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道路交通溫室氣體減排成本及潛力研究

《我國道路交通溫室氣體減排成本及潛力研究》是依託清華大學,由郝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國道路交通溫室氣體減排成本及潛力研究
  • 依託單位:清華大學
  • 項目負責人:郝瀚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我國道路交通面臨嚴峻的減排挑戰,道路交通減排措施及其評價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現有研究集中於從減排潛力維度對車輛和燃料技術進步進行評價,而對成本維度和非技術類減排措施的認識有限,尚無法完全滿足政策制定需求。本項目擬提出我國道路交通減排措施的成本有效性分析方法,揭示行為方式轉變、車輛技術進步、替代燃料套用三大類二十餘項減排措施在成本維度與減排潛力維度的互動關係及演進規律;開發基於分層Logit結構的消費者車輛選擇模型,釐清車輛成本效用與非成本效用對消費者購車選擇行為和巨觀車輛市場份額的作用機理,建立各類車輛動力系統市場擴散的演進情景;建立基於ASIF解耦方法的車隊集成模型,闡明巨觀尺度下道路交通系統對於多減排措施耦合的系統回響規律,計算其總體減排成本和減排潛力。本項目研究成果將為我國政府制定交通減排政策提供多方面支持,包括減排措施優先權識別、減排成本評估、碳稅效果預測等。

結題摘要

交通低碳化轉型是全球交通部門面臨的首要挑戰,識別轉型成本及更加廣義的協同效益與風險是學界研究熱點。本項目聚焦中國交通低碳化轉型,(1)建立REEC(資源-能源-環境-成本)綜合仿真平台並系統開展交通減排潛力及成本分析。研究發現,我國乘用車和貨運交通碳排放約占全社會能源相關碳排放的5%和8%,基準情景下乘用車碳排放早於貨運交通約15年達峰,貨運交通面臨更加嚴峻的減排壓力。我國對於乘用車減排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已經發揮了核心作用,但是對於貨運交通的減排政策力度仍顯不足。從全球視角來看,我國交通碳排放仍處於較低水平,人均乘用車碳排放僅為美國的9%,同時技術水平和政策實施落後於已開發國家,未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碳排放水平將會逐步趨同。(2)建立先進低碳交通工具/低碳燃料技術全生命周期分析平台並系統開展電動汽車、石油基非傳統燃料以及生物質基/天然氣基/煤基替代燃料的技術經濟評估。研究發現,由於電池生產產生的碳排放,電動汽車生產階段碳排放明顯高於內燃機汽車,在中國的能源結構背景下,增加比例可以達到50%的水平。通過電池及車輛材料回收,可以有效降低車輛生產製造的碳排放,按照本項目的一個案例研究估計,可以實現約34%的碳排放降低。(3)系統開展了交通綠色低碳轉型政策評估及最佳化研究。研究發現,我國交通部門能效法規存在較大改進空間。如以整備質量為基準,採用階梯性限值/目標值為基本特徵的CAFC(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法規客觀上鼓勵了企業提高汽車整備質量,進而提升了整個車隊的油耗水平;基於能效評估的市場準入政策尚待落地;對於不同類型交通方式提升能效的政策力度不均,尤其對於重型商用車重視程度不夠。本項目對於國家制定交通低碳化轉型戰略、企業進行低碳技術路線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