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境域位置及建制沿革

戶縣位於關中平原中部,隸屬西安市,南依秦嶺與寧陝縣接壤,北臨渭水與興平市相望,東界高冠、灃河與長安區毗鄰,西以白馬河與周至縣為界。東西最寬處30公里,南北最長處53公里,總面積1255.36平方公里。南部山區占總面積的56.1%,北部平原占43.9%。平原地區海拔在600~388米之間,最低處為渭河河道;低山分布於海拔680~1000米之間,中山分布於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靜峪腦海拔3015米。總面積1282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新中國成立以來,縣域共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11處,其中天橋鎮丈南村遺址出土的碳化粳稻,說明距今六七千年前先民們即在此繁衍生息。夏代戶縣為有扈氏國,是縣域建立最早的方國。夏啟作《甘誓》與有扈氏“大戰於甘”,為縣域最早的一次戰爭。商代為崇國,周文王“既伐於崇,作邑於豐”,崇侯虎戰敗,西周建都於豐。武王滅紂,遷都於鎬,豐京不廢,每遇大事,徒步至豐,告於宗廟。周平王東遷,以岐豐之地賜秦襄公,秦改“扈”為“鄠”邑。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遷都鹹陽置鄠縣,歷代相沿,至1964年經國務院批准,改“鄠”縣為“戶”縣。

簡介,境域位置,建置沿革,

簡介

戶縣地處古都長安近郊,為周秦漢唐歷朝京畿之地,秦漢時為皇家上林苑屬地,歷史遺存與文化積澱豐富而厚重。文物古蹟散布全境,兆倫鑄錢遺址、鳩摩羅什舍利塔、公輸堂、重陽宮祖庵碑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戶縣文物的典型代表與精華所在。還有周文王之父季歷陵、秦始皇囚母的萯陽宮、南北朝古剎草堂寺、金元道教祖庭重陽宮,以及盛唐時期遊覽勝地渼陂及紀念杜甫的空翠堂。縣城中心則有宏偉雄壯、雕樑畫棟的明代建築大觀樓(俗稱鐘樓或中樓),為戶縣的標誌。

境域位置

戶縣地處關中平原腹地,位於西安西南,東以高冠河、灃河與長安區毗鄰,西以白馬河與周至縣為界,是西安,漢中,鹹陽三市的交匯點,南以秦嶺分水嶺與寧陝縣接壤,北依渭河與興平市隔岸相望,東北與鹹陽市相接。縣域在東經108度21′59″至108度46′07″,北緯33度45′51″至34度16′33″之間,南北最長處53公里,東西最寬處30公里,總面積1255平方公里。縣城在東經108度37′北緯34度07′之間,海撥418.8米,距西安45公里。

建置沿革

夏代(前21~前16世紀)為有扈氏方國,與夏王室同姓姒,為夏之屬國。據《史記·夏本紀·正義》引《括地誌》云:“雍州南鄠縣本夏之扈國也”。有扈氏為戶縣地區建置最早的方國,縣名亦緣於此。
據《輿地誌》載:商代(前16~前11世紀)“鄠縣古崇國”,亦稱有崇國。又《詩經·文王有聲》載:“既伐於崇,作邑於豐”。公元前1143年,西伯(周文王)強盛,四十餘國諸侯尊西伯為王。公元前1136年西伯伐崇侯虎。據《史記·周本紀》載:“崇侯虎譖西伯於紂,紂囚西伯於羑里,閎夭之徒以美女、奇物、善馬獻紂,紂乃赦西伯。西伯歸,伐崇侯虎而作豐邑”,始自岐遷都於豐。武王伐紂,誓師於豐。據《元和郡縣誌》載:“京兆鄠縣西有甘亭、甘盤之國”。皆為商之屬國。
武王滅紂後,建都於灃河以東的鎬,而豐京不移。每遇伐商、作洛等大事,皆步自豐宮,告於宗廟。《史記·周本記》載:“而周復都豐鎬”。意即西周時豐鎬並舉,地位同等。
據《史記·秦本記》載:“平王曰:犬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故周平王東遷,以岐豐之地賜秦襄公。其時戶縣轄於先秦。
據《史記·秦本記·集解》:秦代(前221~前207年)“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者,即三川、河東……長沙等三十五郡,與內史共三十六郡”。在鹹陽設“內史”,兼治三輔,戶縣屬內史。
據《漢書·地理志》及《後漢書·志第十九》所述,漢初鄠縣屬右扶風,高帝九年屬內史,武帝太初元年屬右扶風,東漢仍屬右扶風。
據《晉書·志第四·地理上》,三國(魏)時置雍州三輔,下設八郡,戶縣屬始平郡。
據《晉書·志第四·地理上》,晉代(265~420),戶縣仍屬始平郡。
據《魏書·地形志二下·第七》,北魏(420~534)時置雍州,下設七郡,戶縣屬京兆郡。
據《魏書·地形志二下·第七》,西魏(535~556)時戶縣仍屬雍州京兆郡。
據雍正十三年《陝西通志》,北周(557~581)時雍州下設五郡一尹,戶縣屬京兆尹。
據《隋書·志二十四·地理上》,隋朝(581~618)全國分為一百零九郡,關中設京兆、馮翊、扶風三郡,戶縣屬京兆郡。
據《新唐書·志二十七·地理一》,唐初,全國分為十道,戶縣屬關內道京兆府京兆郡。開元二十一年(733)全國改設十五道,戶縣屬京畿道。
據《新五代史·職方考·第三》及《陝西地理沿革》,五代(907~960)梁時戶縣屬大安府。唐、晉、漢、周戶縣轄於京兆府。
據《宋書·卷三十七·州郡三》,北宋(960~1127)全國分為十五路,於長安設立陝西路,後改陝西路為永興軍路,戶縣屬永興軍路京兆府京兆郡。
據《金史·志第七·地理下》,金代,陝西分六路,戶縣屬京兆路京兆府。
據《元史·志第十二·地理三》,元代,陝西設行中書省,下轄六路,戶縣屬奉元路。
據《明史·志十八·地理三》,明初設立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改奉元路為西安府,洪武九年(1376)改陝西等處行中書省為陝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四道,戶縣屬關內道西安府。
據《清史稿·志三十八·地理十》記述,清沿明制,戶縣屬西安府。
民國元年(1912)廢陝西布政使司,全省分七府,戶縣屬西安府。民國三年(1914)撤銷府建制,全省分三道,戶縣直屬關中道。民國十六年(1927)撤銷道建制,戶縣直屬陝西省政府。民國二十六年(1937)陝西省政府以下設立督察區,戶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區治在鹹陽)。
1949年5月21日,戶縣解放後,轄於陝甘寧邊區鹹陽分區。1950年5月,屬鹹陽專區。1953年元月,直轄於陝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11月,屬西安市人民委員會。1961年8月,轄於鹹陽專區,1969年屬鹹陽地區。1983年10月20日,屬西安市人民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