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細菌性膀胱炎

慢性細菌性膀胱炎是一種常見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占尿路感染總數的50%~70%,常因細菌感染而引起。非特異性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革蘭陰性桿菌,約占70%以上。這些細菌包括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產氣桿菌、副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其次為革蘭陽性球菌,常見的為葡萄球菌、鏈球菌,黴菌感染較少見。臨床上所見病例不少是由一種以上細菌所致的混合感染。女性多見,各年齡段均可發病,尤其多見於中老年。部分為急性膀胱炎未徹底治療轉為慢性,大多數繼發於尿道膀胱原發病變或上尿路慢性炎症。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泌尿外科
  • 多發群體:中老年女性
  • 常見發病部位:膀胱
  • 常見病因:菌感染而引起
  • 常見症狀: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尿液混濁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治療,

病因

本病常因細菌感染而引起。非特異性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革蘭陰性桿菌,約占70%以上。這些細菌包括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產氣桿菌、副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其次為革蘭陽性球菌,常見的為葡萄球菌、鏈球菌,黴菌感染較少見。臨床上所見病例不少是由一種以上細菌所致的混合感染。常是上尿路急性感染的遷移或慢性感染所致,也可誘發或繼發於某些下尿路病變,如良性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狹窄、膀胱結石或異物、尿道口處女膜融合、處女膜傘、尿道旁腺炎等。如果造成慢性膀胱炎的原發疾病不被消除,膀胱炎症狀也不會消失。
其感染主要途徑有:
1.上行性感染
細菌經尿道進入膀胱,這一感染途徑最為常見。女性的尿道短而直,尤其是嬰兒期、新婚期及妊娠期更易發生膀胱炎。泌尿系檢查及經尿道腔內操作時將細菌帶入膀胱,留置尿管後亦可誘發膀胱炎。
2.下行性感染
繼發於腎臟的感染,細菌隨尿液經輸尿管進入膀胱。
3.局部直接感染
膀胱造瘺後與外界皮膚直接相通,膀胱陰道瘺、膀胱直腸瘺時,細菌經瘺管直接侵入膀胱引起感染。

臨床表現

症狀與急性膀胱炎相似,常見的症狀有尿頻、尿急、尿痛症狀長期存在,且反覆發作,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膿細胞、紅細胞。但沒有急性膀胱炎明顯。膀胱容量減少顯著者,尿頻較明顯,有恥骨上膀胱區不適,膀胱充盈時疼痛明顯;有尿路梗阻者,則排尿困難,尿液混濁。其特點是發病“慢”、炎症反應“輕”、病變部位“深”。慢性膀胱炎往往繼發於其他原發病灶,只有在很少情況下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因此,對慢性膀胱炎特別是反覆發生或長期不愈患者均須做系統的檢查,找出病因以便進行有效的治療。

檢查

1.泌尿系檢查
如:尿常規、尿細菌培養等。
2.婦科檢查
對女性反覆發生膀胱炎應進行婦科檢查。

治療

需保持尿路通暢,作全面詳細的泌尿系檢查,發現及處理尿路感染的病因,主要是解除梗阻,控制原發病灶,使尿路暢通。如解除尿路梗阻、去除膀胱內異物、結石等;對女性反覆發生膀胱炎應進行婦科檢查,以排除和治療女性生殖道炎症;對上尿路炎症、男性生殖器官炎症如前列腺炎等,均應同時積極處理。對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尿瀦留或膀胱炎,根據其功能類型進行治療。
套用敏感抗菌藥物,以口服藥物為主,治療用藥劑量要足、時間要長,一般要套用至症狀消退、尿常規正常後再繼續使用1~2周。尿培養陰性後,給予1/2量抗生素1~2周,再次尿培養陰性後停藥。症狀反覆者可聯合用藥,一般4~6周,甚至長達6個月。治療過程中要經常進行尿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隨時調整對細菌敏感的藥物,以期早日徹底治癒,以防復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