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戴星甫
- 別名:戴宗樞
- 出生地:安徽天長市
- 出生日期:1896年
- 職業:醫生
- 逝世日期:民國37年(1948年)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戴星甫興化學成後,即回龍岡家中坐堂行醫。他重視醫學理論的探討,對中醫經典著作《內經》、《難經》、《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均曾下苦功攻讀,深得要領,對魏小泉家傳私授的臨床經驗,尤能心悟力行。他將“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症多”之說改為“熟讀王叔和,還要臨症多”,認為學問經驗兼得始得稱為良醫。
戴星甫40歲左右醫術趨於成熟,以擅長治療疑難雜病、溫病重症而譽滿江淮。他的脈學造詣甚深,診脈時不兼詢病情,不許旁人插問、交談,端坐平息,合目凝神,三部九候,一絲不苟。對危重病人.不僅循魚際,究尺膚,尚詳切趺陽,每診一人,約需20分鐘。戴星甫認為:脈勢從容不迫,至數均勻為有“胃”氣;脈勢柔和而有力為有“神”;尺脈重按能應指者,是為有“根”。常對學生說:“病危雖險,而脈有‘胃’、‘根’、‘神’者,皆可救藥。”
民國31年(1942)夏、秋間,新四軍二師師長羅炳輝患溫熱病,高燒長期不退,身上隱隱可見斑疹,且偶說胡話。由於日軍對根據地封鎖嚴密,西藥緊缺,師衛生部部長宮乃泉等雖精心治療,病情並未好轉。戴星甫詳細檢查後,斷為“陽明腑實症”,直接用大承氣湯通腑泄熱。其中主藥生大黃一味即用至100克,中藥店懼藥量過重,擅自改配熟大黃,又減分量,服用後並不見效。戴星甫堅持用生大黃100克入方中,並親自監煎視服,果然便通熱退,轉危為安。
解放戰爭時期,戴星甫一度寓居天長城內行醫。時有松柏堂藥店女主人,稱自成年以來,每次小便牙齒即痛,便完則痛止。曾在揚州醫療好長時間,沒有效果,近二十年恥於求醫。戴星甫為她開六味地黃丸作湯,力補骨脂9克,服5劑痛即減輕,再服5劑再也不痛了。他的學生對此怪病機理不解,他說:“腎司二便,主骨,齒為骨之餘,溺時齒即痛,腎虛也。此症書中無記載。辯證推理得之耳。”
戴星甫有很深的鴉片菸癮,由於吸毒成癬,以致身懶力衰,每日傍午才起床,一天看病不過七八人次。
戴星甫40歲左右醫術趨於成熟,以擅長治療疑難雜病、溫病重症而譽滿江淮。他的脈學造詣甚深,診脈時不兼詢病情,不許旁人插問、交談,端坐平息,合目凝神,三部九候,一絲不苟。對危重病人.不僅循魚際,究尺膚,尚詳切趺陽,每診一人,約需20分鐘。戴星甫認為:脈勢從容不迫,至數均勻為有“胃”氣;脈勢柔和而有力為有“神”;尺脈重按能應指者,是為有“根”。常對學生說:“病危雖險,而脈有‘胃’、‘根’、‘神’者,皆可救藥。”
民國31年(1942)夏、秋間,新四軍二師師長羅炳輝患溫熱病,高燒長期不退,身上隱隱可見斑疹,且偶說胡話。由於日軍對根據地封鎖嚴密,西藥緊缺,師衛生部部長宮乃泉等雖精心治療,病情並未好轉。戴星甫詳細檢查後,斷為“陽明腑實症”,直接用大承氣湯通腑泄熱。其中主藥生大黃一味即用至100克,中藥店懼藥量過重,擅自改配熟大黃,又減分量,服用後並不見效。戴星甫堅持用生大黃100克入方中,並親自監煎視服,果然便通熱退,轉危為安。
解放戰爭時期,戴星甫一度寓居天長城內行醫。時有松柏堂藥店女主人,稱自成年以來,每次小便牙齒即痛,便完則痛止。曾在揚州醫療好長時間,沒有效果,近二十年恥於求醫。戴星甫為她開六味地黃丸作湯,力補骨脂9克,服5劑痛即減輕,再服5劑再也不痛了。他的學生對此怪病機理不解,他說:“腎司二便,主骨,齒為骨之餘,溺時齒即痛,腎虛也。此症書中無記載。辯證推理得之耳。”
戴星甫有很深的鴉片菸癮,由於吸毒成癬,以致身懶力衰,每日傍午才起床,一天看病不過七八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