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效能分析

成本效能分析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國防部的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本效能分析
  • 來源: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國防部的工作
  • 局限:不易與社會總體福利問題掛鈎
  • 特徵:集中體現了技術理性
成本效能分析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國防部的工作
(1) 特徵:①避開用貨幣形式計量收益的問題;②集中體現了技術理性。③很少依靠市場價格,很少依賴私營部門利潤最大化的邏輯。④適於分析外部性和無形的成本與收益。⑤解決固定成本與固定收益問題。
(2) 步驟:①確定決策目標。②以貨幣為統一尺度,分別計算各備選方案收益問題費用並予以加總。③按費用的高低順序排序,供決策者選擇。
(3) 形式:①完全有效性程度需要多少成本。②只計算達到某一有效程度的成本。③在不同有效性程度情況下成本的差異。④在固定成本下,比較具有各有效性程度的方案。
(4) 優勢:易於套用,善於處理集體或準集體物品,適於分析外部性和無形成本。
局限性:不易與社會總體福利問題掛鈎。它對成本-效能衡量局限於特定的項目、區域或目標群體,也不能用畫衡量社會成員感受的總體滿意度以計算淨收入收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