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年少有志
田況生於
宋真宗鹹平六年(1005年),他的父親教子非常嚴格,他的八個兒子都長大成人很有名望。田況是長子,從小英才卓犖志向遠大,愛讀書且記憶力強,作文章更是下筆即成,意博辭麗。科考時,他不屑於初試獲得的“賜同學究出身”科目,停幾年終於獲進士甲科,初補江陵府(今湖北省江陵縣)推官,調楚州(今屬安徽或江蘇省)判官,遷著作佐郎,又獲舉賢良方正,改禮儀官太常寺卿的屬官太常丞,通判江寧府(今南京市)。此後,他的文才武略一步步顯現出來,地位也越來越高。
上書仁宗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西夏趙元昊稱帝謀反。時任陝西經略使的
夏竦請田況做近似副職的判官。對趙元昊謀反,夏竦、韓琦和尹洙等大臣制定了攻、守二策,仁宗傾向於採用攻策,但宰相
范仲淹率議認為不一定用攻策。田況就上書仁宗,從西夏幾代國主受朝廷恩惠戍邊,到
趙元昊公然分裂自立的歷史和現狀,詳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人心動員、兵力部署、指揮和作戰能力、出兵後果等。認為敵方蓄謀已久,動員充分,兵強馬壯,指揮得當,又有得天獨厚的複雜環境。他敢於叛亂,但懼怕大宋地廣才眾,不敢大肆冒進。而大宋當時朝野意見不一,軍隊長期缺乏訓練,將帥不力,在戰略上缺乏長遠目光。戰術上,一說需要兵分幾路進擊,一說需要集中兵力推進,甚至認為將帥不力靠“下流勇進”也能僥倖取勝。所以,田況建議皇上,首先讓中書省和樞密院兩府大臣坐下來分析情況,統一思想,研究對策,制定出有利於邊境長期安定的實施戰略,切不能草率行事,被皇上所採納。
接著,田況又以《治邊十四事》上書皇上。以後他分別被提拔為掌規諫的右正言,掌表禮佛儀式的“行香”、糾正過失的管鉤國子監,負責管物支付、清欠的三司理欠憑由司,代理帝王起居注,掌起草詔書的知制誥等。在一次面奏中,田況發現仁宗愛遵循故常之規,十分厭惡改變現狀追逐名望。他就上表,以堯舜等“非好名而名至”,說明“名者由實而生,非徒好名而自至”的道理。在當時內政欠修,外有強敵的情況下,皇上不必恐好名而不為,而應大樹“奮乾剛,明聽斷”的“英睿之名”;“行威令,懾奸宄 ”的“神武之名”;“斥奢汰,革風俗”的“崇儉之名”;“澄冗濫,輕會斂”的“廣愛之名”;“悅亮直,惡諂媚”的“納諫之名”;“務諮詢,達壅蔽”的“勤政之名”;“責功實,抑偷幸”的“求治之名”。應讓天下人知道,“聖賢之道曰名教,忠誼之訓曰名節”,群臣諸儒尊輔朝廷,是“紀綱人倫之大本”。
得到邊塞關於契丹大修天德城和寨堡的訊息,田況立刻意識到敵人正在籌劃更大的侵略陰謀。他又上書皇上,歷數一味求和造成年付契丹金帛50萬、西羌20萬,生民不堪重負,敵人卻越來越不滿足,籌劃著名更兇險的陰謀。而大宋的兩府大臣,每天卻只議一些區區小事,並不是惦念著江山社稷的大事,對形勢的嚴峻、將佐的良愚、中兵的善敗、道路的夷險、城壘堅弊、財糧多少等等一概不關心,這是非常危險的。他建議皇上就像唐肅宗執政開始時,每天與宰輔大臣認真了解情況,研究局勢,統一思想,教育舉國上下齊心協力發展生產,搞好邊備,不要為委瑣之事所拖累。
軍政俱佳
田況被任命為陝西宣撫副使,還領掌武官三班使臣的注擬、升移、酬賞等的“三班院”。他曾奉詔乾脆利落地處理了保州雲翼軍殺州吏據城叛亂案。接著任龍圖閣直學士,執掌成德軍,督促諸將向敵發起進攻,招降兩千多人。以功遷皇帝近臣起居舍人,遷秦州(今陝西省南鄭縣)知州。
這時,田況的父親去世了。按當時官制,父母去世必須離任服喪,但邊境將帥往往被奪情不能離任。在田況的一再力爭下,皇上終於準許他回陽翟為父親辦了喪事,並服喪期滿。他又以正三品的樞密直學士、尚書禮部郎中兼渭州(今甘肅省平涼縣一帶)知州,遷右諫議大夫兼成都知府。四川自李順、王均再度起義之後,當官的擅自殺人嚴重,有的罪過不大也被驅逐出境,造成有的流離失所,甚至死在路上。田況到任後注重教育,一般不再驅逐,受到了蜀人的愛戴。
出入兩府
後遷掌駁正政令違失的給事中,召為御史中丞,上任後又代理三司使,加龍圖閣學士、翰林學士。通過鉤考財賦,田況“總《景德會計錄》”,撰《皇祐會計錄》,向皇上分析了財賦收支管理的狀況和問題,被正式任命為掌鹽鐵、度支、戶部的三司使。
