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清淨》一書講述了佛教與中國中古時期的社會生活,作者劉淑芬,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慈悲清淨
- 作者:劉淑芬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26212
《慈悲清淨》一書講述了佛教與中國中古時期的社會生活,作者劉淑芬,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慈悲清淨》一書講述了佛教與中國中古時期的社會生活,作者劉淑芬,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內容簡介本書以生動活動的筆觸,描繪中國中古時期(三至十世紀)在佛教強烈影響之下,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雖然佛教對日常生活有相當的制約,但佛...
《慈悲清淨:佛教與中古社會生活》,作者:劉淑芬。三民書局出版社2011年出版。內容介紹 夫釋教者,以清淨為基,慈悲為主。您知道嗎?早在一千四百年前,中國河北省已經有一群有組織的佛教徒,從事著如同今日「慈濟功德會」所做的各種社會救濟工作,他們可以說是現代「慈濟人」的前身。本書以生動活潑的筆觸,描繪...
乃依智慧、慈悲、方便三門而發起之三種清淨心,即:(一)無染清淨心,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貪著自身之心。(二)安清淨心,依慈悲門,拔除一切眾生之苦,遠離無安眾生之心。(三)樂清淨心,依方便門,憐憫一切眾生,遠離供養恭敬自身之心,而令眾生得菩提常樂。增進此三種心,即可成就妙樂勝真心。(往生論、...
“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 時,為護眾生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 連有情所依的無情器界,都以慈悲於眾生故,而不損毀,“云何”心生“大悲”之人,竟會“取諸眾生”的“血肉”之身來“充”作自己的“食”物?【“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
《降黃龍·慈悲》是汪廷訥創作的一首曲。作品原文 生:慈悲。指點皈依我怎令。煩惱關心。無明覆慧。欲登彼岸。盡打滅貪嗔怕少。上乘根氣。小生:休疑。但能清淨。定身超惡道輪迴。外:只愁伊牽纏不斷。業冤沈溺。作者簡介 汪延訥(1569—1628),字昌朝,一字無如,號坐隱先生、全一真人。安徽休寧(一作...
對於奉佛信眾來說,欲成聖佛,必須胸懷慈悲,以慈愛之心給予人幸福,以憐憫之心拔除人的痛苦。佛門還進一步講“大慈大悲”,把慈悲擴大到無限,擴大到一切眾生。《大度智論》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佛的這種慈悲是深厚的,清淨無染的,視...
佛教慈悲咒語,別稱彌陀心印,是阿彌陀佛讓眾生往生淨土的心咒。相關心咒 一、阿彌陀佛一字心咒 唵wèng 阿à彌mí爹˙diē哇wā 舍shē ◎這是阿彌陀佛讓眾生往生淨土的心咒。也叫彌陀心印,平常念可以消除災 禍、消除疾病,命終往生淨土,而且保證上品上生極樂世界。二、阿彌陀佛往生心咒 唵wèng 唄bèi瑪mǎ...
2014年10月8日,農曆九月十五在廣東韶關南華禪寺“又一次增受三壇具足戒”釋心裡法師以慈悲和博大的胸懷扶貧助幼,同時推動了素食文化和慈善事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慈悲相待,眾生平等,謙卑而行,保持著一顆慈悲清淨的心。基本資料 性別:男 生日:12月20日 居住地:廣東 性格:開朗 穩重 教育程度:大專 當前...
妙禪法師後雲遊河南、江蘇、海南、廣東、北京等地,清淨慈悲,深得各地信眾感佩。為弘法方便故,妙禪法師以畫筆描繪甚深禪定境界之般若妙識,其禪畫自成一家。與俗家弟子之禪意書畫不同之處在於,妙禪法師之禪畫不求外相之理趣,而直接體顯禪門妙理,直指自性,廣發菩提大智。唯了悟禪定境界、有甚深禪定修為者...
清淨慈悲為正,心地無非為正,利他無我為正,無念無相為正。然清淨慈悲乃至無相,以及佛說八正道等,皆不出自心,心正一切正,所謂一即一切故。所以皈依法,即是皈依自心正。皈依僧:僧之本義,即眾多比丘,一處和合。但過去僧不可見,現在僧很多,高僧亦不少,究竟皈依何僧?當知僧者淨也,皈依僧,即是...
達真堪布就是這樣利用各種方式不斷地向眾生與弟子詮示佛法,用自己的方式去攝受、調伏弟子,去慈悲、感動眾生。堪布此生最大的願望之一就是建一所佛學院,從小培養會藏、漢、英三種語言的佛法專業人才。如此的弘願,不僅需要堪布自己的發心,同時也需要眾人的發心。清淨悲願 二00五年堪布帶弟子們去朝拜五台山,供...
