188稱名數據分析310
189選擇合適的檢驗方法310
問題與難點312
附錄
附錄A 常備數學知識回顧318
附錄B 公式324
附錄C 章末問題與難點以及SPSS習題答案330
附錄D 統計表346
附錄E SPSS簡介370

前言

統計導論這門課程我已講授了30多年,早期在華盛頓大學心理學系任教,最近在匹茲堡大學神經科學系任教。我所教授的學生多數來自攻讀文科學士學位的心理學專業,但也有不少學生來自生物、商務、教育、神經科學、護理學、健康科學等其他專業。我所教授的統計導論課程排名相當靠前,在華盛頓大學,我憑藉這門課成為“優秀教學獎”的最終獲得者。
本教材是這門課程的總體概述。由於多數學生數學水平不高或對數學缺乏興趣,所以我在本書中用了非正式和生動的方法對統計學進行敘述。我採用的方法僅以高中代數知識為背景,極少依賴等式求導。不同於通過機械的數字解決問題的方式,本教材試圖通過一種深度的方式來教授統計導論,這種方式有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並形成批判性思維。
我所教授的統計學課程相當成功。學生能夠掌握本教材內容甚至“檢驗力”這類非常複雜的主題,並經常反映他們享受了學習統計學的樂趣。學生們對這門課的評價相當高,對本教材的評價也很高。他們認為與其他教材相比,本教材思路清晰,風格幽默,這對他們理解教材內容幫助很大。有些學生甚至評論,“這是我用過的最好的教材”。作為對心理統計導論教材的評價,我將此作為極高的讚譽。畢竟,讀者並不經常做出這樣的評論。
我認為本教材成功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它有助於理解,而不是機械地解決問題。
本教材的寫作風格是非正式的,有種受學生歡迎的幽默感,這有助於降低學生對統計學的焦慮。
本教材思路清晰,編寫恰到好處。
本教材呈現了非常詳細的材料。
本教材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
本教材循序漸進地引入了抽樣分布的內容,首先介紹的是符號檢驗,替代了首先介紹z檢驗的傳統方法,使得推斷材料以一種特別有效的序列呈現給讀者。
本教材有很多說明性的例子,章末也有很多解決問題的實例供學生練習。
用符號檢驗引入推斷統計的基本構想
理解抽樣分布是理解推斷統計的核心。多數教材首先討論的抽樣分布就是同z檢驗結合的平均數抽樣分布。問題是,平均數的抽樣分布不能從簡單的機率估計中生成,這一點讓學生很難理解。抽樣分布這ー定義過於抽象且難以理解,事實上也很難將平均數的抽樣分布與z檢驗聯繫起來,並且這種情況將進一步複雜化,因為學生在了解抽樣分布的同時,也需要了解很多其他複雜概念,如虛無假設、備擇假設、α水平、Ⅰ型錯誤和Ⅱ型錯誤等。其結果是,許多學生沒有形成對抽樣分布的系統理解,他們也不明白它在推斷統計中的重要性。在我看來,缺乏對抽樣分布的理解將持續影響他們對餘下推斷統計的理解,也將使他們對這些重要問題的理解大打折扣。
由此可能產生的情形是,由於學生不理解抽樣分布,當需要解決抽樣問題時,他們傾向於機械地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解決:①根據問題來確定合適的統計方法;②死記硬背用於解決問題的公式;③在附錄表中查看機率信息;④對虛無假設和備擇假設做出結論。學生在遵循這一程式的過程中,除了知道這樣做會得到正確答案外,他們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這么做。因為學生沒有對抽樣分布形成一個概念性的理解,也不理解抽樣分布對推斷統計的重要性,雖然他們可以解決問題,但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這么做。
要傳授對抽樣分布的基本理解,我認為應從符號檢驗入手,而不是z檢驗。符號檢驗是簡單的推斷檢驗,而二項分布是最適於介紹的抽樣分布。二項分布來自於機率內容中最簡單的部分,很容易理解,並且二項分布在推斷過程中的套用是清晰和顯而易見的。兩者的結合極大地便利了學生對推斷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了他們解決推論問題的自信心。在我看來,合適的教學順序應該首先解釋什麼是機率,其次是二項分布,最後是符號檢驗。本教材就是按照這個順序編排的(第8~10章)。
