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隨筆》該書的作者愛默生是一位塑造了美國人心靈的思想宗師、散文家和詩人,被尊為近代“美國文藝復興”的旗手。他那種對大自然的摯愛和對精神的推崇,恰恰是今天的大多數人所缺乏的;他注重親身體驗,倡導憑直覺認識真理,足以讓我們這些早已被理性與教條禁錮的地球村村民茅塞頓開。他尤其強調人的自助,這種曾促使美國成為世界強國的理念,至今仍不乏現實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愛默生隨筆
- 作者:愛默生(RalphWaldoEmerson)
- 譯者:蒲隆
- ISBN:9787507527650
- 定價:26元
-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9月1日
- 開本:32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作品分析
愛默生的散文著作除了《論自然》這本薄書和未收編成集的一些篇什,絕大多數都是演講錄。演講中最有名的要數《美國學者》(1837)和《神學院演講》(1838)。前者被愛默生同時代的著名作家、哈佛大學教授霍姆斯譽為美國的“思想獨立宣言”。愛默牛認為,美國學者應當破除清規戒律,要通過研究自然,通過實際行動,尤其通過直覺來認知真理。學者必須集當代的才能、過去的貢獻、未來的憧憬於一身。學者應當自由而勇敢,將生活轉化為真理,做自己時代的代言人。《神學院演講》則有意成為一篇宗教獨立宣言。愛默生一再強調:人與自然具有精神上的統一,人可以不通過中介,直接與上帝溝通。他強調道德情感、宗教情感。他認為牧師的最大秘訣就是把生活化為真理,而不是搞形式主義,做僵化空洞的說教。由於抨擊了形式主義的傳統宗教,鼓吹直覺的精神體驗,這篇演說得罪了當時的宗教人士。哈佛大學此後近三十年未邀請他進入該校講演。
《隨筆:第一集》(1841)和《隨筆:第二集》(1844)也是在講稿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第一集收入十二篇文章(本書選了《歷史》等六篇);第二集收入九篇文章(本書選了《詩人》等四篇)。這兩本’著作奠定了愛默生的聲名。這二十多篇文章儘管題目不同,但都貫穿著所謂“超驗主義”的中心思想:
一、強調靈魂的最高價值。神聖的靈魂存在於每個人身上,而且是相同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神聖的火花,有獲取一切知識的手段。上帝就是“超靈”。超靈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每個人的靈魂,每個人的靈魂也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超靈,每個人都可以與上帝溝通。
二、強調自然,認為自然是靈魂的影像或外部表現,是上帝的一種投射,“是上帝投在我們感官上的巨大的影子”。每一個自然法則在人的腦海里都有一個對應物,所以自然法則與精神法則是完全對應的。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非常相近,只不過前者代表較低層次上的活動罷了。
三、要完全地展現個人靈魂的能力,個人是發現真理的唯一工具。每個人必須是堅定的追求者,必須通過自身為自己發現上帝,其途徑是完全服從或徹底相信個人直覺。所以,愛默生強調獨立自助的個人應當求助於單獨的自省和個人的經歷,而不是依靠傳統和他人。
1850年出版的《代表人物》也是一組講演稿,共七篇文章。本書選了關於柏拉圖、斯維登堡(這個名字中國讀者比較陌生)、蒙田和莎士比亞的四篇文章,這四個人對愛默生影響最大,也是他在許多文章中提及次數最多的。這本書顯然與他的朋友卡萊爾的《英雄、英雄崇拜和歷史上的英雄事跡》(1841)有相似之處。不過卡萊爾崇拜偉人,對他們追求權力、掌控民眾的無情做法也表示讚賞,而愛默生將偉人稱做“代表人物”,是因為他把這些人看作各自的時代和民眾的代表。這與我們的時勢造英雄的觀點有相似之處。
《英國特色》是他1832年和1847年兩次訪問英國的見聞和觀感。1848年以它們為題材做演講,1856年出書。全書共十九章,本書選了其中十二章。幾年前,中央電視台播放了一組總題目為《大國的崛起》的專題片,其中有關於英國崛起的部分。我想《英國特色》對讀者認識這個民族會有極大的幫助,其效果遠遠勝過一般的歷史論著和國情概述。
1860年愛默生出版了又一本散文集《生活準則》,也是由講稿整理而成的。
愛默生也是一位詩人,他出版過兩部詩集,詩歌富有哲理性,獨具一格。
不過,愛默生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散文。他的散文與培根的一樣,警句格言層見迭出。如他在鼓吹個人主義時在不同的文章中寫道:
“嚴格地講,沒有歷史,只有傳記。”
“文明史和自然史,藝術史和文學史,都必須從個人歷史的角度來解釋,否則就必然是空話。”
“每一個真正的人就是一個起因,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他需要無限的空間、人數和時間完成他的構想——而子孫後代就像一串隨從,緊緊追隨著他的腳步。”
他在宣揚“自助”時又講:
“所以誰要做人,決不能做一個順民。”
“堅持你自己;千萬不要模仿。”
“旅遊是傻瓜的天堂。”
他的超驗主義觀點則是:
“宇宙是活的。萬物是有道德的。靈魂如果在我們身內就是一種感情,在我們身外,就是一種規律。”
然而愛默生的隨筆在其他很多方面跟培根的大相逕庭,它不像培根隨筆那樣短小嚴密,而是像密西西比河水滾滾而來,有一發不可收的磅礴氣勢,使人想起惠特曼的詩。愛默生寫道:“上帝說話的時候,他應當傳達的不足一件事,而是所有的事。”所以他的文章大有吐儘自己一切觀點的架勢,就顧及不到段落的銜接過渡、層次的井然有序。他的文章充滿了激情,不像培根的那樣客觀冷靜。所以人們一致認為愛默生的文章是以句子為單位的。
愛默生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哲學體系,但他博覽貫通,熔希臘的柏拉圖古典哲學、德國的唯心主義哲學、法國的折中主義哲學、印度的神秘主義哲學及中國的孔孟哲學於一爐,形成了他自己的思想風格和文章風格。
愛默生一生孜孜不倦地閱讀、寫作、演講,個人生活中經受過多次喪親的不幸,但他總能振作起來。他這種樂觀主義精神處處體現在他的作品中,這也是美國民族精神的體現。除生前發表大量的散文、詩歌、講演錄,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堅持記日記、寫筆記。實際上,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在他的日記和筆記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後人把他的日記編為十卷出版。有人又將日記和札記編在一起,共十六卷。他的書信集為六卷。這些材料對研究愛默生是極其寶貴的材料。愛默生的思想影響了和他同時代的梭羅、惠特曼、狄金森等第一流的作家,二十世紀的詩人E.A.羅賓遜、弗羅斯特、斯蒂文斯、哈特·克萊恩等都受了他的極大影響。他同時代的大小說家麥爾維爾、霍桑雖然並不贊成他的觀點,但都受到他的啟發,從不同角度來探討同樣一些問題。
二〇〇八年一月於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