22 法喜的時候,心裏面不會有波浪、不會有起伏,心是清淨慈悲平等,這裡面有無量的歡喜,它不礙事。23 心地真正清淨,接觸佛法就會開悟,就法喜充滿。24 你接觸佛法不會開悟,是你心不清淨,心地清淨沒有不開悟的。25 佛經里有永遠悟不盡的道理,有永遠悟不盡的境界;天天讀經,天天法喜充滿。26 佛法要長期薰...
《日常生活中的佛心》內容簡介:學佛不一定要去深山老林,修行不一定要入名寺古剎,在日常生活時時處處,只要你能持有和保任平常心、歡喜心、清淨心、慈悲心、包容心、知足心、忍辱心、懺悔心、精進心、無住心,你就是在修煉一顆佛心。在日常中時時處處以這十顆心應世、生活、修行、積德、待人、息欲、積福、改過...
1999年(已卯)在四川內江報恩寺出家,依止上海下通法師。辛巳歲(2001年),受俱足戒於西南破山祖庭梁平雙桂堂,先後依止上昌下臻法師、上身下祥法師、上大下安法師、意寂和尚虔心修行,苦研淨土法門,堅持“正知正覺,行歸淨土”修行弘法理念,力倡“慈悲、清淨、和諧、正覺”淨土修養。2002年(壬午)9月,在參...
其次,於環境乃至身心處,皆應清淨如法。制心一處而不雜亂異緣。2.悲心發願 若持咒只為自益自利,不發菩提心廣為眾生,並不能和大悲咒充分相應。欲誦持大悲心陀羅尼,對於眾生應起慈悲心,並隨觀世音菩薩發願如下: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南無大悲觀世音,願...
殊勝法王白瑪才旺仁波切具備博學、清淨、賢善之大成就者,具足慈悲、智慧圓滿、持戒清淨、弘法利生功德圓滿之殊勝法王白瑪才旺仁波切於公元二○○二年三月十日(藏曆水馬年正月二十五日)自在舍報,法王仁波切的法音德相,早已深深地融入弟子們的心田。現將法王仁波切受生自在之詳細過程整理如下。願我們緊隨法王仁波切的慈悲...
僅一次以清淨慈悲心緣眾生並憶念,也不墮入惡趣,具有廣大善根。誦兩遍盡除一切疾病,誦三遍息滅毒、天花、追後、臁瘡、麻風、皮癬等,念誦四遍能遣除一切寶毒、詛咒,只誦五遍就能平息一切鬥爭、爭論,僅誦六遍便可消除一切畏懼、病魔、瘟疫,誦七遍能遣除橫死、一切眾生的疾病、一切傳染病。因此,每一日應當...
總之,‘慈、悲、喜、舍’是菩薩利益一切眾生的存心,我們實應效法菩薩此種‘無私無我’的精神,來使自己心地清淨,進而達到心靈淨化的目標。佛教 佛教“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即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慈,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悲,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喜,願諸眾生,...
(23)月面佛:是說佛的臉清秀圓滿,令人一瞻仰,就能生起無限歡喜恭敬。佛面猶如清淨圓滿之月,亦如千日所放之光明,此清淨圓滿之光明普照十方世界,慈悲喜舍悉皆具足。作品譯文 這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恭敬地對佛說:“世尊,我現 在打算為了未來世的眾生,說一下如何在生死輪迴的苦海中得到解脫,獲得大利益與大...
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痴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 臨濟禪師說:“汝一念心上清淨光,是汝屋內...
煩惱由無明業識而生,菩提由清淨慈悲而長,惟識與智,非一非二。所以者何?識是妄,智是真,離真無妄,離妄無真故。眾生迷真逐妄,遂生煩惱。煩惱愈深,離真愈遠。若發心真切,磨礪功深,則忽然識妄為幻;進而不離於幻,即幻為 真;進而不著於真,當下清涼,識即成智。蓋世間苦樂,原無自性,雲苦雲樂...
佛樂通常莊嚴清淨,蘊含慈悲之情,使人聽後動容,起歡喜之心,動善意之念。可以說,佛樂是佛陀教化的殊勝之音,是音樂百花園中粲然綻放的一株清淨蓮花。佛樂也可分為經咒類的“梵唄聲聞”、儀軌音樂、參禪悟道類的“禪樂”。佛教音樂起源於山東東阿魚山梵唄。魚山梵唄是中國最早的梵唄。三國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
靜慧法師在水陸、焰口和經懺唱誦中,經過幾十年的磨勵,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聽到過靜慧法師唱誦的人,都無不被他那無比清越純真的“童子音”所感動,在他的唱腔中沒有一絲雜音,充滿了清淨和慈悲,超凡脫俗,有如天籟。這是一種真正的出世梵音,會令人情不自禁地流下懺悔的眼淚。靜慧法師以提攜後學、培養弘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