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石硪是一種力氣活,要四人或者八人操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石硪
- 規模:四人或者八人
- 使用時:每人抓住一根硪辮或者硪桿
- 用途:夯實地基
打石硪是一種力氣活,要四人或者八人操作。
打石硪是一種力氣活,要四人或者八人操作。簡述使用時,每人抓住一根硪辮或者硪桿,一齊使勁,高高抬起,重重落下,為了使動作一致,打石硪時一定要喊號子,號子由一個領,眾人合,號子的種類很多,如四硪號子、六路號子、八硪號子等等,...
第二種是片硪,又稱方石硪或飛硪。它是由一塊重百餘斤的大方石,四角鑿有孔繩,由八人持繩拋打,時高時低,起落如飛,情緒高昂,場面壯觀。第三種是木硪。木硪有兩種,一種是方柱形的,一種是圓柱形的,只需要一個人、最多兩個人就能提打。藝術特色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沔陽打硪歌歌詞多即興創作...
第二種是片硪,又稱方石硪或飛硪。它是由一塊重百餘斤的大方石,四角鑿有孔繩,由八人持繩拋打,時高時低,起落如飛,情緒高昂,場面壯觀。第三種是木硪。木硪有兩種,一種是方柱形的,一種是圓柱形的,只需要一個人、最多兩個人就能提打。藝術特色 沔陽打硪號子歌詞多即興創作,也有唱歷史故事的,...
明清時期,多次加高加固高家堰大堤,在夯築堤壩的過程中,為了集眾人之力,出現了打石硪的勞作方式。同時,為了掌握節奏,勁往一處使,產生了石硪號子,並流傳至今。社會影響 打硪號子的領唱人一般歌喉洪亮,鏗鏘有力,除了會唱傳統打硪號子外,還能即興發揮,現編現唱,隨口就唱,無拘無束,其歌詞內容廣泛,充分...
呈圓盤狀,近邊緣處有多個孔,以穿繩。使用時多人持繩,一人領號並掌握方向,眾人拉繩使其反覆提起、落下,將鬆散材料夯實。解釋 石或鐵制的打夯工具。出處 曹禺《日出》第二幕:“窗外有節奏地傳來小工們打地基的樁歌,由近漸遠,攙雜著多少人的步伐和石硪落地的沉重的聲音。”《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
安鄉硪歌是在修築堤垸打硪夯實泥土時演唱的一種地方民間歌曲,來源於勞動工具石硪而得名。安鄉縣位於湖南省的北部西洞庭湖地區。縣境內眾水環繞,河湖密布,從東到西,有澧水等八條河道自北向南泄流。整個縣境被河道分割成五個大垸,有400公里臨洪大堤。水患一直是安鄉境內的最大災害。千百年來,安鄉人民為了...
硪鈽,punner,用於打地基。硪 wò,部首: 石 部首筆畫: 5 總筆畫: 12 硪 wò 【名】石硪〖punner〗。砸地基或打樁等用的一種工具。通常是一塊圓形石頭,周圍繫著幾根繩子。如:硪築(用石硪夯築)硪 wò 用人力砸地基或打樁等用的工具:硪子(四周繫著繩子的圓形石頭或鐵餅)。打硪。筆畫數:12;部首:...
”8 月12日,在吉利區南陳村口,隨著石硪的上起下落,鬆軟的土地被砸出兩個大坑(俗稱“硪花”)。8名老硪工重現了50年帶初打硪的歷史場景。伴著低沉有力的硪工號子,他們仿佛又回到了充滿激情的年輕時代。據吉利區文化館張文霞介紹,這批老硪工是白道河水庫和柴河水庫的建設者,主要負責打硪。幾十年過去了,...
樊湖硪歌是鄂州民間民歌中的一個曲種,已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簡介 鄂州素稱百湖之市,數百年來屢遭水患。歷史上堤防工程、湖區治理、防汛抗旱、築堤建閘都必須人工抬硪固基。硪歌是民工抬石硪築堤固基時即興唱(喊)出的歌號。樊湖即梁子湖,樊湖硪歌歷史悠久。樊湖硪歌內容涉及面很廣,多是見人唱...
第二種是片硪,又稱方石硪或飛硪。它是由一塊重百餘斤的大方石,四角鑿有孔繩,由八人持繩拋打,時高時低,起落如飛,情緒高昂,場面壯觀。第三種是木硪。木硪有兩種,一種是方柱形的,一種是圓柱形的,只需要一個人、最多兩個人就能提打。歌詞多即興創作,也有唱歷史故事的,曲調常吸收當地小調。沔...
石硪 石硪是一種原始的碾壓生產工具,在湖區流傳普遍。主要用於農田水利設施工程及房基建設中的基礎夯實。石硪有板硪和磙硪兩種:板硪是用四方石板做成的,四角鑿有孔,都繫上繩子,繩子叫硪辮;滾硪是用石滾製成的,把石滾立起來,小頭朝下,用4根木棒夾住,用鐵絲捆緊,這4根木棒又稱為硪桿。打石硪是...
建築房屋打地基的工具稱之為“夯”,而築堤打地基用的夯具在長溝叫“石硪”,硪用青石製成,形狀像燈台,高三十多厘米,上圓下平,上面直徑四十多厘米,下面直徑60多厘米底平面特別光滑,腰部較細,有栓繩子的索扣,重量在60斤到80斤。打硪時需要用十人,拉起來必須齊心協力,動作一致,配合得體,這樣才能拉的...
顧名思義,石硪沾地後隨即拉起,是速度最快的號。硪頭喊號僅叫硪詞,應號者快速接號。大定剛號,節奏緩慢,常在硪工疲乏時使用,用於調節緊張的情緒。打丁號,也叫扒坑號,打地基時,在牆柱等部位或需加強強度的部位,連打多硪,用於增強壓實度。重疊號,號子喊到高興時,硪頭將號詞兩句並一句,應號者...
好有鹹寧的《一個石硪幾百斤》,通山的《痛心姐來痛心歌》,赤壁的《唱個老鼠爬燈台》通城的《郎在高山唱山歌》,嘉魚的《太陽一出照滿坡》。鹹寧田歌 鹹寧田歌在以前沒有機器化的時代鹹寧人民在農忙季節,由於栽田,薅草,砍柴等勞動時間長,活路辛苦,人們往往借唱田歌來鼓舞幹勁,在鹹寧流傳著“一鼓催三工”...
白馬湖打夯號子是白馬湖周邊地區的人們為抗洪排澇,有組織的用石硪打夯,加固圩堤。在打夯過程中,為使其步調一致,振奮精神,根據打夯時用力大小和打夯的時間長短,喊出不同的節奏,有時聲音高亢有力,有時聲音平緩輕快,聽起來十分悅耳。白馬湖打夯號子採用當地民歌小調,喊唱一些順口、詼諧、押韻、流傳廣泛的詞句,...
石硪高舉重重落,爭強比勝有精神。今年苦幹根基好,確保明年好收成。越打越唱越起勁,不怕天寒地結冰。齊心合力加油乾,修好水渠當明春。傳承 台灣輔仁大學退休的陳先生專程跨越海峽,趕到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拜訪老家的民間文學作家明德運,與他討論中國民間彩詞。陳先生祖籍武漢市黃陂區,他在今年3月得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