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物質能GHG減排潛力與減排成本分析

《我國生物質能GHG減排潛力與減排成本分析》是依託清華大學,由常世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國生物質能GHG減排潛力與減排成本分析
  • 依託單位:清華大學
  • 項目負責人:常世彥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研究擬針對如何科學的衡量我國生物質能GHG減排成本和減排潛力,以及如何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則選擇最優的生物質資源能源化利用路徑兩個問題,開展微觀和巨觀兩個層次的減排潛力與減排成本分析。首先,在對比分析國內外生物質能GHG排放核算方法及主要結論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特定能源結構,綜合考慮共生產品分攤方法、土地利用變化相關GHG排放和生物質資源空間密度等因素,構建基於同一計算平台的我國生物質能不同技術路線的全生命周期GHG排放分析和成本分析模型,調研分析各類生物質能技術路線相關數據,系統全面地給出全生命周期GHG排放數據清單。在此基礎上,套用MESSAGE能源系統動態最佳化模型,構建生物質能的能流網路圖,定量研究我國生物質能巨觀減排潛力與減排成本,並採用情景分析方法,模擬不同GHG減排政策下我國生物質能發展的可能最佳化路徑。

結題摘要

如何科學的定義和衡量生物質能可持續性是生物質能研究領域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減排是可持續生物質能評價的核心指標。生物質能GHG減排潛力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題目,保障能源安全與減緩GHG排放是全球生物質能源規模化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但是近些年來這個研究題目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傳統觀點認為,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具有固碳效應,可以抵消生物質能在使用階段的排放,因而生物質能被視為具有碳中和性質。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生物質能是否可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抵消其使用階段的排放取決於它是怎么被生產出來的。沿著不同的技術路線,生物質能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GHG排放特徵。因此,對我國生物質能GHG排放進行科學核算和系統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套用意義。本研究對我國生物質能減排潛力和減排成本進行了系統分析,開展了微觀和巨觀兩個層次的研究。首先,構建了中國生物質能技術經濟、全生命周期能耗和GHG排放模型(C-B3EAM),對30項生物質能技術當前以及未來關鍵時間點的經濟性和全生命周期能耗和GHG排放情況進行了核算,分析了主要影響因素,並且得到了各種生物質能技術層面的微觀減排成本。其次,構建了生物質能系統分析模型(C-BSAM),該模型可根據成本-效益原則模擬各種生物質能技術之間,以及生物質能技術與其它能源技術之間的替代競爭關係。基於情景分析,本研究對生物質能中長期發展潛力進行了展望,並對不同情景下的巨觀減排成本進行了分析。最後,結合以上研究成果,對本研究可能的政策套用進行了探討。政策套用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建議我國設立可持續生物質能標準,同時提出了我國可持續生物質能標準的GHG減排的建議門檻值,即以能源植物為原料的生物質能技術全生命周期GHG減排在2020年前達10%以上,後期逐步升高到50%;以農林業剩餘物和廢棄物為原料的生物質能技術全生命周期GHG減排量達30%以上,後期逐步升高到60%以上;二是基於經濟性、能耗和GHG排放三維度,對生物質能技術進行分類,提出不同的經濟激勵政策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