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硪號子

打硪號子,淮安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硪號子
  • 類別:傳統音樂
歷史淵源,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明嘉靖年間,黃淮並漲,大水齊發,泥沙淤積,湖水漸高,高家堰橫亘南北,泗州城地勢低下,終被水淹沒,繼而逐漸被泥沙淤沒。洪澤湖逐漸變成懸湖,其湖底的高程超過楚州城樓頂部,因此修築了高家堰大堤。當地流傳有“倒了高家堰,兩淮不見面”的說法,也是高家堰多次決口,形成水患的真實寫照。明清時期,多次加高加固高家堰大堤,在夯築堤壩的過程中,為了集眾人之力,出現了打石硪的勞作方式。同時,為了掌握節奏,勁往一處使,產生了石硪號子,並流傳至今。

社會影響

打硪號子的領唱人一般歌喉洪亮,鏗鏘有力,除了會唱傳統打硪號子外,還能即興發揮,現編現唱,隨口就唱,無拘無束,其歌詞內容廣泛,充分體現和演繹了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協作精神,更體現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