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家哲理散文:愛默生隨筆

世界名家哲理散文:愛默生隨筆

《世界名家哲理散文:愛默生隨筆》是19世紀美國著名思想家、散文作家、演說家和詩人愛默生一生寫作、思考的結晶。一百多年來,這些優秀的隨筆如《論自然》、《論自助》等都成為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愛默生的隨筆注重思想內容,行文猶如格言,哲理深入淺出,因而有人評價他“似乎只寫警句”。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名家哲理散文:愛默生隨筆
  • 譯者:宏銘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8865314, 9787538865318
  • 作者:愛默生
  • 出版社: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01頁
  • 開本:16
  • 品牌: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愛默生隨筆(英漢對照)》:世界名家哲理散文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愛默生 譯者:宏銘
愛默生(1803-1882)美國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詩人。出身於牧師家庭,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和哈佛神學院。作為美國超驗主義哲學的代表,愛默生一生著述豐富,大多為散文。愛默生不僅對美國文學影響重大,而且也是美國思想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強調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覺的意義,認為自然界充滿靈性,人應該回歸大自然,他的自立主張、民權觀念等對美國人民影響深遠

圖書目錄

論友誼
論修養
論性格
論謹慎
論英雄主義
論美
論愛情
論智慧型
論歷史
論藝術
論心靈法則
論自然
論書籍
論圓、
論禮貌
論財富
論禮物
論命運
論自立
論政治
論補償