由於二項分布完全依賴於簡單的機率分布因素,因此學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它的產生和套用。另外,二項分布也可產生於本教材後面的實踐性過程,本教材第12章的開始部分講了平均數的二項分布,緊接著講了所有的推斷檢驗。在實踐的方法中生成抽樣分布,能形成正確的抽樣分布概念,有助於學生理解和套用抽樣分布。由於符號檢驗的抽樣分布由基本機率和實踐產生,因此它在理解隨後介紹的所有抽樣分布中起到重要的橋樑作用。
利用符號檢驗來介紹推斷統計還有其他好處。所有關於假設檢驗的重要概念都可以得到明確闡釋,如虛無假設、備擇假設、α水平、Ⅰ型錯誤及Ⅱ型錯誤、效應量以及檢驗力。在第12章正式講解抽樣分布和z檢驗之前,這些概念都會學到。因此,在學習抽樣分布時,學生就不會對它們感到困惑。另外,符號檢驗也闡明了前-後(重複測量)實驗設計。我相信以此為切入點可以更好地講解推斷檢驗,因為學生對前-後設計十分熟悉,憑藉知覺就可以理解,而且前-後設計比z檢驗用到的單樣本設計更好理解。
利用第10章的符號檢驗介紹完假設檢驗之後,我們會通過第11章的符號檢驗來討論統計檢驗力。許多教材根本沒有講到檢驗力,或者只給出簡短的介紹。檢驗力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利用符號檢驗作為分析檢驗力的工具可以使問題簡單化。一個人如果想要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那就必須了解檢驗力。當學生了解了檢驗力之後,他們就會明白為什麼要用“保留H0”來解釋數據,而不是用“接受H0為真”(這是一個重要但往往不被關注的區別)。同理,學生也會明白為什麼當數據不具有統計顯著性時,我們不能說兩種情況是相同的。所以,“檢驗力”這個概念可以讓整個假設檢驗一目了然。
講到這裡,一個勤奮的學生就可以明白數據分析包含兩個基本步驟:①計算合適的數據;②根據抽樣分布評價數據。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講解抽樣分布和它的計算方法了,在第12章的開頭會講到這部分內容。接著我們要介紹平均數的抽樣分布,本教材會講解如何以實證的方法得出這個抽樣分布,而不是給學生一個抽象的理論定義。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具體地理解平均數的抽樣分布,並促使他們明白它在z檢驗中的用途。
了解了符號檢驗和抽樣分布,以及如何用實證方法得出平均數的抽樣分布,認真的學生可以很好地明白抽樣分布是什麼,以及為何它對推斷統計來說如此重要。然後學生就會明白,在不同的推斷檢驗中假設檢驗的這些概念並未發生什麼改變。各項實驗之間的差異僅在於所使用的數據,以及相應的抽樣分布。接下來我們就要理解餘下的推斷檢驗。
本教材的其他重要特點
本教材還有其他值得關注的重要特性。其中有以下幾點:
第1章論述了確定真理和建立統計方法是科學方法的一部分,這對於一本介紹性的統計教材來說是不同尋常的。
第8章涵蓋了機率,但沒有深挖機率論。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機率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話題,如果不正確對待學生的學習水平,就會導致很多不必要的問題。在我看來,本教材所適用於推斷檢驗的數學基礎,可以僅用機率的基本定義和加法原理、乘法原理來構建。
在第14章中,相關樣本t檢驗直接放在了單樣本t檢驗之後,並作為單樣本的一個特例發展而來,只是在這種情形下使用的是差異分數而非原始分數。這使得相關樣本t檢驗的教學變得容易,老師易於講授,學生容易理解掌握。
在第14章中,進一步加深對檢驗力的認識,並且分析相同的數據集以及對相關樣本進行的t檢驗和符號檢驗,闡述了推斷測試的重要原則,這種推斷測試是強有力的。
在第14章中,對相關和獨立樣本設計與檢驗力和效應量進行比較。
在第14章和第15章的單向方差分析中,討論了影響t檢驗檢驗力的因素。
在第14章中,介紹了檢驗影響自變數置信區間的方法和傳統的假設檢驗方法。
第18章是複習章,它將各種假設檢驗和提供的練習結合在一起,用來確定當分析源於不同實驗設計和不同測量水平的數據時使用哪種檢驗。學生很喜歡本章用樹形圖幫他們確定使用哪種檢驗。
