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綜合證

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 CFS)是由於人們長時間的極度緊張或精神負擔過重,使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頭痛、頭暈、易出差錯和精神抑鬱等,嚴重時身體極度虛弱可進入"過勞死"的預備軍。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症狀會原因不明地自動消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慢性疲勞綜合症
  • 外文名:Chronic Fatigue Syndrom
  • 簡稱:CFS
  • 特點:使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
原因,信號,致病因素,常見現象,降低人類壽命,心理疲勞,亞健康,特徵和診斷標準,主要診斷標準,症狀標準,體徵標準,慢性疲勞與過勞死,錯誤理解,隱形殺手,症狀,

原因

范先生最近經常感到渾身沒勁,身體上雖沒有什麼毛病,可就是打不起精神,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有幹勁,注意力也集中不起來。上班很累,下班更累,出去玩又覺得沒時間,吃飯又怕發胖,去商場一見那么多人心裡就煩,總之一句話:“沒意思”。有時候還覺得胸悶,甚至上樓都還需要歇息,多次去醫院檢查都沒有什麼嚴重的疾病發現。只是自己始終感覺身體不對勁,就像大病纏身。他周圍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這是怎么回事呢?
實際上,這種狀態在城市的白領階層比較多見,雖然他們的工作不像體力勞動者那么辛苦,但心理上總覺得壓力更大,因此精神上也更覺疲勞。這種狀態就是處於疾病前期的亞健康狀態,是一種目前被稱為慢性疲勞(綜合徵)的表現,即介於正常生理狀態與疾病狀態的第三態。

信號

疲勞是一種信號,它提醒你,你的機體已經超過正常負荷,應該進行調整和休息。如果長期處於疲勞狀態,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還會誘發疾病。有的人經常疲憊不堪、無精打采、哈欠連天、煩躁、易怒、腰酸、背痛、頭暈、眼花、失眠、嗜睡、神經衰弱、全身乏力、神志恍惚、食欲不振,長期疲勞卻查不出明確的原因,雖經常服用健腦安神、開胸順氣等藥物,而全身倦怠的症狀卻始終得不到改善。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疲勞狀態,應引起注意。

致病因素

越來越快的都市節奏使疲勞作為一種病前狀態和致病因素,已經籠罩到越來越多的個人,結果將使個人和整座城市的工作效率受到影響。
上海醫科大學健康教育教研室最近對上海市市民的疲勞狀況作了抽樣調查。結果發現,18~45歲的中青年中將近1/3的人長期處於不同程度的疲勞狀態。其中眼疲勞患者之眾更為全國之最,比例高達47.1%。疲勞使人體免疫功能下降,使疾病發生率上升。據衛生部門調查,30~50歲的中青年中,脂肪肝患者已達11.2%;10~30歲的腫瘤患者比例比5年前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這兩種疾病都與疲勞過度又缺乏鍛鍊有很大關係。

常見現象

說到疲勞,相信幾乎人人都曾有所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現象仿佛已司空見慣:背著沉重書包的學生們(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們),天天學校、家裡兩點一線,複習、考試,考試、複習,年復一年,月復一月,鼻樑上的鏡片越來越厚,幾乎個個都成為“特困生”;整日西裝革履的外企員工,雖為“白領”一族,高薪水卻也高節奏,時時加班,還得常常看老闆的臉色,精神緊張,壓力太大;網上飛蟲整日在網上衝浪,長期沉浸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晝夜不分,支付的是身體這個本錢;公司經理們為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沒日沒夜地應酬,日夜兼程地出差,勞心勞力,身心疲憊不堪;計程車司機長期超負荷運轉,披星戴月,餐無定時,車疲人困;運動員訓練過度,賽事緊張,體力消耗過大,真累;體質虛弱者精神不振,心慌虛汗,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有一些積勞成疾者,拖著一個病身子,只有感慨人生的不幸了。
疲勞的感覺真是太普遍了,不是嗎?就連襁袍中的嬰兒,也常常是哭著哭著便吮著手指睡著了。姥姥說:毛毛頭哭累了。大家都知道,“累了”是口頭語,“疲勞”是書面語,其實兩者是一回事。
可以很肯定的說,在現代社會裡,疲勞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

降低人類壽命

上海市的一項隨機抽樣調查顯示,有59.6%的腦力工作者每天用腦時間長達10小時;40.2% 的學生每天伏案學習至深夜,成為缺少睡眠的“特困生”;另外,28.4%的體力勞動者,其業餘時間也花費在各種腦力活動上。調查表明,用腦過度已嚴重地危及到了人們的健康水平。 據統計,1994年上海地區科技人員平均死亡年齡為67歲,較全市各類職業人群平均提早死亡3.26歲,其中15.6%發生在35~54歲的早死年齡段。可見用腦過度的後果是多么地嚴重!
很多人在大腦疲倦初起之時,喜歡採用一些使大腦興奮的措施來刺激自己,以便能夠繼續工作或學習,如大量地抽菸、喝濃茶、飲烈酒以及用涼水沖腦袋等等。西方人的辦法也大同小異,如抽雪茄或香菸、飲咖啡或攝入其他具有興奮作用的物質等。實際上,除非所用的方法和物質確實能夠改善腦細胞的生理過程,促進腦細胞的疲勞修復,否則都是不合適甚至是危險的。因為如果人們常用興奮大腦的方法強迫大腦繼續工作,則會加重心理疲勞,加重腦細胞的損傷。