文摘

我們所擁有的愛要遠遠多於人類曾宣之於口的愛。儘管人性中的自私仍像勁吹的東風一樣能使世界變得寒冷,但人類大家庭仍沐浴在一片像天空一樣美好的愛的環境裡。我們曾在屋檐下邂逅過許多人,雖然彼此很少講話,但卻互相尊敬;我們也在街道上與許多人相遇,或在教堂中與他們坐在一起,雖然大家都沉默不語,但我們卻因能與他們在一起而感到由衷的喜悅!這些游移的目光中所蘊含的話語,只有用心靈去體會才能領悟。
盡情釋放這種人類的情感,就會產生興奮和愉快的情緒。在動人的詩篇和尋常的話語裡,我們感受到仁愛之心和滿足感,這種情感的作用猶如火一般重要;這些美好的心靈之光傳播起來比火光迅速得多,而且更加活躍,也更加令人振奮。無論是最濃烈的激情,還是最微弱的善意,都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朋友就是我可以與其坦誠相對的人;在他面前,我可以暢所欲言。終於,我來到了這樣一個人面前,他是如此真誠、無私,以至於我竟然可以拋開遮掩、客套和深思熟慮等那些人們原本從來都不會脫下的貼身衣物;我們之間的相處那樣簡單、純粹,仿如一個化學原子遇到了另一個化學原子。真誠就像王冠和權杖一樣,是最高尚的情感才可以享用的奢侈品;只有擁有這種情感的人才可以講真話,因為在此之上再沒有什麼可追求或遵從的了。
還是把鑽石的生長期留給它自己去決定吧;不要急於去創造永恆。對待友誼的態度應該是虔誠的。我們經常談論如何選擇朋友,但友誼其實都是順其自然產生的;在這一過程中,尊敬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把朋友當做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道風景。他的許多優點當然是你所不具備的,如果你偏要如影隨形地依附於他,你就無法尊重那些優點;要站開一些,給這些優點足夠的生存空間,讓它們能夠得到升華與擴展。究竟你朋友的紐扣是你的朋友,還是他的思想是你的朋友呢?對一顆高尚的心靈來說,在許多特殊的方面,朋友仍然是個陌生人;只有這樣,他才能夠沿著神聖之路走近你。要讓孩子們把朋友當做一種財富,讓他們用心去感受那短暫而豐富的歡樂,而不是去追求浮華的利益。
讓朋友成為我心中的一種精神吧。我需要的是他傳來的一個訊息、一種思想、一份真誠,以及望向我的目光,而不是新聞,更不是肉湯。像政見、談資和鄰裡間的便利這樣的東西,我完全可以從粗鄙的同伴那裡得到。難道我與真正的朋友之間的交往不應該像大自然本身一樣充滿詩意、純潔、完整而偉大嗎?難道與遠處沉睡在地平線上的那片雲霞或叢生在溪流兩岸、隨風起伏的碧草相比,我應該感到我們的關係是俗不可耐的嗎?我們不該貶低友誼,而應使其升華到那樣的高度。
如果你尊重友誼的神聖法則,那就不要因為友誼之花遲遲不肯開放而去傷害它。我們必須先做好自己的本分,然後才有資格成為別人的朋友。“罪犯的心理狀態,起初是厭惡,但逐漸就會習慣。”這句拉丁文諺語的意思是說,在罪犯的心裡,至少有這種滿足感——你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來和你的同謀講話。對那些我們欽佩和愛慕的人,我們也不是一開始就喜歡他們的。在我看來,自製方面的細小瑕疵,足以使友誼關係完全遭到破壞。在精神的對話中,只有雙方都擁有包容一切的胸懷,它們之間才會存在深遠的和平與相互的尊敬。
只有美德才能成為美德的回報,也只有以真誠的友情待人,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你可以走進一個人的家裡,但這並不等於你就能因此而與他更加親近。如果彼此之間沒有相似之處,他的靈魂只會更快地從你身邊逃開,你也永遠無法從他的眼中捕捉到一絲真誠。我們看到,有些遙不可及的高貴靈魂總是拒我們於千里之外;那么,我們為什麼還要強行闖入別人的世界呢?往往是在一切都已經太遲了的時候,我們才明白,所有的安排、引薦、慣例和社會習俗,對於在我們與他們之間建立起那種我們所嚮往的關係,都毫無作用——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品性,直至達到與他們同樣高的境界之後,我們的相遇才會像水乳交融般和諧;到那時,即使遇不到他們,我們也將不再需要他們,因為我們已經變成與他們一樣的人了。歸根到底,所謂愛,只不過是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在別人身上得到的體現罷了。人們有時會跟他們的朋友互相交換名字,似乎是想以此來表明,他們的朋友愛他,如同他愛自己一般。
我們對友誼的格調要求越高,要想建立起符合現實的友誼,當然就越困難;因此,我們總是在世上孤獨前行。我們所渴望的那種朋友,只存在於夢幻和傳說之中。然而,一種崇高的希望總是在鼓舞、激勵著忠誠的心,因此,在別處,在那種萬能力量統治下的其他領域,那些愛著我們、也為我們所愛的靈魂正活躍、持久而勇敢地存在著。令我們感到慶幸的是,那些青澀的、愚蠢的、錯誤的和害羞的時期,都已經在孤獨寂寞中成為了過眼雲煙,當我們成長為卓越不凡的人之後,便會與那些英雄人物彼此惺惺相惜。知識和經驗會給予我們警示,讓我們遠離那些卑賤粗鄙之人,因為在那種人身上是不會得到真正的友誼的。急躁的性情有時會使我們衝動而愚蠢地與人建立連上帝都不期待發生的友誼。堅持自己的道路,儘管可能會在小的方面有所損失,但在大的方面卻會收穫頗豐。你要表明自己的心跡,這樣就可以遠離錯誤的關係,並將那些年高德劭之人吸引到自己身邊——那樣的人非常罕見,在他們面前,芸芸眾生看上去只是許多幽魂和影子而已。
有些人擔心我們會把與朋友之間的關係弄得過於神聖化,仿佛這樣一來,我們就無法得到真正的愛,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對於我們從自己的所見所聞中得到的普遍觀點來說,無論怎樣進行修正,大自然一定會證明我們的做法是正確的,儘管這看起來似乎使我們失去了一些歡樂,但我們所得到的回報將會更大。
朋友是具有兩面性的:他既回顧過去,同時又展望未來。他是過去時光的結晶,也是未來時光的預言者,同時還會給我們帶來更加卓越的友人。
因而,我對待我的朋友就像對待我的書本一樣;我可以在能夠發現他們的地方擁有他們,但卻很少用到他們。我們一定要按照我們自己的主張結交朋友,並且可以以最微小的理由來接納或排斥對方。我不能與我的朋友進行太多的交談。如果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會使我也變得同樣了不起,這會讓我無法紆尊降貴去與他人交談。在那些不同尋常的日子裡,種種預感在我面前的天空中盤旋;我應該將自己的全部心神用於探究這些預感。無論身陷其中,還是超然物外,把它們緊緊抓住是我唯一的目的;現在,它們只不過是天空中的一片耀眼奪目的光芒而已,我害怕它們會就此消失。因為害怕會失去自我,儘管我珍視我的朋友,但我卻不能跟他們交談,也不能探究他們的想像。儘管放棄這種崇高的追求、這種精神上的天文學或對星際的探索,並歸結為對朋友的一種親切的同情,的確會給我帶來某種平凡的快樂,但我清楚地知道,到那時,我將會因心中那種神聖感的消失而永遠憂傷。
一方奉行著一種崇高的友誼,而另一方卻沒有給予相應的回報,這種情形最近似乎越來越多了,這讓我感到非常意外。我為什麼要為接受友誼者的胸懷不夠寬廣而感到遺憾,並為此折磨自己呢?普照四方的陽光,大部分都白白地落人不知感恩的寬廣空間中,只有一小部分照射到反光的星體上,但太陽卻從不為此而感到煩惱。用你的寬廣胸懷來教育那些粗鄙、冷漠的朋友吧。如果他不配做你的朋友,他很快就會悄然遠去;但你的形象卻會因你放射出的光芒而變得高大。沒有回報的愛被認為是一種恥辱;但偉大的人都明白,真正的愛是不會得不到回報的。真正的愛遠勝於那些可鄙的對象,它思索的是永恆,也存在於永恆之中;當那些乏味無聊的面具破碎時,它並不悲傷,而是會因除去了如此多的塵污而感到如釋重負,同時會對自己的獨立更有把握。友誼的精髓就是它的完整性,是一種完全的寬容和信任。友誼中絕不能包含臆測和缺陷。

