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企業應圍繞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根據自身的具體實際和特點,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和成本控制模式,確定以成本控制方法、管理重點、組織結構、管理風格、獎懲辦法等相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體系,實施目標管理與科學管理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內容
1、全部成本控制
全部成本控制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耗費的全部成本,包括料、工、費各項支出進行嚴格監督和限制,不僅對變動成本要進行控制,對固定成本也要進行控制。
2、全過程成本控制
全過程成本控制是指對產品設計、工藝、採購、製造、銷售、使用的整個過程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不僅對構成產品生產成本的發生過程進行控制,也要對生產前的設計、工藝和生產後的銷售、使用所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
3、全員成本控制
全員成本控制是指發動企業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生產員工樹立成本意識,參與成本的控制。成本是一項綜合性的指標,涉及設計、技術、採購、生產、銷售、管理等各項工作,要真正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必須調動和組織企業內部全體員工的積極性,應通過建立經濟責任制,把企業的專業成本控制工作和民眾性成本控制工作結合起來,上下聯繫,明確每個員工、每個部門在成本控制中的職責。各項費用定額,費用開支標準,成本目標和降低成本的措施,應廣泛發動全體員工討論,使成本控制工作成為全體員工自己的工作職責,並付諸行動。
實現途徑
1、全過程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徑
全過程成本控制是從傳統的生產過程控制向前延伸到投產前的籌划過程,向後擴展到售後用戶的使用過程等一切發生耗費而影響成本的活動過程。從時間控制上看,對籌划過程的未來經濟活動進行事前預測控制稱為前饋控制;對生產過程正在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事中監督控制稱為實施控制,對產品形成到售後使用過程,已經發生經濟活動進行事後反映分析控制稱為反饋控制。從控制功能上看,前饋控制是在產品投產前的籌划過程,以成本控制的戰略高度,對反饋和收集的經濟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理、判斷和利用,從成本與資金、質量、功能、工藝、設備、資源配置、售後服務、市場競爭等多方面進行可行性研究,以便選擇最佳的成本方案,確定最佳的成本目標,約束和監督未來的經濟活動,使損失浪費防患於未然。這是全過程成本控制的根本性控制,對控制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
雖然前饋控制在全過程控制中占主導地位,但實施控制是前饋控制的具體實施行為,是對前饋控制目標值的有效保證,反饋控制既是對實施控制的綜合反映,又是對前饋控制目標值預測程度的檢驗,三者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有機控制整體,既要突出重點控制,又要狠抓全程控制,強化全過程控制的廣度。會計控制系統作為非平衡狀況下的開放系統,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系統內部環境經常處在不規則的變化之中,有規則的控制程式和控制措施,往往被無規則的隨機事項所干擾,造成受控量的實際值偏離目標值的漲落現象,這就需要在實施控制和反饋控制過程中,收集、加工、處理外界的相關信息,並與內部信息相比較,交換能量,揭示受控量實際值偏離目標值的主客觀原因,研究市場經濟的客觀發展趨勢,採取糾正措施或修正受控量的目標值,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通過信息的及時反饋,對受控量輸入值進行及時地控制或調整,增強過程控制的運行規範力,使控制系統向穩定有序轉化,形成前饋控制與實施控制及反饋控制互補並控的組合控制,實現全面控制與重點控制的統一。
2、全系統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機制
全系統成本控制是根據系統論的理論,在實施控制過程中,依據等級秩序原理,在廠長領導下,建立以財會部門為中心,以車間為紐帶,以班組或作業中心,及作業崗位和個人為基礎的縱向三級責任實體,以財會、供銷、生產技術部門為主導的橫向平行責任實體,形成縱橫交錯、上下連鎖、相互依存的成本控制系統。由於企業各生產經營環境的作業相互聯繫,形成相互依存的“作業鏈”,所以,在控制系統內部要建立以作業中心為責任中心的作業控制體系,實現“作業鏈”的整體作業控制。根據系統對象的可控空間和可控性,採用等級結構控制形式,對成本各層次作業劃分責任和分解成本總目標,使具體的作業成本目標值層層細化落實到各職能部門、車間、班組或責任中心、作業崗位和個人。實行歸口分級定崗作業成本控制,使壓力、動力、活力同在,責任、權利、利益並存,充分調動各層次、各責任中心、各作業崗位和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針對各自的可控特徵,最佳化控制方法,強化控制功能,硬化控制措施,促使完成各自的責任目標,確保總目標的實現。通過總目標的分解落實和實施,協調總體與局部、局部之間的經濟關係,使其經濟行為有機地協作配合,強化系統控制的力度,以保證全系統控制的協調運行,從而提高空間控制的整體效應。會計控制系統作為非平衡狀態下的開放系統,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由於責權利的有機結合,系統各層次之間的正常諧調關係往往受到干擾,使其協同作用受到破壞,為保證控制系統高效地運行,需要套用各種理論和方法,創造出一種各責任層次協調一致的機制,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有序地自組織結構,充分發揮各責任層次的相互協作作用,促使控制系統發生良性循環。