“事實是什麼”欄目:本教材各章結束時,都有“事實是什麼”欄目和一些問題。這些欄目和問題旨在說明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套用,同時銳化學生對批判性思維的套用。
第10版的變動
本版教材做了以下變動:
極大擴展了關於SPSS的資料。基於近年來統計軟體使用量增加的現狀以及讀者給予的反饋意見,本書中新增了許多關於SPSS的資料。在第10版的第2、3、4、5、6、7、13、14、15、16及17章結尾,都有關於SPSS的內容。在每章中,都包含詳細的SPSS示例以及解答,並且提供至少兩個SPSS問題以供實踐操作。除此之外,第10版附錄E對SPSS做了總體介紹,這樣學生無須去找額外資料就可以了解SPSS,並可根據與章節內容相關的SPSS問題進行實踐操作,同時,刪除了第9版第4章及第6章結尾關於SPSS的內容。
對第15章和第16章中的方差分析符號做了更改。
根據一般使用習慣,對第9版關於方差分析的章節中使用的符號做了更改。具體更改如下:第15章中,sW2、sB2、SST、SSW、SSB、dfT、dfW和dfB,分別改為MS組內、MS組間、SS總、SS組內、SS組間、df總、df組內和df組間;第16章中,sW2、sR2、sC2、sRC2、SST、SSW、SSR、SSC、SSRC、dfT、dfW、dfR、dfC和dfRC,分別改為MS單元格內、MS行、MS列、MS互動、SS總、SS單元格內、SS行、SS列、SS互動、df總、df單元格內、df行、df列和df互動。
做出這些更改是為了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夠更方便地閱讀高級統計教材和使用統計軟體——包括SPSS,同時也是考慮到讀者的建議。我對使用新符號感到有些遺憾,因為我相信舊符號更方便由t檢驗向方差分析的轉換,而且已經習慣於舊符號的人需要付出時間與努力來適應這種變化(由此給教師帶來的不便我深表歉意)。
在第15章中,用Scheffé檢驗代替了NewmanKeuls檢驗。之所以放棄NewmanKeuls檢驗,是因為最近有統計專家批評NewmanKeuls檢驗對相關係數r的調整會導致總體或組內Ⅰ型錯誤率超出限定水平。Scheffé檢驗的優勢在於:①它使用調整過的方差分析算法,相對來說更容易理解和計算;②它在研究文獻中使用得非常普遍;③它是目前最靈活且最常用的事後檢驗法;④它與事後多重比較形成鮮明對照。
在附有“事實是什麼”的每章結尾都新增了提問部分(如第1、3、6、8、10、11、15和17章)。增加這些提問是為了將“事實是什麼”與本教材的其他內容更好地結合起來,並促進套用性批判思維。
在第7章中,刪除了標題為“X對Y的回歸”部分。之所以刪除該部分內容,是為了讓學生只需指定Y變數為被預測變數,就可以計算Y對X的回歸或X對Y的回歸。所以,專門用一部分內容介紹X對Y的回歸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儘管專門考慮X對Y的回歸的確能深化對回歸的理解,但是對於一本入門教材來說並非十分重要。
“致學生”部分新增了關於減少焦慮的內容。增加這一內容可以幫助那些在學習統計知識時過分焦慮的學生,其中列出了五種減少焦慮的方法:
①到學生諮詢中心尋求幫助;②進行冥想;③學習並運用自生訓練方法;④通過漸進性肌肉放鬆法提高身體放鬆度;⑤使用積極心理學所提供的調節方法。
對目錄做了修改。我更喜歡內容詳細的目錄。在前幾版書中,目錄只做了部分修改,結果使第9版目錄過於冗長而不實用,因此對第10版目錄做了徹底修改。我相信這個簡單明了的目錄保留了一個好目錄所必需的內容。
對全書內容做了輕微的措辭調整,以增加清晰度。
羅伯特 R帕加諾

譯者序

一門學科的發展往往與其研究方法的突破密切相關,心理學也是如此。縱觀心理學發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無不彰顯其研究方法的飛躍。心理統計學作為心理學研究方法的一個重要基礎組成部分,在方法和計量技術上推動了心理學的發展。
當前,國內學者編寫了大量心理統計學相關著作,為推動心理學普及和心理學的科學化提供了科學的工具。縱觀國內相關同類著作,可以發現這些著作大多偏重理論闡述和原理介紹,呈現材料過於理論化,在將統計原理和公式套用於實際問題方面稍顯薄弱,課後習題與案例選用稍有欠缺。這容易使廣大的讀者對心理統計學的學習產生困惑和誤解,認為統計學是一門晦澀難懂的課程,難以從常識的角度進行理解。
