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懼饞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讀後感,
作品原文
懼饞
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
眾女妒蛾眉,雙花競春芳。
一惑巧言子,朱顏成死⑴傷。
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
注釋
(1)一作損。
讀後感
讀唐詩·李白·《懼讒》有感
——文/朱顯雄
李白:《懼讒》
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
眾女妒蛾眉,雙花競春芳。
魏姝信鄭袖,掩袂對懷王。
一惑巧言子,朱顏成死傷。
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
這首詩引用了四則“讒言殺人”的典故,最後落在班婕妤的“泣團扇”上,使人閱後產生一種強烈的“懼讒”之心。
1、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
相傳:齊國的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位武將,力能博虎,勇冠三軍。而齊國一代名相晏嬰,則主張以禮治國。有一天,他路過三人面前,未能得到應有的尊敬。就進讒言於齊景公,以“二桃獎勵三勇士”之計,引起爭端,致使三人自相殘殺而亡。(語出《晏子春秋·諫下二》)後來,諸葛亮寫下一首《梁甫吟》:“……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由此,詩人感嘆:齊相二桃殺三士,不料假言劍如霜。
2、眾女妒蛾眉,雙花競春芳。
春秋時代,齊僖公姜祿父有二個女兒:宣姜、文姜,都是絕色佳人。據說,宣姜被衛宣公姬晉看到後,竟然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原想招作兒媳,結果卻占為己有。因而,待字閨中的文姜,美名遠揚,各地諸侯紛紛前往齊國攀親。在眾多追求者中,文姜選中了鄭國世子姬忽。那姬忽天生玉樹臨風,且行端禮正。於是,齊、鄭兩國為這一對兒女締結下秦晉之好。誰知,姬忽聽信讒言,忽然作出了退婚之舉。人問其故,他回答:鄭國弱小,齊國強大,公主非吾偶。(先秦·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就這樣,一句讒言,終結了一段美好姻緣。到頭來,齊僖公以政治聯姻的方式,把文姜嫁給了魯桓公姬軌。於是,一向以“淫”風著稱的鄭人,在《鄭風·有女同車》中極盡奢華之詞,讚頌文姜的美貌與才華:“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那如同酸葡萄般的詩句,刺激了各諸侯國詩人的創作靈感,使得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以其豐富的文化內容、廣泛的創作題材、完美的藝術形式,向世人生動展示了殷周社會的風情畫卷。內中,可以讀到許多有關文姜之詩。如《齊風·桃樹有華》,是齊襄公姜諸兒獻給妹妹文姜的詩;《齊風·南山》、《齊風·載驅》,是二首暗喻姜諸兒與文姜兄妹亂情之詩;而《衛風·碩人》則描繪了文姜的美貌:“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相傳那《邶風·燕燕》原為文姜所作:“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如此一位絕色才女,難怪宋代儒家大文豪朱熹會在其《監本詩經》中,評價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然而,正是這樣一位絕代佳人,遭到了“眾女妒蛾眉”的種種讒言,縱然“雙花競春芳”,事實上卻充滿了波折、恩怨與非議。
3、魏姝信鄭袖,掩袂對懷王。
據《韓非子·內儲》記載:戰國時期,魏王(魏哀王魏政,前318年—前296年在位)送給荊王(楚懷王熊槐,前328年—前299年在位)一位美人,頗得寵信。夫人鄭袖妒火中燒,卻做出了比楚懷王還要疼愛美人的姿態,與其親近,不時送上一些衣服玩器,並告知大王的生活習慣。魏美人由此對夫人產生了諸多好感。一天,鄭袖告知她:“大王非常喜歡你,但不怎么喜歡你的鼻子。”魏美人不知如何應對?鄭袖提醒她:“你只要見到大王‘常掩鼻’,則大王就會永遠喜歡你。”魏美人信以為真,從此見到大王,常常掩鼻而行。楚懷王心中詫異,詢問:“夫人,魏美人近來見到寡人常掩鼻,何也?”鄭袖回答:“我不知道。”熊槐不信,進一步逼問。鄭袖這才送出讒言:“大王,我聽她常對別人說,大王有口臭,必須掩鼻方能忍受。”熊槐一聽,心中大怒,遂令人割掉魏女的鼻子。那鄭袖求之不得,早已關照好大王身邊的御者:“大王有言,必可從命。”御者當即揄刀,劓去了魏美人的鼻子。有關此事,白居易也曾寫有一首《天可度》:“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勸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婦為參商。”
4、一惑巧言子,朱顏成死傷。
