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盤羊

戈壁盤羊

戈壁盤羊(學名:Ovis darwini):是牛科、盤羊屬動物。雄性肩高可達120厘米,體重可達200千克。雄性的彎角粗大,長達1米以上,向下扭曲呈螺旋狀,外側有環棱;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彎度不大。體色隨季節、年齡不同變化明顯。毛的顏色從淡棕色至白灰色,胸、腹部的顏色淺一些。脖子白色,沒有類似赤羊的鬃毛。夏季成年雄性大部分為黃褐色的,體側為淡赭色。一般年齡越大體色越深。冬季一般為黑朱古力色或深棕色,身體下半部分一般為淺黃褐色至淺棕色。

是群聚動物,其習性與其它野生盤羊一樣。在發情期外雄羊和雌羊各自形成約5-10頭羊組成的群。發情期在冬季,這樣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樹葉為生。分布於蒙古西南部和南部,包括部分戈壁沙漠和中蒙邊境地區。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現狀,

動物學史

戈壁盤羊一般被認為是盤羊(Ovis ammon)戈壁亞種,英國學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亞學者科林·格羅夫斯合著的《有蹄類動物分類學》 (Ungulate Taxonomy) 一書中將其視為獨立物種,2021年發布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也採用此說法。但是截止2021年2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和大部分資料仍將視為盤羊亞種。

形態特徵

戈壁盤羊軀體粗壯,體長1.2-2米,肩高90-120厘米,體重65-185千克,肩高等於或低於臀高。頭大頸粗,尾短小。夏季的成年雄性體上呈黃褐色,兩側褪色至淡黃褐色,胸部呈淺黃色。年齡較大的雄性皮毛顏色更深。一條狹窄的黑線從枕骨(後腦勺)幾乎延伸到尾巴根部。腹部呈透明白色。腿正面黑褐色。冬季一般為黑朱古力色或深棕色,下體一般為淺黃褐色至淺棕色。
雌雄均有角但形狀和大小均明顯不同。雄性角特別大,呈螺旋狀扭曲一圈多,角外側有明顯而狹窄的環棱,雄羊角自頭頂長出後,兩角略微向外側後上方延伸,隨即再向後下方及前方彎轉,角尖最後又微微往外上方捲曲,故形成明顯螺旋狀角形。平均而言,戈壁盤羊的角是所有亞洲盤羊中最短的。

生活習性

戈壁盤羊的腿比較長,身材比較瘦,與其它野綿羊相比其爬山技巧比較差,因此在逃跑時一般避免逃向太陡峭的山坡。採食或休息時常有一頭成年羊在高處守望,能及時發現很遠地方的異常,當危險來臨,即向群體發出信號。它們能在懸崖峭壁上奔跑跳躍,來去自如,而且極耐渴,能幾天不喝水, 冬天無水就吃雪。盤羊的視覺、聽覺和嗅覺敏銳,性情機警,稍有動靜,便迅速逃遁。常以小群活動,每群數量不多,數隻至十多隻的較常見,似乎不集成大群活動。
一般3-5或數十隻為一群。主要在晨昏活動,冬季也常常在白天覓食。發情期在冬季,這樣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樹葉為生,以禾本科、蔥屬以及雜草為食。盤羊善於爬山,比較耐寒。盤羊的主要天敵是狼和雪豹。 盤羊食性較廣,分布區的各種植物均食用,有一種說法是:老齡雄性盤羊由於巨大的角妨礙,往往無法採食,被活活餓死。在交配期間,雄性盤羊爭偶激烈,巨角相撞響聲巨大,人們在山坡上可以聽到山的另一側雄盤羊爭偶時巨角撞擊的聲音,所以雄盤羊角上一般都能看到許多撞擊的痕跡。

分布範圍

戈壁盤羊是一種生活蒙古國和中國戈壁地區的盤羊亞種。分布於蒙古西南部和南部,包括部分戈壁沙漠和中蒙邊境地區。
戈壁盤羊
戈壁盤羊分布圖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 ver3.1——近危(NT)。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