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該片介紹了中國現存五個國家公園,從大熊貓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到武夷山國家公園,帶領觀眾走進分布在中國不同地區的國家公園,通過講述大熊貓、東北虎、紅白鼯鼠、杓蘭等多種野生動植物的故事,展現出自然世界中生物們的生存智慧,在激動人心的生命歷程中傳播國家公園理念,彰顯國家公園對於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貢獻。
三江源國家公園河流縱橫湖泊密集林草覆蓋率超74%,其中藏羚羊種群達7萬餘只;大熊貓國家公園竹影橫斜宛若仙人之境,保護著越來越多的野生大熊貓;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中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園內自然生態系統得到整體保護和修復後,野生東北虎、東北豹種群數量常年穩定增長;武夷山國家公園,1979年被國務院批准建立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的國家公園。
分集劇情
第1集大熊貓國家公園
山脈形成天然的屏障,庇護著全球僅有的近兩千隻野生大熊貓。這片土地也因它們得名——大熊貓國家公園。這裡的竹林哺育著剛剛脫離母乳正在學習覓食的熊貓幼崽,也為已經18歲相當於人類古稀高齡的老年熊貓提供尚能咀嚼的新鮮嫩竹。但是大熊貓並非唯一的主角,大熊貓國家公園懸殊的海拔落差形成了多樣的小氣候,各類珍奇物種都能各得其所。夜色中,一隻四個月大的紅白鼯鼠外出覓食,儘管剛剛斷奶不久,但它已經知道咬斷遮擋空中滑翔路線的樹杈,從一棵樹上滑翔到另一棵樹上獲取豐美的果實。2000萬年前原產於歐洲的紅白鼯鼠,因為森林植被不斷退化,生活區域不斷退縮,如今,大熊貓保護區里高大的喬木林是它們生存的樂園;這裡的植物也很奇特——杓蘭,一種“詐欺”植物,它進化成類似於蜂巢的形狀,引誘憨憨的熊蜂鑽入其中,起到傳授花粉的作用;瀕危滅絕的朱䴉,在其他地方早已經難覓蹤跡,但仍拍到了它們外出覓食的場景。
第2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熱帶雨林對中國來說是一種稀缺的生態系統,但就在寶島海南,分布著最具代表性的大陸性島嶼型原始熱帶雨林。這裡宜居的環境,造就了物種的繁多,生命們在此藏匿、交融、相生相剋,更激發出了許多獨特的生存智慧。本集,將從巨觀的雨林,聚焦到一個個微觀的地帶,既有旗艦的海南長臂猿、海南坡鹿在林間舒展身姿;也有罕見的斑飛蜥、新內溪蟹、樹蛙、雨林植物等常被忽視的物種,在縫隙間綻放著獨特的生命。
第3集三江源國家公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平均海拔4500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之所以獨特,在於它傲立於全球的海拔高度和山體,形成了完整獨特的水氣循環,從而為全球提供了巨大的淡水儲藏空間,在不同的小區域內,分別形成了黃河、長江、三條江河的源頭。正因為有大量的水源,才能夠在如此大面積的高原內陸地區,哺育為數眾多、基因特異的生物類型。淡水資源、生物基因,無疑是三江源對全球最有價值的部分。在本集中,將呈現三江源濕地、草原、高山、草甸等不同的環境特點,以及在這些環境中生存的野生動植物的特異行為。黑頸鶴家庭從離散到團聚、藏野驢被狼群捕食、白唇鹿在高山中狂奔求偶、夏季草原上小藏狐的自我訓練、高山兀鷲按等級進食等。這些高原生靈,與這片土地彼此適應、相互影響,造就了三江源極為獨特的生態狀況。
第4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廣袤的溫帶森林統治著中國的東北地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便位於這片森林的中心地帶。一隻東北虎正在巡視它的領地,它是這片蒼茫山林的領主,生活在此的動物都依照著它的活動節律,規劃自己的行動;飢餓的梅花鹿群保持著警惕,母鹿們選擇遷徙到林緣地帶,是否要冒著風險離開它們熟悉的森林,鹿群需要為生存作出抉擇;大雪來臨,小型捕食者將冰天雪地視如樂園,紫貂正在雪面上自由穿行,它需要不停地尋找食物,在白雪皚皚的森林覓食,小型獵手有時需要另闢蹊徑;溫潤的空氣讓森林一改冬日的寂靜,黑琴雞是森林春季的第一位訪客,在這片林間空地中,它們即將上演一場關於求偶的大賽;從化凍的溪流出發,東北林蛙的遷徙旅程開始,它們越過艱難險阻,終於抵達了目的地,一片看似平靜的溫帶森林,但這裡同樣潛藏著危險;一條烏蘇里蝮早已埋伏好,它擁有森林中數一數二的毒性,但另一位獵手卻選擇了直面它的毒牙;森林最大的獵手也開始追蹤獵物,東北虎跟蹤兩隻狍子來到了一片松林中,狩獵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但這片富饒的溫帶森林,給予了它充足的空間成長,這名森林統治者的未來,充滿了機遇。
第5集武夷山國家公園
