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號子

衡陽號子,淮安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衡陽號子
  • 類別:傳統音樂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

歷史淵源

號子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為統一步調,協調用力,減輕疲勞而創造出來的,並與生產勞動密切結合的傳統音樂形式,多由一人領唱,眾人應和。號子初始時僅為簡單的吆喝呼喊聲,後來經過勞動人民的加工,發展為有豐富內容的歌詞、有完整曲調的歌曲形式,體現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號子的曲調和節奏是由勞動強度決定的,勞動強度小時,號子曲調舒緩而優美;勞動強度大時,號子曲調則顯得粗獷而豪邁。
衡陽,是金湖境內明清歷史上的一大名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朝廷為加強對重要關隘、戰略要地的防守與稽查,在衡陽鎮設定了衡陽巡檢司。
清統一全國後,清世祖順治帝為加強其軍事政治統治,在全國的戰略要地駐紮綠營兵。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綠營兵狼山鎮報經朝廷批准,設定衡陽鎮汛,隸屬揚州營,下轄地域為今天金湖縣域的兩倍。自此,衡陽成為當地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吸引了大量外來客商,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洪澤湖大堤蔣壩以北黃罡寺一帶的五壩,屢次開壩泄洪,壩下越沖越深,隨時都有倒堤的危險。總河黎世序為保洪澤湖大堤,奏請朝廷批准後,把蔣壩以北的五壩全部填實封死,在蔣壩以南的崗地上,新鑿開三大缺口,使洪水改從這三個缺口泄出。而衡陽鎮正處在三大缺口的下游,慘遭洪水淹沒。自此,一大名鎮因洪水淹沒在歷史長河中,而當地勞動人民創造的勞動號子,卻一代一代傳承到了今天。

基本特徵

衡陽號子主要流布於金湖縣的衡陽、閔橋、塔集、金北、陳橋、呂良、卞塘等鎮及白馬湖地區,覆蓋金湖大部地區。衡陽號子大致分為三類:農事號子、打硪號子和釘船號子。
農事號子包括栽秧號子、耕田號子、挑擔號子、打場號子等,如《桃園三結義》、《鳳凰三點頭》《小猴子》等。
打硪號子則有衡陽硪號子(金湖縣戴樓地區)、橫橋硪號子(金湖縣閔橋地區)、洪圩硪號子(金北地區)等。
如《八仙過海》:
十色鮮來十色鮮,主家辦酒等眾仙,
三月初三蟠桃會,仙桃仙果中狀元,
孫猴子奉盤又拓盞,豬八戒倒茶代散煙,
曹國舅呂洞賓上席坐,韓湘子荷仙姑坐對面,
鐵拐李漢鐘離東邊坐,藍采和張果老坐西邊,
一桌八仙坐齊了,只有孫猴子站旁邊,
美酒香菜上齊備,韓湘子喊聲我們先,
一桌八仙來吃酒,只有孫猴子不過肩,
他雙手就把酒壺接,喝這酒壺底朝天,
他要跟八仙來吃酒,又要跟八仙來划拳,
說住說住動了手,金箍棒一提打猴拳,
伸手就打韓湘子,鐵拐李一嚇一溜煙,
漢鐘離一看抖抖顫,呂洞賓一嚇站在旁邊,
藍采和荷仙姑把攔亭做,曹國舅搖手莫多言,
張果老一看勢不妙,倒騎毛驢上西天。
《朋情》:
吃酒要吃狀元紅,訪友要訪好賓朋,
唐王訪的薛仁貴,文王訪的姜太公,
三國貂嬋訪呂布,山伯訪的祝九紅,
劉備訪的諸葛亮,阿斗訪的趙子龍,
周瑜就把華生訪,三國老將訪黃中,
蕭何月下追韓信,張飛訪的是關公,
劉秀訪的是武漢,秦叔寶訪的尉遲公,
羅成訪的史大耐,施恩開酒店訪武松,
人說賓朋不得用,賓朋超過親兄弟,
山在西,海在東,三山六水處處通,
五湖四海皆朋友,人到何處不相逢。
釘船號子(打排斧)則是一種沒有吆喝、呼喊、演唱的特殊號子,是木工釘船打底時由一人指揮,眾人統一動作釘船的韻律節奏,節奏類型有一陣風、烏龍戲水、鯉魚穿浪等,具有指揮勞動,統一動作的功能。
衡陽號子是金湖地區勞動人民勞動過程中創作出來的民間音樂作品,鏗鏘有力,節奏鮮明,其聯綴式多段體曲式結構及其非常自然的調式、調性轉換技巧,對於研究民間音樂曲調的演變和發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