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分析
(一)應急供應鏈的物資需求特徵
救災活動的順序為:搜救、救助、災後恢復,所以對應急供應鏈的物資需求具有層次特徵。救災的首要任務是生命搜救,所以第一層次是對救災物資的需求,特別針對挖掘和急救方面的物資,包括千斤頂、挖掘機、撬棒、起重設備、急救醫療器材和急救藥品;其次是災後生活的安置,故第二層次是對災民生活安置物資的需求,主要滿足衣、食、住方面的要求,包括帳篷、棉被、
食品、必需的藥品、活動板房、
日用品、消毒防護品、衛生防禦材料、簡易校舍及配套設施等;第三階段是災區民眾自救的階段,需要抓好農業生產、恢復工業生產、加快基礎設施恢復,所以第三層次是對災後生產生活恢復的物資需求,等於重建和新建一個地區,包括重要
建築材料、
農業生產資料(如種子、
化肥、農藥、柴油等)、
基礎設施、電煤、
成品油等物資需求。針對三個層次的救災物資的需求,救災物資生產
企業可根據自身產品所處的層次確定產品所處的需求時間段、所需量的大小和需求的急緩程度,據此確定自己的
生產計畫。
(二)應急供應鏈的管理要素特徵
系統功能模組
(1)決策層。決策層主要子系統為應急指揮中心,其主要功能和運作要求分為平時運作以及應急管理兩個階段。日常
運營管理中,該中心主要負責統籌國家級應急
物資儲備中心的分布和基本應急救援設備及應急物資儲備量、建立完善的及時更新的
資料庫系統;掌握合作組織的詳細數據,如應急供應商、各公益組織等,並建立完善的
資料庫,以在緊急情況出現時,能夠迅速聯繫到最合適的合作組織,最快展開救援;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的各項預警機制、
應急預案和其他應急機制,為進行應急工作做好準備。在應急過程中,決策層主要負責指揮和協調所有的應急活動。在接到監測系統發出的危險信息後,中心根據歷史經驗及專業判斷,推測出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對其他部門發出預警信號,啟動預警機制。
(2)制度層。制度層主要包括災難發生前的預警機制、回響機制,災難爆發後的社會合作機制、緊急通道機制以及災難過後的評估和問責機制。
根據可能發生的災難程度不同,相應的預警系統也分為不同等級,為了便於表示緊急程度,一般採用不同顏色對應不同應急級別,緊急程度從高到低依次對應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社會合作機制要求政府部門與
社會公益組織、全國人民積極合作,動員全社會乃至跨國力量對災區進行支援;緊急通道機制要求必須保證
應急物資安全、正確、快速地配送至受災點;評估和問責機制是救援結束後對工作人員的表現進行評估,並相應地給予獎勵和處罰措施,利用問責機制充分調動應急部門對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提高部門的
工作效率和效益,在進行評估和問責的過程中,要做到有據可依,制定合理的判定依據。
(3)運作層。運作層是
應急物流活動的具體實施,包括監測系統、物資籌集中心和
配送中心,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監測系統是整個應急供應鏈的最前端,負責對環境的監測。在異常情況發生時及時將
信息傳遞給應急指揮中心,供決策人員參考並啟動相應的預警級別,防止
突發事件的升級。監測環節主要包括三個步驟:確定監測目標、災害預測和評價及確定是否發出危險信息。確定監測目標主要是鑑別災害多發區,並確定監測災害類別,如在山區,主要監測地震發生預兆,在東南地區則主要對氣象災害進行監測。
物資籌集中心是進行應急物資供應的基本保障,在平時,物資籌備中心即為物資儲備中心,主要工作是對應急物資儲備和合作供應商進行
管理。為了保證儲備物資的質量,應急中心的物資需要定期檢查和更新並對淘汰物資進行處理。由於
應急物資的特殊性,
物資儲備中心一般應與
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除了保障日常物資供應,更主要的是在災害發生後能夠儘快籌集到所需物資,並且降低應急
成本。因此要對供應商進行謹慎選擇,既要有一定的
生產能力滿足應急時短期內大量物資的需求,又要保證物資質量。
災害發生後,緊急啟動應急物資,其運作流程如圖3所示。自然災害發生後,一般需要大量
應急物資,原有儲備往往難以滿足,這時就要進行緊急採購。採購對象首先是長期合作的
供應商,這些
供應商往往回響較快而且採購成本較低。在物資仍然難以滿足而不得不向市場
採購時,要廣開渠道,向多家
供應商採購,加快物資籌備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時間緊急,但仍要嚴格控制物資質量,否則反而會對救援帶來負面影響。
(4)保障層。保障層是整個系統能夠順利運轉的基本保障。包括支持物資籌備中心的
企業聯盟、
社會捐贈系統;支持應急物資配送中心的
GIS/GPS系統、最優路徑模擬系統、
基礎設施監控系統以及支持整個應急供應鏈系統順利運作和溝通的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是整個系統運作的基本平台,它與系統中各模組實現對接,及時傳遞所需信息,保證系統運作的靈活性和高效性。應急指揮中心從該系統了解到各模組的運作情況,並通過
信息系統發出指令,有助於實現系統
資源的及時調配和統一運作;物資籌備中心通過該平台接收指揮中心信息,了解各種渠道的物資籌備情況;應急
配送中心通過該平台接收並傳達配送信息和路況狀態。此外,該系統還將部分功能對社會公開,如物資需求信息等。通過該平台實現應急供應鏈系統的
有效溝通,達到
快速反應和協同運作。
這樣,整個應急供應鏈系統在決策層、制度層、運作層和保障層四個層面的相互支持和協調下,在發生自然災害後迅速啟動,保障高效的救援和物資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