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賢良方正科對策》是唐代孫逖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應賢良方正科對策
- 作者:孫逖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應賢良方正科對策》是唐代孫逖創作的一篇散文。
《應賢良方正科對策》是唐代孫逖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應賢良方正科對策制策問,朕聞理國莫尚乎(前篇作“於”)任賢,命官必資乎(前篇作“於”)選眾。堯舜以聲不(《登科記》及前篇並作“而”)以度,考核良難;殷周取德兼取言(《...
察舉賢良是依照皇帝詔令的規定,由公卿諸侯王、郡守等高級官吏舉薦,送至朝廷,皇帝親自過問,分別高下,授以官職。有時一策即畢;有時還有二策、三策,如董仲舒即連對三策,而授以江都相。每詔賢良對策者常達百數人。在漢代所有察舉科目中,皇帝對賢良方正一科極為重視。有人說,論輕重以賢良為重,論得人以...
郤詵,字廣基,濟陰郡單父縣(今山東單縣)人。西晉時期大臣,尚書左丞郤晞之子。郤詵博學多才,生性至孝。泰始年間,舉賢良方正科,對策第一,起家議郎,母喪去職。得到吏部尚書崔洪推薦,出任尚書左丞,外放雍州刺史。威嚴明斷,頗有聲譽,卒於官舍。人物生平 郤詵,字廣基,濟陰單父人也。父晞,尚書左丞。
行路之人都在議論劉蕡遭貶柳州確是冤屈,都說他在賢良對策中的言論全是為著國家的中興。言“中興”而遭“冤謫”,可見蒙冤之深,難怪路人也在為之不平了。詩人借路人之口談論冤謫,當然比直說更加有力。這不但表現了人們對劉蕡的同情和敬重,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們對宦官誣陷劉蕡的痛恨,對朝廷軟弱昏庸的譴責。...
這組詩是為悼念作者的亡友劉蕡而作。劉蕡,字去華,幽州昌平人。明《春秋》,能言古興亡事,浩然有救世意。大和二年(828)他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在對策中猛烈抨擊宦官亂政,要求“揭國柄以歸於相,持兵柄以歸於將”,在士大夫中引起強烈反響。劉蕡因此遭到宦官忌恨,被黜不取。(見其子劉理墓誌)...
裴讟,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唐中葉名相。人物生平 貞元五年(789)進士及第,登宏詞科,又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高第,授河陰縣尉。唐憲宗元和九年(814),累官至御史中丞。時憲宗在宰相李吉甫、武元衡的支持下,決心削平不受朝命的藩鎮。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自李希烈以來,...
大和二年(828),劉蕡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在對策中猛烈抨擊宦官亂政,要求“揭國柄以歸於相,持兵柄以歸於將”,指出唐王朝正面臨“天下將傾,海內將亂的深重危機,在當時士人和朝官中引起強烈反響。劉蕡因此遭到宦官嫉恨,被黜不取。令狐楚、牛僧孺節度山南西、東道,皆表贅幕府,授秘書郎。後遭宦官...
牛僧孺(780年~848年) ,唐安定鶉觚(今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人,字思黯。晚唐大臣,牛李黨爭中“牛黨”領袖。牛僧孺居於長安。貞元進士。元和三年(808),以賢良方正對策,與李宗閔、皇甫湜俱第一,因指斥時政,觸怒宰相李吉甫(一說與李吉甫無關),不敘用。穆宗初,以庫部郎中知制誥,徙御史中丞相,...
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和四年,復相;六年,出鎮淮南。開成二年,為東都留守,...
田況少卓犖有大志。舉進士,又舉賢良方正。補江陵推官,為太常丞。夏竦經略陝西,闢為判官。保州之役時,他坑殺敵卒數百人,朝廷壯其決斷。官至樞密使,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嘉祐八年(1063年)去世,年五十九。追贈太子太傅,諡號“宣簡”。田況有奏議三十卷,今已佚。又有《儒林公議》一書傳世。人物生平 年少有...
裴臸,唐中葉名相。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及第,登宏詞科,又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高第,授河陰縣尉。人物生平 唐憲宗元和九年(814),累官至御史中丞。時憲宗在宰相李吉甫、武元衡的支持下,決心削平不受朝命的藩鎮。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自李希烈以來,...
趙德——海陽人,(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戊午科進士,授推官;許申——潮陽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6年)庚戌科,初舉賢良方正,應詔正奏進士第一,官工部郎中,江南東路轉運使,刑部郎中;林巽——海陽人,(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丁卯正奏第二甲,對策忤權貴,不錄。後股匭書...
元和三年(808)應賢良方正科對策第一。累官至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成三年(838)拜左僕射。會昌二年(842)貶循州員外長史。大中元年(847)召還,為太子少師。他是中唐以後“牛李黨爭”中牛黨的領袖。牛僧孺工於文筆,當時有“太牢筆,少牢口”之稱(太牢指牛僧孺,少牢指楊虞卿)可惜牛氏文集不傳...