心理疲勞

近來社會學家和科學家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心理疲勞。有些孩子幾乎每天放學回家都對父母說:今天累死了!孩子們所說的“累”是指在學習之後產生的一種疲勞感。這種疲勞有些屬於生理疲勞,但更多的則屬於心理疲勞。
孩子的心理疲勞,是由於心理上的弦繃得太緊、精神上的壓力太大而導致的。是孩子主觀體驗的一種疲倦感。它的危害性不僅在於會引起孩子的生理疲勞,而且還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的厭倦情緒。心理疲勞嚴重的,還可能發展成為心理變態,影響孩子的整個身心健康。筆者一位同學的女兒是一名國中生,有一天突然從自家5樓跳了下來,雖然沒有摔死,但也落了個下肢截癱的後果,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習負擔太重、壓力太大,導致心理疲勞而長期得不到調整所造成的。

亞健康

亞健康狀態是指人們還未患病,但已有不同程度的各種患病的危險因素,具有發生某種疾病的高危傾向。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亞健康的比例陡增,在這類人群中較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的傾向,即存在著接近疾病水平的高負荷(體力和心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高體重以及免疫功能偏低。
隨著人類對於疾病認識的深化,現已把持續和症狀突出的亞健康狀態(嚴重疲勞、肌肉疼痛、失眠等)作為一種疾病來對待,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為其正式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症(CFS)。

特徵和診斷標準

一般人群中CFS的發病率約占0.2%左右。有學者調查,城市新興行業中的"白領"(腦力勞動者),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發病率為10%~20%,美國約有400萬人患上此病。1987年4月,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專家鑑定,將一組以慢性持久或反覆發作的腦力和體力疲勞為主要特徵的症候群,正式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症(CFS),並制定了相應的診斷標準。同時具有2項主要標準、6項症狀標準和2項體徵標準,或累計具有8項以上單純的症狀標準即可確診為CFS。

主要診斷標準

(1)持久或反覆發作的疲勞,持續在6個月以上;
(2)根據病史、體徵或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勞的各種器質性疾病。

症狀標準

(1)體力或心理負荷過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勞;
(2)沒有明確原因的肌肉無力;
(3)失眠症狀普遍存在,或有多夢和早醒;
(4)頭脹、頭昏或頭痛;
(5)注意力不易集中,記憶力減退;
(6)食欲不振;
(7)肩背部不適、胸部有緊縮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關節痛,無明確的風濕或外傷史;
(8)心情抑鬱、焦慮或緊張、恐懼;
(9)興趣減退或喪失;
(10)性功能減退;
(11)低熱;
(12)咽乾、咽痛或喉部有緊縮感。

體徵標準

(1)低熱,口表小於38°C,肛表小於38.6°C;
(2)咽部充血,但無明確扁桃體炎症;
(3)可觸及小於2厘米的頸部淋巴結腫大或壓痛;
(4)未發現其他引起疲勞的疾病體徵。

慢性疲勞與過勞死

慢性疲勞中的嚴重者,有可能出現猝然死亡,被稱為"過勞死"的其原因是長期勞累過度,不能及時緩解,精神與內分泌系統紊亂,出現積勞成疾,未老先衰,過勞猝死。1987~1989年,日本報導"過勞死"達1800例,1995年日本精工、全日空、川畸制鐵等12家大公司的總經理相繼猝死,年齡大多在40~50歲。我國國家體改委公布的調查表明:肩負重擔的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僅58歲,比全國人均壽命約低10歲,近5年,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的教授、專家共134人逝世,平均年齡僅53.3歲。
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提示十大危險信號為:
1,"將軍肚"早現。30~50歲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標誌,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的伴侶。
2,脫髮、斑禿、早禿。
3,頻頻去洗手間。
4,性能力下降。
5,記憶力減退。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8,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9,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
10,經常頭疼、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具有上述兩項或以下者,為"黃燈"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擔心。具有上述3~5項者,為一次"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勞死"的徵兆。6項以上者,為兩次"紅燈"危險期,可定為"疲勞綜合症"--已進入"過勞死"的預備軍。

