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懸瓠
- 詞目::懸瓠
- 拼音::xuán hù
- 解釋::古城名。後泛指擒敵之處。
懸瓠,古城名。酈道元《水經注》言以城北 汝水 屈曲如垂瓠,故名。在今河南汝南。東晉南北朝時兵爭要地。南朝宋移上蔡縣治此。隋唐為蔡州治所。 唐憲宗 元和 ...
懸瓠城是一座古城,酈道元《水經注》曾有記載:汝水東逕懸瓠城北,形若垂瓠,故取其名。自東晉以來,懸瓠一直是州、郡、府、縣治所所在地。這裡地處古豫州之中,...
懸瓠之戰,①東晉時期晉與前燕之戰 興寧二年(前燕建熙五年、364年)二月,前燕王慕容暐遣派太傅慕容評、龍驤將軍李洪等率軍南下,攻略河南。四月初,李洪攻許昌、...
瓠的分類 “ 後世以長如越瓜,首尾如一者為瓠;瓠之一頭有腹長柄者為懸瓠;無柄而圓大形扁者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為壺;壺之細腰者為蒲盧。各分名色,迥異...
魏圍宋懸瓠之役,太平真君十二年(451)二月,魏步騎10萬圍宋懸瓠(今河南汝南),晝夜攻城。守將陳憲督勵將士苦戰,攻城者屍與城等。魏帝遂遣步騎萬餘屯汝陽(今...
晉 潘岳 《笙賦》:“河汾 之寳,有 曲沃 之懸匏焉。”晉 崔豹 《古今注·草木》:“匏,瓠也……匏有柄者懸瓠,可以為笙, 曲沃 者尤善。” ...
陳憲,南北朝宋國龍驤將軍,兼汝南、新蔡雙郡守。其在魏國皇帝拓跋燾親率十萬大軍入侵宋國時,以副參軍之職率領一千軍士固守淮河北岸軍事要地懸瓠城,守城四十二日...
後來晉崔豹《古今注》又一次提到:“瓠有柄者懸瓠,可以為笙,曲沃者尤善。秋乃可,和則漆其里。”這句話是說長柄葫蘆可以加工成笙,其中以曲沃的葫蘆最佳。除了...
到東晉時,遷上蔡縣治於此,稱懸瓠城。懸瓠,是個象形地名,《水經》雲:“汝水至汝南郡西北,支左別出一支,又屈東轉南形若垂瓠,故號懸瓠城。”晉義熙十二年...
女陽,古地名,《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河南五》記載:女陽城即府城也。漢女陽縣,在今陳州商水縣境。今城本漢上蔡縣地。東晉時,謂之懸瓠城。興寧二年,燕李...
肖衍派冠軍將軍齊苟仁帶兵駐懸瓠。宣武帝命邢巒持節,加鎮南將軍,都督南討諸軍事,帶領羽林軍精銳出師討伐。邢巒率輕騎八百,日夜兼程,五日到達鮑口,一戰將敵擊敗...
天監七年(508年)十月,北魏懸瓠軍主白皁生等殺豫州刺史司馬悅,自稱平北將軍,推舉鄉人胡遜為刺史,向馬仙琕求援。馬仙琕以典簽求安成王蕭秀允準赴援(蕭秀以...
公元418年,東晉把汝南郡治所從河南息縣移到了懸瓠城,也就是今天的汝南縣城所在。儘管此後汝南郡的名稱、轄地又多次變化,叫過豫州,也叫過蔡州,但懸瓠城就此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