貞元五年(789年),裴度中進士科,又於貞元八年(792年),又登“博學宏辭科”(參見詞條博學鴻詞科) [8],還參與唐德宗李适在殿廷親自詔試的“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考試,因應對策問的成績優等,被委任為河陰縣縣尉。後晉升為監察御史,因在密章奏論德宗寵臣時措語直切,為德宗所不喜,被調出朝廷任河南府功曹。
龐嚴(?~831年),壽春人。唐朝大臣。聰敏絕人,文章峭麗,受到翰林學士元稹、李紳知遇。官至太常少卿,太和五年權知京兆尹,後因醉去世。人物生平 龐嚴,壽春人,唐憲宗元和年間登進士第,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應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策入三等,冠制科之首。中舉當月,被任命為左拾遺。龐嚴聰慧過人,...
察舉的科目主要有賢良方正、孝廉、太學博士弟子及特舉特科等。有時皇帝對於賢良方正等用“對策”、“射策”的方式進行考核。徵辟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選拔任用屬員的一種制度。皇帝特徵、聘召人才為“征”,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屬官為“辟”。東漢後期選拔官吏中鑽營請託、結黨營私和弄虛作假之風盛行,察舉、徵辟制漸趨敗壞...
《駕幸華清宮賦附歌》是唐代詩人韓休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素秋歸兮玄冬早,王是時兮出西鎬。幸華清兮順天道,瓊樓架虛兮靈仙保。作者簡介 韓休, 唐京兆長安人,字良士。頭銳,時稱筆頭公。韓大敏侄。工文辭。舉賢良方正科。時玄宗在東宮,親問國政,休對策與趙冬曦並中乙科。歷遷左補闕、禮部侍郎、知制誥...
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和四年,復相;六年,出鎮淮南。開成二年,為東都留守,...
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和四年,復相;六年,出鎮淮南。開成二年,為東都留守,...
遺寢載懷,漢語成語,拼音是yí qǐn zài huái,意思是心有所念而寢不安席。 出自《應賢良方正科對策》。成語出處 唐·李元成《應賢良方正科對策》:“且猶郡邑公選,岩穴敷求,遺寢載懷,比歲臨問,佇經術以佐職,相藝能以建官,則古之坐明堂,議衢室,安可以儔清問之深也。”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
察舉的科目主要有賢良方正、孝廉、太學博士弟子及特舉特科等。有時皇帝對於賢良方正等用“對策”、“射策”的方式進行考核。徵辟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選拔任用屬員的一種制度。皇帝特徵、聘召人才為“征”,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屬官為“辟”。東漢後期選拔官吏中鑽營請託、結黨營私和弄虛作假之風盛行,察舉、徵辟制漸趨敗壞...
漢文帝前十五年(前165年),晁錯任太子家令時,文帝令大臣們推舉賢良、方正、文學之士,晁錯被推舉為賢良。由文帝親自出題,就“明於國家大體”等問題,提出徵詢(即“策問”)。當時賈誼已死,參加對策的一百多人中,以晁錯的回答為最好(即《舉賢良對策》),深得文帝嘉許,由太子家令升為中大夫。此後,晁錯...
裴度出生於一個封建官僚家庭,25歲時考中進土,後又“應舉賢良方正,能言極諫科,對策高等,授河陰縣尉”,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裴度居官勤於職守,尤其在“慨然發奮,志平僭逆”的憲宗繼位以後,任事多稱憲宗旨意,所以不斷加官進職,由監察御史,累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門下侍郎、同...
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和四年,復相;六年,出鎮淮南。開成二年,為東都留守,...
方儲(?—93)東漢官員、學者。字聖明,一字頤真,丹陽歙(今安徽省歙縣)人。習孟氏《易》,精圖讖,善天文。章帝建初間舉賢良方正,對策第一。拜議郎,轉洛陽令。後加太常卿,封黟縣侯。人物簡介 方儲,聰穎博學,曾精研《易經》,通曉圖讖占卜之學。東漢建初四年(79),被舉孝廉和賢良方正。章帝召考對策...
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和四年,復相;六年,出鎮淮南。開成二年,為東都留守,...
應試方正 宋真宗景德年間,夏竦年僅20歲出頭,應試賢良方正科,對策廷下,剛出殿門,翰林待讀學士楊徽之看他年輕且詩文小有名氣,於是上前邀過夏竦說:“老夫它則不知,唯喜吟詠,願丐賢良一篇,以卜他日之志”。並掏出吳綾手巾攤展在夏竦面前,夏竦乘興題詩一首:“簾內袞衣明日月,殿前旌旆動龍蛇。縱橫落筆...
蘊初試賢良方正科,在對策中寫道:“臣遠祖比干,因(一作“忠”)諫而死,天不厭直,復生微(一作“愚”)臣。”因這些話,被主司斥之不取。至德宗貞元四年(788),才由明經及第,授集賢殿書院校理,西川節度推官,官終邵州刺史。人物生平 蘊任西川節度使劉辟的推官時,知辟有反叛意圖。蘊善言直諫,辟不...
張璠漢紀曰:淑博學有高行,與李固、李膺同志友善,拔李昭於小吏,友黃叔度於幼童,以賢良方正征,對策譏切梁氏,出補朗陵侯相,卒官。八子:儉、緄、靖、燾、詵、爽、肅、旉。音敷。爽字慈明,幼好學,年十二,通春秋、論語,耽思經典,不應徵命,積十數年。董卓秉政,復征爽,爽欲遁去,吏持之急。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