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瓠城是一座古城,酈道元《水經注》曾有記載:汝水東逕懸瓠城北,形若垂瓠,故取其名。自東晉以來,懸瓠一直是州、郡、府、縣治所所在地。這裡地處古豫州之中,既能北進汴洛,又可南下荊楚,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隋唐為蔡州治所。 唐憲宗 元和 十二年, 李愬 雪夜進軍,擒 吳元濟 於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懸瓠城
- 屬於:一座古城
- 地處:古豫州之中
- 屬於:州、郡、府、縣治所所在地
懸瓠城是一座古城,酈道元《水經注》曾有記載:汝水東逕懸瓠城北,形若垂瓠,故取其名。自東晉以來,懸瓠一直是州、郡、府、縣治所所在地。這裡地處古豫州之中,既能北進汴洛,又可南下荊楚,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隋唐為蔡州治所。 唐憲宗 元和 十二年, 李愬 雪夜進軍,擒 吳元濟 於此。
懸瓠城是一座古城,酈道元《水經注》曾有記載:汝水東逕懸瓠城北,形若垂瓠,故取其名。自東晉以來,懸瓠一直是州、郡、府、縣治所所在地。這裡地處古豫州之中,...
陳憲,南北朝宋國龍驤將軍,兼汝南、新蔡雙郡守。其在魏國皇帝拓跋燾親率十萬大軍入侵宋國時,以副參軍之職率領一千軍士固守淮河北岸軍事要地懸瓠城,守城四十二日...
《登懸瓠城感吳李事》是宋代詩人張耒所作詩詞之一。...... 《登懸瓠城感吳李事》是宋代詩人張耒所作詩詞之一。作品名稱 登懸瓠城感吳李事 創作年代 宋代 ...
《登懸瓠城感吳季子》是宋代詩人王珪所作詩詞之一。...... 《登懸瓠城感吳季子》是宋代詩人王珪所作詩詞之一。作品名稱 登懸瓠城感吳季子 創作年代 宋代 作...
懸瓠,古城名。酈道元《水經注》言以城北 汝水 屈曲如垂瓠,故名。在今河南汝南。東晉南北朝時兵爭要地。南朝宋移上蔡縣治此。隋唐為蔡州治所。 唐憲宗 元和 ...
元 李材 《懸瓠城歌》:“後人弔古徒哀愴, 懸瓠城 下 汝水 流。”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六:“真想不到,象我這樣奔放不羈的人,也會哀愴潦倒,一至於...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河南五》記載:女陽城即(汝寧)府城也。漢女陽縣,在今陳州商水縣境。今城本漢上蔡縣地。東晉時,謂之懸瓠城。興寧二年,燕李洪等攻...
詆謗(詆謗) 元 李材 《懸瓠城歌》:“ 有唐 中葉失馭將,退辱進危多詆謗。” ...... 元 李材 《懸瓠城歌》:“ 有唐 中葉失馭將,退辱進危多詆謗 ...
南朝宋於境內置隸屬於豫州的汝南郡、新蔡郡、初安郡和綏城郡,隸屬於雍州的南陽郡和廣平郡。汝南郡(治懸瓠,今汝南縣)領11縣,境內8縣:武津縣(今上蔡縣)、...
武成帝來到洛陽,因為周軍占據了懸瓠(今河南汝南縣南)縣城,於是朝廷又命王峻為南道行台,與東安王婁睿率軍南征。大軍未到懸瓠城下,北周軍隊聞風棄城逃走,朝廷...
450年,魏太武帝自率步騎十萬攻宋懸瓠城(河南上蔡縣東),宋將陳憲堅守苦戰,魏軍死傷甚重,敗退。接著,宋文帝發大軍,分水陸數路北伐,魏太武帝也發兵號稱百萬渡...
公元418年,東晉把汝南郡治所從河南息縣移到了懸瓠城,也就是今天的汝南縣城所在。儘管此後汝南郡的名稱、轄地又多次變化,叫過豫州,也叫過蔡州,但懸瓠城就此被...
到東晉時,遷上蔡縣治於此,稱懸瓠城。懸瓠,是個象形地名,《水經》雲:“汝水至汝南郡西北,支左別出一支,又屈東轉南形若垂瓠,故號懸瓠城。”晉義熙十二年...
隋文帝改為豫州,移入懸瓠城,今理是也。仁壽四年改為溱州,大業二年改蔡州,三年罷州為汝南郡。武德四年,復置豫州,寶應元年以避代宗廟諱,復改為蔡州。...
形若垂瓠,故稱懸瓠城。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析汝南郡之城父及沛郡數縣置譙郡。又析汝南郡、江夏郡置弋陽郡。 東晉義熙十四年(418年)汝南郡治遷至於此...
公元817年,上蔡縣治所遷於此,稱“懸瓠城”。《水經注》有雲:河自東西下,屈曲而流,抱城三面。形若垂瓠,故稱懸瓠城。東晉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汝南郡治遷...
梁東魏彭城之役,太清元年(547)七月,支援侯景的羊鴉仁率軍進駐懸瓠城。八月,梁下詔伐東魏,以蕭淵明、蕭會理分督諸將,率軍10萬北進,不久又讓蕭淵明獨任統帥...
元 李材 《懸瓠城歌》:“凶嚚狡眾五十秋,白日青天破昏障;兒童不遣避介冑,婦女爭來沽綠釀。”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圖集 昏障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
秦州殷富,去京懸遠,趙叔隆與敕使元脩義同心聚斂,納貨巨萬。趙叔隆在郡無德政,專以貨賄為事。奸詐無行,忘背恩義。趙叔隆軼事典故 編輯 懸瓠之免,是趙叔隆...
索虜攻懸瓠城,行汝南郡事陳憲拒之。又《宋書·柒貳南平穆王鑠傳》雲:索虜大帥拓跋燾南侵陳潁,遂圍汝南懸瓠城。行汝南太守陳憲保城自固。...
女陽,古地名,《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河南五》記載:女陽城即府城也,漢女陽縣,在今陳州商水縣境,今城本漢上蔡縣地。東晉時,謂之懸瓠城。興寧二年,燕李洪...
⑵汝(rǔ)水抱城根:汝水繞蔡州城北流過,曲如弧形,故蔡州亦稱懸瓠城。⑶野色:田野之色。⑷偷春:謂偷春色而先發青。⑸燒痕:指荒草被燒後留下的痕跡。...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太武帝自率步騎十萬攻宋懸瓠城(河南上蔡縣東),宋將陳憲堅守苦戰,魏軍死傷甚重,敗退。接著宋文帝發大軍進行第二次元嘉北伐,分水陸...
東魏失權,遠祖惟忠不保二主而來至南方,居於懸瓠城(今汝南縣城)北二十五里一個小村莊,取名“金莊”,又稱“老金”。《汝南金氏族宗考》記述:金應有守仁、...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圍攻懸瓠城,並分派軍隊將所掠奪的百姓送至汝陽。宋文帝遂命劉駿派軍襲擊,劉駿於是召集徐州僚屬討論,議論的人都推舉劉延孫為元帥,但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