因此,當我讀完這本《心理統計導論》後備感欣慰。本書在理論闡述與實際套用方面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引進並翻譯本書能夠豐富我國相關心理統計教材,對提高學生的統計水平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書鮮明的特色主要有:
首先,語言表述生動有趣。本書採用了十分淺顯生動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複雜的統計學原理和計算公式,讀者只需具備高中代數知識便可理解書中的統計原理。其次,知識涵蓋全面深入。本書除對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進行深入的闡述之外,還詳盡介紹了效應量和檢驗力兩個主題,這是以往許多統計教材很少涉及的內容。最後,案例豐富翔實。在每個知識點之後,作者都用具有代表性的實例進行講解。貫穿於全書各章的“事實是什麼”欄目向學生展示了統計學的實際套用。章後問題與難點部分類型多樣,利於學生舉一反三。
此外,本書的結構布局合理,邏輯線索非常清晰。第1~7章主要對心理統計學基本數學知識、概念及其計算方法進行了介紹;第8~10章分別對機率基本知識、二項分布及顯著性檢驗的概念和步驟進行了介紹;第11章深入探討了統計檢驗力問題;第12~14章及第17章探討了單樣本的z檢驗和t檢驗,相關樣本和獨立樣本的t檢驗以及非參數檢驗;第15章和第16章涉及的是方差分析;第18章是複習章。
翻譯本書挑戰巨大,譯者在統計術語及概念的表述上面臨著諸多困難,如在一些術語的表達上我國和西方國家存在差異,而大陸和台灣、香港地區也存在著差異。面臨這樣的困境,譯者仍儘可能組織翻譯團隊進行翻譯審校,力求在文字上做到信、達、雅。本書各章節的翻譯分工如下:前言、第1~2章,方平;第3~11章,姜媛;第12章,方平、馬英;第13章,方平、王鵬;第14章,方平、鄭雯;第15章,方平、胡笑羽;第16章,方平、鄭雯;第17章,方平、王雷;第18章,方平、謝晶;附錄,姜媛、杜麗麗、錢國英。
本書得以翻譯出版要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的大力支持;感謝首都師範大學張力老師對譯稿給予的建設性意見;感謝實驗室學生的勤懇工作。雖在本書翻譯過程中盡力展現原著思想的全貌與精華,但仍難免存在疏漏之處,敬請同仁與讀者不吝賜教。
方平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2016年4月

作者簡介

羅伯特 R. 帕加諾
(Robert R. Pagano)
1965年獲耶魯大學生理心理學博士學位,並作為副教授任職於華盛頓大學心理學系,後擔任匹茲堡大學神經科學系副主席,在這兩所大學教授統計學課程的時間長達30多年,貢獻突出,曾獲華盛頓大學傑出教學獎候選人提名。
譯者簡介
方 平
心理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德國康斯坦茨大學訪問學者。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學會心理測量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十餘項。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測量與統計、情緒與認知,在心理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
姜 媛
心理學博士、博士後,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德國康斯坦茨大學訪問學者。主持和參與完成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國家體育總局重大研究領域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十餘項。主要研究方向為情緒調節、情緒測評,在心理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