武夷山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最高處,也是中國東南降水最豐富的區域,是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保存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 96.72%,終年雲霧繚繞,綠意蔥蘢。因為理想的環境,這裡孕育了豐富的生物類型,素有“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研究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世界生物模式標本產地”之稱。深入武夷山的林間山谷,帶領觀眾發現中華弧紋螳如何藏身在繡球花中,成為頂級獵手;崇安髭蟾怎樣在冬季的溪水中求偶交配;白腿小隼大家庭在森林中生生不息,而林雕母親卻要冒著大雨外出捕食餵養孩子。漫山遍野的苔蘚是怎么繁殖的,真菌們又是用什麼方式傳送後代,眾多的兩棲動物在春季集體繁殖,植物們也在溫暖愜意中接力開花。無數的生命在氤氳的森林中和諧共處,共同造就了武夷山長久的繁盛。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國家公園是中國自然生態系統中重要、自然景觀獨特、自然遺產精華、生物多樣性富集的部分。中國從2013年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到2021年首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中國國家公園建設有著十年發展歷程。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的賀信中指出:“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螢幕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為了用影像的方式告訴世界,億萬生物的樂園正在被保護著,紀錄片《我們的國家公園》應運而生。
拍攝過程
該片的拍攝行程跨越黑龍江、吉林、四川、陝西、海南、福建、江西、青海、西藏在內的九個省區,最終呈現了將近50個物種。其中,在中國國內用非紅外相機連續追蹤拍攝到東北虎,對於其他多個像眼鏡王蛇孵化、紅白鼯鼠洞穴、溪蟹上樹、沙漠黑頸鶴等的行為記錄上也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由於自然生態題材紀錄片創作門檻高、難度大。有的畫面一旦錯過了可能就需要再等一年,即使拍到了拍得不夠好還需要重拍,時間成本很難把控。該片突破傳統操作流程,將調研、拍攝、剪輯同步推進。
主創團隊
出品人 | |
---|
總策劃 | |
---|
總監製 | |
---|
總編審 | |
---|
總製片人 | |
---|
總統籌 | |
---|
製片人 | |
---|
運營統籌 | |
---|
市場統籌 | |
---|
商務統籌 | |
---|
項目管理 | |
---|
原創音樂 | |
---|
解說 | |
---|
剪輯指導 | |
---|
總導演 | |
---|
幕後花絮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所獲獎項 | 獲獎方 | 備註 |
---|
| 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2023年第四季度優秀網路視聽作品 | | |
| | | |
發行信息
前期宣傳
2023年5月10日,該片亮相B站舉辦的第二屆紀錄片發布會;11月16日,該片宣布定檔;12月4日,該片在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舉行了放映交流會。
播出信息
作品評價
《我們的國家公園》採用紀實性的進行時時態表達,向未知取材的現在進行時態使拍攝者處於一種緊張的探索狀態,也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偶發性,讓文本影像更為鮮活,充滿張力、懸念和趣味;在故事的講述中,創作者除了較少保留動物為了領地廝殺、生存捕食等情節,也適時加入了母愛、愛情等富有“生活”情趣的情節,大大豐富了故事內容,讓片子充滿溫情;在故事的記錄中,影片十分注重挖掘趣事和細節描寫,細節對於事物有著形象的概括力,具有刻畫性格和傳達情感的力量,這些細節的影像記錄,賦予影片很強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其次,視聽語言的極致體驗。該片快節奏的剪輯、考究的高幀率畫面與原創音樂的結合帶給觀眾一場視聽盛宴,也帶來了新的技術美學的享受。
最後,在國際傳播上,自然類紀錄片在降低文化折扣率、跨越文化邊界進行傳播上具有顯著優勢。該片講述了在國家公園生態系統下,雪豹、東北虎、大熊貓、朱䴉、金絲猴、藏羚羊等國寶級明星動物與人類相伴同行,共同再造平衡與和諧的故事,闡述了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所凝聚的綠色發展理念,是向世界傳遞我國自然觀、生態文明觀、美學觀的一部難得之作。(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副館長、教授牛慧清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