錯誤理解

近十年來,有一種新的身體不適的“綜合徵”越來越吸引醫學界的注意,因為這種新的綜合徵困擾著許多正在有為之年、原來是身體健康的人,甚至包括一些本來是生龍活虎的白領一族,使他(她)們感到身心疲勞和不適,導致日常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能力下降。這就是“慢性疲勞綜合徵”。
根據1994年Fukuda等提出的分類標準,這種綜合徵以疲勞為主要表現,而且是慢性的,持續出現1個月以上,或反覆出現6個月以上,並伴有以下的其中4種或4種以上的症狀:肌肉酸痛、多個關節痛、睡眠不佳記憶力或注意力明顯減退,咽喉不適感、頸或腋下淋巴結壓痛、頭痛、用力後不適感持續超過24小時,形成所謂“綜合徵”。
慢性疲勞患者所感受到的疲勞,不同於普通人日常的“疲累感”,一般來講,正常的人經過一輪疲勞後,休息一宿就可恢復充沛精力。如果你不屬於這類型,而是隔天起身,還是覺得十分疲倦,並且持續一段時間,這種狀態就是“慢性疲勞症”。大部分的人不把這種症狀視為病症,而掉以輕心,其實這會影響個人的學業、工作和日常生活,嚴重的長期性疲勞,可能會成為其他病症的徵兆。這種強烈的疲勞感如果持續半年或更長,便會出現輕微發燒、咽喉痛、淋巴結腫大、集中力降低、全身無力等等。其實,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造成體內荷爾蒙代謝失調、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異常、免疫力減低,同時也會引起肩膀酸痛、頭痛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感染疾病的機率也提高。實際上,“慢性疲勞綜合徵”的疲勞,並因持續的體力活動而引起,也不因經過休息而明顯減輕,這種疲勞表現為身心都感到疲乏、倦怠、無力。據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難以找出這種持續性疲勞的原因。

隱形殺手

在日本等已開發國家,慢性疲勞已日益成為嚴重的健康問題。1987——1989年,在日本曾報導過的“過勞死”病案就達到1800例。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嚴格按照CFS診斷標準,當時美國至少有400萬人患有CFS。
同樣,我國也面臨著這一問題。 據對北京某中學畢業班學生的調查結果表明:96.57%的人下午有打瞌睡、打不起精神的現象81.23%的人有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等現象。據報導,最近公布的一項上海、無錫、深圳等地1197位中年人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其中66%的人有失眠、多夢、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的現象;經常腰酸背痛者為62%;一幹活就累的人占58%;爬樓時感到吃力或記憶力明顯減退者為57%;皮膚乾燥、瘙癢、面色晦暗、脾氣暴躁、焦急者為48%。
據報導,最近五年,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七個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的專家、教授有134人謝世,平均年齡僅僅53.3歲。國家體改委公布的一個專項調查結果表明,肩負重任的我國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僅58歲,比全國人均壽命低10歲左右。導致中年知識分子體質下降、慢性病多發的主要原因是長期工作勞累過度,營養失衡,缺乏鍛鍊,疲勞不能及時緩解,於是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最近新的調查表明,CFS在城市在新興行業中更高達50%,健康狀況令人堪憂。
港大中醫藥學院訪問了1013名20歲至50歲的市民,以“疲勞量表”和美國疾控中心1994年制定的“慢性疲勞綜合徵”為診斷標準,結果發現,有疲勞問題的受訪者占57%,其中近半數為一般疲勞,16%屬於長時間疲勞,20%屬於突發疲勞,11%符合“慢性疲勞綜合徵”,這占整體受訪者的6.4%。
資料顯示:其中31歲至40歲的高學歷女性,患“慢性疲勞綜合徵”的幾率比較高;受訪者中有68名碩士學歷者,占總人數的19.1%。從職業上看,以工程師、高級管理人員和教師屬於高發病人群。

症狀

疲勞綜合徵很常見,它是指一個人在極度疲勞作用下導致的一組身心障礙。在心理方面:患者首先感到自己容易疲勞,再像以前那么猛乾好像力不從心,每天早上也不像以前那樣樂於出門工作,總想多躺一會兒,晚上也想早些回家,不想加班。再往後,總感到自己記憶力差,以前很容易記住的數字有些愛忘記。又感到注意力不集中,別人與自己說什麼總是聽得模模糊糊。慢慢地,變得愛發脾氣,也變得敏感:輕輕的開門聲,遠遠傳來的貓叫聲都能放大成煩心的振動和咆哮。由於敏感、焦躁、愛發火,大家都會敬而遠之,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差。 身體方面:咽炎、發低熱、頭痛頭暈等一系列症狀都出現了,但實際上軀體檢查又沒問題。疲勞綜合徵常發生在年富力強的中青年身上,學生也可見到。自然,患者持久地工作、學習強度大和不善於勞逸結合是其病因。疲勞綜合徵輕者傷害心、身>健康,工作、學習效率及人際關係;重者造成猝死。 如果你有以下症狀時,要留意了:渾身無力、容易疲倦、頭腦不清爽、思想渙散、頭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勞、視力下降、鼻塞眩暈、起立時眼前發黑、耳鳴、咽喉異物感、胃悶不適、頸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發涼、手掌發粘、 便秘、心悸氣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暈車、坐立不安、心煩意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