3、全指標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全指標成本控制是在全系統成本控制的機制上,根據控制論理論,依據各責任層次所處的不同地位、許可權和控制功能,採用不同的量度指標予以控制。企業財會部門結合各職能部門套用現代會計技術方法,根據目標利潤等指標,上下結合,反覆測算,在嚴格控制實物量和勞動量的消耗基礎上,確定目標總成本,以把握全廠的經營總目標。各職能部門實行兩種量度指標分別情況控制,車間、班組或責任中心既要執行廠級決策和組織日常的生產活動,又要直接參加生產活動,因此,各作業中心和作業崗位是生產過程的主要控制點,由於控制功能所限,它們只能是對資源消耗和組合進行自控,實行實物量和勞動量控制更為直觀有效,以求達到低耗、最佳化、高質的目的,如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工時消耗以及影響成本的廢品率、等級品率等指標都應在控制的範圍之內。會計控制系統作為非平衡狀態下的開放系統,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使系統內部各種形態和結構發生不連續的突然變化現象,其發展趨勢也必然從一種穩定組態躍到另一種穩定組態,那么,分析研究這種轉變機制,就需要通過建立相關的數字模型,研定系統內在運動的機制和變化規律,找出系統可能演化的趨勢和發生突變的規律、條件和促使其發生非平衡變化的臨界變數,因此,在全指標控制中就要運用現代管理會計的盈虧平衡點、經濟定貨量、邊際分析法等技術方法,對各種數據進行科學地測算和加工處理,揭示有關研究對象的相互變數關係及一定條件下的臨界變數界限,進一步認識目標控制的質變過程,把量的活動控制在最佳的範圍內,保持事物質的相對穩定,增強目標控制的量變應變力,使控制系統向質變有序轉化,形成價值量與實物量及勞動量的多向制約組合控制,實現巨觀控制與微觀控制的統一。
實施過程
1、制訂成本控制標準
全面成本控制使得企業的成本決策呈現多層次化,各成本控制單位處於不同的管理層次,具有各自的成本決策內容和權利,因此,企業在樹立總目標的前提下,必須調動企業各層次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證企業整體發展規劃和經營戰略的順利實施,制訂成本控制標準是實施全面成本控制制度的首要任務。成本控制標準要以歷史數據為依據,以有效經營為前提,通過準確的調查、分析與技術測定而制定的,排除偶然性、意外情況和不該發生的浪費,是在效率良好的條件下,根據下期一般應該發生的生產要素消耗量、預計價格和預計生產經營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標準,把理論上不存在,但在生產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損耗和低效率等情況考慮在內,比如正常的廢料與廢次品、正常的時間損失、正常的設備維修與故障等,使標準切實可行。從量的指標上看,它應該寬於理論成本,但又嚴於歷史平均水平,實施以後實際成本絕非輕而易舉就能達到這一標準,必須要經過一定的努力工作和有效活動才能實現。
2、開展差異調查、實行成本否決、完善考核體系
在制訂的全面成本控制標準基礎上,進行分級、逐項的考核分析,做到考核評比的系統化、制度化。通過調查確定發生差異的原因:是執行人的原因,包括過錯、缺乏經驗、技術水平低、責任心、不協作等,還是目標不合理,或者成本核算有問題,包括數據的記錄、加工和匯總有錯誤、故意造假等。通過一系列的比較和分析,明確了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判別責任歸屬,然後作出有效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加以克服,從而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全面成本控制能否順利實施,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成本否決的執行情況,一方面來源於符合實際的否決辦法,即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來源於周密的管理工作,嚴格按制度控制全部成本,有法必依。把成本標準變成行動,實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企業應把成本否決權按業務系統落實到業務主管部門,逐級向下落實,分權否決,使整個企業的各個業務生產環節,以及每個員工都受到成本否決權的約束,成本完成情況直接與部門的獎金掛鈎,一切業務活動都以降本增效為出發點,從而使成本否決權得到全面的落實;建立健全條塊結合、縱橫連鎖的考核體系,通過計算機信息系統形成嚴密的考核網路,增加各部門成本完成情況的透明度,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效率,完善考核全面成本控制指標數據的記錄,及時更新計算機信息系統,使得生產狀況、質量狀況、銷售狀況、資產狀況、財務狀況得以動態反映。制度嚴密、信息齊全、控制準確、處理及時的管理系統,能夠使生產經營管理各方面都處於受控狀態。
3、行成成本控制報告和成本分析會制度
實施全面成本控制必須配套正式的成本控制報告制度,企業各部門應提供具體、詳細、深刻、及時的成本分析報告。成本分析報告可以全面地顯示過去的工作狀況,反映差異和原因,以及具體的責任者等。為各級主管部門糾正偏差提供線索,為實施獎懲提供依據。要把全面成本控制指標變成實際行動,還需要嚴格的監督和檢查。差異調查、分析報告只是找到和指出解決問題的線索,只有採取糾正行動才能收到降低成本的實效。如果一個成本控制系統不能揭示成本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不能揭示由誰對差異負責從而採取某種糾正措施,那么這種控制系統是無效的。成本控制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必須與其它職能部門結合在一起,包括領導和全體人員的配合。企業應該經常性定期召集各責任部門召開成本分析會,公布近期全面成本執行狀況,集體分析原因,研究對策,限期整改,通過成本分析會分析目標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和經驗,制訂出下一步的改善措施和更合理的目標,使成本目標得到進一步完善,成本控制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為企業總目標的完成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