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水道

慈禧水道

"慈禧水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始於乾隆,盛於光緒。從乾隆十六年至光緒三十四年慈禧去世,這200多年間,共有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6位皇帝及慈禧太后走過這條水路,積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基本介紹

歷史淵源,水道介紹,水道的恢復,遊覽慈禧水道,

歷史淵源

慈禧水道是慈禧太后每年夏天去頤和園避暑的必經之水路。光緒十四年起,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重新修好頤和園之後,她為了來頤和園方便,又疏浚了這條水道。頤和園是三分山、七分水、一畝田。慈禧坐馬車去時,只能看到頤和園的四分之一。而乘舟游幸,遠山似畫、如入仙境,遊船穿行於亭台樓閣之間,船在雲中走,人在畫中游。京城是天子之都,京水是皇家之水,慈禧一生曾32次去頤和園,多由此乘船。除慈禧外,還有光緒皇帝、皇后、珍妃及阿哥、格格等才可隨駕乘船。慈禧水道上“十里青山行畫裡,雙飛白鳥似江南”的秀美景色,除清朝皇親國戚外,沒人看見過。清朝時嚴禁百姓在此河道上打漁、行船,慈禧畫舫經過時,站在岸邊觀看也是滔天大罪,因為皇后和妃子的美麗容貌,百姓們看到了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是要被砍頭的。兩岸共有八旗前鋒營護軍7800人,步軍兵丁6230人沿河護衛。光緒三十四年,光緒和慈禧幾乎在同一天駕崩。國運衰則百事哀,隆裕太后因光緒皇帝曾被慈禧軟禁在頤和園內,於1908年下懿旨:永不游幸頤和園。慈禧水道從此斷航。

水道介紹

"慈禧水道"過去是皇家御用河道,其"十里青山行畫裡,雙飛白鳥似江南"的秀美景色,除清代王室外,尚無平民百姓欣賞過。
從水路遊覽頤和園可欣賞到乾隆皇帝營造的"東海三仙山":鳳凰墩仿瀛洲團城仿方丈、南湖島仿蓬萊。遊船途經"天子四海":鳳凰墩仿太湖風光;景明樓仿洞庭湖風光;西堤仿杭州西湖風光;涵虛堂仿昆明池風光。
慈禧水道"四趣":船趣-乘龍舟畫舫或慈禧御舟,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橋趣-可欣賞西堤六橋繡漪橋、水趣-可欣賞四海三仙山、景趣-遊船穿行於亭台樓閣之間,船在雲中走,人在畫中游。
水道有清高宗弘曆的御製詩所贊的八景:長河泛舟、繡漪畫境、龍鳳呈祥景明夕照、西堤觀橋、玉峰塔影、長虹引練、雲外天香。

水道的恢復

慈禧水道與北京奧運
從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隆裕皇太后宣布永不游幸頤和園起,"慈禧水道"正好斷航一個世紀,恢復"慈禧水道"是北京市對奧運做出的巨大貢獻。
恢復"慈禧水道"符合中央提出的"環保奧運、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的要求,我們迎接奧運口號是"藍天碧水新北京、人文歷史新奧運"。
做為一個河道,如果不能通航上面附載的歷史與文化就無法傳承下來。"慈禧水道"是北京市的重要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應做為本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向聯合國申報。
恢復"慈禧水道"是保持古典園林原貌的重要舉措。慈禧所修的頤和園實際只部分地恢復了清漪園,通過園林局和頤和園管理處的努力,修復工作早已超過頤和園的范籌,應提出"大頤和園"的概念,即沿用頤和園之名,而實際全面恢復清漪園。
市委賈書記和市政府劉淇市長,對環境改造和水系治理傾注了極大心血,京城水系和頤和園應出拳頭產品,創出名牌,才能不辜負市委、市政府的期望。
恢復慈禧水道的作用
恢復"慈禧水道"是對古代文明的繼承與發展。繼承是指通過遊船、清代仕女等手段形象地再現了清代皇家御河的歷史;發展是將之改造成一條以慈禧為主題的水上旅遊線。
"慈禧水道"是北京最古老的旅遊線,主題突出、個性鮮明、內容豐富,是歷史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在全國都沒有雷同,完全有可能發展成一條國家級旅遊線。
恢復"慈禧水道"將會促進北京旅遊業的發展。北京除了人造景觀與主題公園外,"慈禧水道"在已恢復的古蹟,廟宇等歷史景點中,獨特性、新穎性、參與性及豐富文化內涵都是無可比。

遊覽慈禧水道

登船碼頭:萬壽寺碼頭 停靠點:頤和園西堤秀漪橋、南湖島,最終抵達萬壽山西岸石舫(清晏舫)。
票價:100元(不含頤和園門票,無優惠票)
慈禧水道慈禧水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