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服務分工
我國的氣候變化服務以國家、區域、省級三級布局為主,市(地)、縣級在省級指導下開展影響評估、決策服務等工作。
國家級
組織開展氣候變化監測、檢測與分析業務,尤其是加強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和診斷開展氣候變化情景模擬和預估,集成氣候變化對敏感經濟社會領域和區域影響評估成果,著力加強我國氣候變化適應和減緩對策綜合分析、深入分析氣候變化對經濟布局、農業生產、重要物資運輸、生態環境、土地利用、能源政策調整、國際談判的影響,為國家制定科學的戰略對策提供決策依據,提高我國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氣象災害的防禦能力。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牽頭製作國家級氣候變化服務產品牽頭開展圍繞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服務工作。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根據應對氣候變化服務的需求,牽頭組織加工、製作與氣候變化應對相關的影視、科普作品,利用電視、報紙、網站、期刊等大眾傳媒宣傳氣候變化問題,普及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科學知識。
區域級、省級
建設區域級、省級氣候變化數據集,包括現有台站氣候觀測資料的均一化處理和長序列氣候資料的構建組織開展氣候變化事實的分析,加強氣候變化對當地農業、水資源、能源、生態系統的影響評估,開展區域人口、經濟、農業、水資源、交通、能源等氣候承載力分析,提出調整經濟生產布局和最佳化功能分區的適應與應對措施,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氣候變化決策服務產品I為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提供優質氣象服務I針對當地經濟發展實際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緊迫要求,研究制定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對經濟發展不利影響的措施。
區域級、省級氣候變化服務要在現有業務條件的基礎上,拓展業務服務領域,並注重區域、省級氣候變化的科研和業務發展特點,主要解決區域、省級範圍內的氣候變化問題,為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大中型工程項目建設提供服務。
應對氣候變化服務產品
應對氣候變化服務工作與其他L(象服務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在從事應對氣候變化服務工作時,需要我們特別注意與其他氣象服務的區別,找準服務定位·選取最合適的服務方式,提供最合適的服務產品。如要重點關注氣候系統的複雜性、氣候變化影響的廣泛性與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與防災減災事業的密切聯繫等。同時,要廣泛收集各方面的氣候變化信息,並綜合分析,以便達到更好的服務和宣傳效果。
定期產品
有條件的各級氣候變化業務和服務單位可以嘗試編制和發布一些定期的服務產品。例如《氣候變化動態》、《氣候系統監測公報》等。需要注意在定期服務產品的開發階段,要注重產品內容的系統性和連續性,如果服務對象包括非氣象專業人員·還要注重產品的可讀性。
諮詢報告
諮詢報告是氣候變化服務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除前面提到的需注重的幾個問題外,還需要強調諮詢報告的。編寫規範"問題,如文字格式、題目構思、標題設定等。如果針對某些問題有所建議,則需要注重所提建議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媒體專訪
媒體專訪是電視、電台、網站等媒體比較熟悉也比較喜歡採用的一類方式。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要儘量採用通俗化的語言,把氣候變化問題講清楚。如果接受採訪後有文字出現在報紙、期刊或網際網路上,儘量在文字發布前由專家本人審閱稿件,以防出現誤解專家原意的情況出現。
報刊文章
報刊文章是一種常見的服務和宣傳手段。可以通過編寫氣候變化的基礎科學知識、氣候變化與防災減災、氣候變化的影響、風能太陽能清潔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等科普宣傳文章,讓公眾了解氣候變化科學、影響和應對等多方面的知識。編寫過程中需要注意文字的通俗性,儘量聯繫一些日常現象舉例說明,以達到更好的服務和宣傳效果。
網際網路站產品
網站是反映氣候變化業務和服務工作的視窗,無論是業務產品還是服務產品,網站目前均是上述信息發布的主要通道。網站內容的設計要體現氣候變化業務系統的專業性,也要注重資料、數據和相關信息的全面性和易獲取性。
宣傳手冊
宣傳手冊一般需要考慮服務對象。針對決策者的宣傳冊,要儘量考慮氣候變化I司題的全面信息,特別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繫。針對公眾的宣傳冊,除介紹氣候變化的基礎知識外,還要盡址考慮在通俗化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動建議,以及面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的自我防護知識。
科普宣講
近年來,各級氣象部門更加重視針對政府、企業、公眾和
非政府組織所進行的氣候變化問題科普宣講活動,這種方式最大的優越性在於可以面對面地與客群交流氣候變化的有關信息,交流氣候變化領域的科學認識和不同觀點,所以效果也較好。需要注意的是,應注重平日的氣候變化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並注意所收集到的信息表達的準確性,也應儘量採用淺顯易懂的個例、圖表、動畫等方式,並注意畫面的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