至和元年(1054年),田況被提拔為樞密副使,四年後轉任樞密使,與中書省之同平章事等合成“宰執”,共負軍國要政。使田況這位能文會武、懂吏治、精財會的鯁直全才,仕途達到了頂峰。
兩年後,田況因病辭罷樞密使,任尚書右丞、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提舉景靈宮,後以太子少傅(一作太子太保)致仕。
嘉祐六年(1063年),田況去世,享年五十九歲。追贈太子太傅(《
宋史》作太子太保),
諡號“宣簡”。
個人作品
田況曾著《好名》、《朋黨》二論,有
奏議三十卷(
後散佚為二十卷),今已佚。又有《
儒林公議》二卷,《四庫總目》並傳於世。
人物評價
歐陽修:由來邊將用儒臣,坐以威名撫漢軍。萬馬不嘶聽號令,諸蕃無事著耕耘。夢回夜帳聞羌笛,詩就高樓對隴雲。莫忘鎮陽遺愛在,北潭桃李正氛氳。(
《寄秦州田元均》)
王安石:田室於姜,卒如龜祥。後其孫子,曠不世史,於宋繼顯,自公攸始。奮其華蕤,配實之美,乃發帝業,深宏卓煒。乃興佐時,宰飪調胹。文馴武克,內外隨施。亦有厚仕,孰無眾毀,公獨使彼,若榮豫已。維昔皇考,敢於活人,傳祉在公,不集其身。公又多譽,公宜難老,胡此殆疾,不終壽考。掩詩於幽,為告永久。(
《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銘》)
范純仁:①公仁厚長者,貌稱其心。與人言諄諄欵密,唯恐失其意,而其中有以自守,嶷如也。友愛諸弟,人無間言。自為小官,未嘗私謁執政。器宇恢然,常以天下自任,識者知其必至公輔。在諫職,於小事未嘗言,獨引大體啟迪上心,凡欲人主總攬威權、分別賢不肖、抑僥倖、明賞罰以救時弊。當是時,仁宗銳意太平,數咨訪大臣以天下事,其所興,為公建明為多。與富文忠公少相友善,夫人即文忠公女弟也。迨公為樞密使,而文忠公實為上相,同時道行,位冠百僚,搢紳不以為二公榮,而相賀以為天下福也。公既被疾,下至閭巷,鹹戚嗟聽,伺冀公復起,而公竟以疾薨矣。悲夫!(
《太子太保宣簡田公神道碑銘》)②克生宣簡,為時賢臣。其賢維何,於時有陳。秉哲蹈仁,有煜其文。於皇仁宗,俊乂盈朝。發防大庭,公維董晁。乃司邊畫,荒穢以薅。乃理邦財,公私以饒。遂都廟堂,謀謨樞極。帝曰休哉,維吾夔稷。文經武服,無施不當。帝疇公勞,方倚為相。胡以疾嬰,而失民望。士懷致君,所難者時。功多享厚,讒毀或隨。公遭聖明,坦然設施。不終大耄,天實為之。(
《太子太保宣簡田公神道碑銘》)
王稱:況為人寬厚明敏,與人若無不可,而非義不可乾也。於天下事,小利近功則置而勿論,所及必朝廷先,務而可以利民者。(
《東都事略》)
黃震:①治蜀比
張詠。(
《古今紀要》)②寬厚明敏。(
《古今紀要》)
脫脫:況有文武才略,言事精暢,然欲懲兵驕,乃坑降卒,弗忌陰禍,惜哉!(
《宋史》)
紀昀:《
東都事略》稱況嘗作好名、朋黨二論,極以為戒。而是編內范仲淹、歐陽修諸條亦拳拳於黨禍所自起,無標榜門戶之私,公議之名,可雲無忝矣。又況曾為夏竦幕僚,好水川之役,況上疏極論之,竦不出師,蓋用況之策。書中雖於竦多恕詞,而於富弼諸人竦所深嫉者,仍揄揚其美,絕無黨同伐異之見,亦可以見其直道也。(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親屬成員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家世 | 曾祖父 | 田佑 | |
祖父 | 田行周 | |
父親 | 田延昭 | |
母親 | 李氏 | 封英國太夫人。 |
—— | 妻子 | 富氏 | |
同輩 | 弟弟 | 田洵 | |
子輩 | 繼子 | 田至安 | 過繼自其弟。 |
田至平 | 過繼自其弟。 |
女兒 | —— | 生平不詳。 |
史稱田延昭有子八人,“多知名”,但今只查得田況、田洵二人。又《宋史》等均稱田況無子,僅有兩個繼子,但《太子太保宣簡田公神道碑銘》有“其(田況)配永嘉夫人富氏命其子承奉郎(田)旦”,不知田旦為誰,姑置於此。 |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范忠宣集·卷十六·太子太保宣簡田公神道碑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