據《漢書45卷·江允傳》中記載:江充,字次倩,趙國邯鄲人,有一妹妹能歌善舞,嫁給了漢武帝五哥(趙王劉彭祖)的兒子劉丹(史稱太子丹)為妻。趙王愛其才,待為上客。後因太子丹“與同產姊及王后宮奸亂”,江允向漢武帝告發後,逃入京都。漢武帝見其相貌奇偉,辯才如流,便任他為直指繡衣使者(漢代監察御史)。江允奉旨彈劾那些奢僭逾侈的貴戚重臣,深得漢武帝的寵信。有一天,太子劉據的家使乘坐車馬,賓士在御道上,被江充扣住。太子派人說情:我不是愛車馬,而是不想讓父皇知道,請“江君寬之!”可江充不依,照本上奏,受到了漢武帝的褒獎。從此,江允與劉據結下怨仇。征和二年(前91年),漢武帝劉徹時年已經66歲,在位50年,身體日趨衰弱。江充惟恐皇上駕崩,慘遭太子所誅,便借“巫蠱”事件,先發制人,讒言太子有牽連,製造了一樁驚天動地的大冤獄。劉據驚悉此事,聽從太子少傅石德之計,也來一個先發制人,抓住江充,一刀斬了。宦官蘇文逃回甘泉宮,向漢武帝稟報:太子造反。劉徹大怒,派丞相劉屈氂(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出兵平亂,雙方在長安城中苦戰五日,太子兵敗,被圍捕在長安東邊湖縣境內的泉鳩里,惶惶不可終日而懸樑自盡。太子妃及其二子,皆被殺戮,只留下一個襁褓中的皇孫(漢宣帝劉詢,被廷尉監丙吉隱藏起來)。當時,皇后衛子夫得知兒子自殺的訊息,六神無主,也懸樑自盡,走完了她三十八年的國母之路。其他,諸如後宮的希幸夫人、陽石公主、諸邑公主等,都無辜地死於這場大冤獄。詩人借用此典,警喻後人。
5、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
開元十三年(725),李白秉承了趙蕤的儒家風範、道家思想和遊俠性格,離開蜀地,開始了“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行。在江陵,他遇見了曾受三代皇帝崇敬的天台道士司馬幀,司馬幀當面誇他“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在江夏,他結識了僧行融,後赴襄陽拜見了孟浩然。在安陸小壽山道觀,他得到前朝宰相許圉師(武后時期)的賞識,入贅為婿。於是,李白與夫人許氏在白兆山的桃花岩下,度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接著,他又出遊四方,在客居任城(今山東濟寧)期間,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一起,雅聚徂徠山,沉醉於美酒當歌中,自稱“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742),李白(42歲)南遊會稽(今浙江紹興),與道士吳筠結為文友。因吳筠被召入京,李白就伴他一起來到長安,與賀知章(659—744,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相遇相識。賀知章少時性曠達、善談說,晚年尤為不拘禮度,自號四明狂客,他當時已84歲,剛剛上疏,請求度為道士,回歸鄉里,以私宅作為千秋觀而居。賀知章拜讀了李白的《蜀道難》和《烏棲曲》後,心中驚異萬分,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出去換酒,與李白結成忘年之交,稱之為“謫仙人”。由於賀知章的推薦,唐玄宗詔命李白為待詔翰林。此後,李隆基十分看重李白的才華,多次召見並設宴款待他。一次,李白奉陪皇上飲酒入醉,竟讓高力士替他脫鞋。高力士乃朝中顯貴,替李白脫鞋,深感恥辱,便經常讒言這位狂傲詩人。李白因而仕途受阻,愈加桀驁不群,與賀知章、汝陽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結交為“酒中八仙人”。
天寶三年(744)夏日,李白在東都洛陽,遇上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此時,李白已名揚四海,杜甫則初露鋒芒,二人雖然相差11歲,但彼此一見如故、肝膽相照,結下深厚友情。此年,李白因夫人許氏病逝,留下一男一女,在梁苑(今河南開封)又一次入贅成婚,對方恰好也是宰相人家。李白的第二位夫人,是一代權相宗楚客的孫女。而宗楚客是武則天的從姊之子,曾在武后、中宗二朝三次拜相,臨淄王李隆基起兵剷除韋皇后,宗楚客受到牽連,被唐玄宗敕詔處死。但不久,朝廷又為宗家恢復了名譽。
天寶十四年(755),爆發了安史之亂,李白攜夫人宗氏避難於廬山。次年,太子李亨(唐肅宗)在靈武城南樓登基稱帝,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永王李璘不服,派心腹謀士韋子春三次上廬山,以平定安史之亂、復興大業的名義,聘請李白為永王軍幕僚。至德二年(757)二月,李璘遭江西採訪使皇甫侁追殺,李白也因此獲罪下獄,被判流放夜郎,在赴巫山途中幸遇大赦,方回到潯陽(今江西九江),投靠時為當塗縣(今屬安徽)縣令的族叔李陽冰,落泊潦倒之極。
縱觀大詩人李白的一生經歷,他是一位天才詩人,卻兼有遊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的氣質,儒、道、俠三種思想匯聚在他身上,折射出一種鮮明的唐代詩人的特色。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先秦時代的屈原之後,又一位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極度的誇張、貼切的比喻、驚人的幻想,讓人讀後還能感受到一種真實。他擅長運用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營造成出神奇異采、瑰麗動人的詩歌意境,留給世人一種豪邁奔放、一種飄逸若仙。因此,世人將李白尊為:“詩仙”,並不為過。
李白另有一首《夏日山中》值得一閱:
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這首小詩,猶如繪畫了一幅可圈可點、憨態可掬的扇面佳作,讓人閱後靜心細想,它不正是一幅李白的自我寫真?很像,真的很像!
我不是詩人,但從小就知曉、敬仰李白的詩名。我不知為什麼,當代文人為何就沒有人去靜心創作有關李白的歷史小說,或影視作品,這無疑是對中華文化遺產的一種資源性浪費。縱觀唐代留有作品的2200多位詩人,最能成為小說、影視人物的詩人,李白當屬“天字第一號”。不難想像,如果沒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李白能夠信手寫出《懼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