序言

在近代美國眾多的文學和思想巨匠中,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首屈一指。他是文學家、演說家、詩人,更是一位獨樹一幟、影響深遠的思想家。對於美國而言,他的思想在歷史的轉折時期激勵了新的社會力量的崛起,並且成為了“美國精神”中不可剝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於世界而言,他的思想則啟發了無數熱愛生活、熱愛思考的人們,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在追尋自我價值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美國文藝復興領袖”、“美國精神先知”、“美國的孔子”等讚譽,愛默生當之無愧。
愛默生於1803年5月6日生於波士頓,他的父親威廉·愛默生是一位有名的論派牧師。愛默生8歲時,父親去世,隔年他就被送到波士頓拉丁學校讀書。1817年,年僅14歲的愛默生進入哈佛大學。在良好的學術氛圍中,愛默生閱讀了大量英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這使他的文學功底和思想深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畢業後,愛默生在一所學校擔任校長,後來進入哈佛神學院任教。1832年,愛默生辭職前往歐洲遊歷,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威廉·華茲華斯、柯爾律治、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和托馬斯·卡萊爾等思想先驅,這對其思想體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回國後,愛默生四處演講來宣傳自己的思想,後來組織了“超驗主義俱樂部”,並於1840年開始擔任超驗主義刊物《日晷》的主編。此時,他開始著手編纂自己的演講稿。1841年,由《論友誼》、《論愛》、《論補償)、《論自助》等12篇演講稿彙編而成的《隨筆集》第一輯出版:三年後又出版了第二輯,包括《詩人》等8篇。此後,愛默生再度遊歷英國,並出版了《詩集》、《代表人物》、《英國特徵》、《生活的準則》等著作。
愛默生作品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張自我認知和個性解放,鼓勵人們打破一切權威、教條和束縛,超越感覺和理性,直面真理。他高度肯定人的價值,認為“人不是在自然里,而是從自身中發現萬事萬物都是美好而重要的”:他熱情鼓舞人們”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內心深處認為正確的事物”;他鼓勵每一個人都要“用自己的雙腳走路,用自己的雙手勞作,大膽地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他將“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他發自靈魂深處的號召——“奮發向上吧,悲傷的年輕人,要讓自己發光”——讓無數熱血沸騰的年輕人投身於追求理想的事業之中。在愛默生的思想中,真理與自我意識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理性與激情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曾有人這樣評價愛默生的作品:“他似乎只寫瞽句。”的確,愛默生的隨筆行文流暢,以樸質平實的文字承載著莊嚴深邃的內容和思想;說理深入淺出,修辭準確形象,言語鏗鏘有力,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涵上都足以成為人們傳之於口、謹記於心的至理名言。談到習慣時,他說:“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領導者。”談到健康時,他說:“健康是智慧的條件,是愉快的標誌。”談到家庭時,他說:“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談到時間時,他說:“你若是熱愛永恆,你就應該熱愛現在:昨日不可召回,明日虛無縹緲,你能確實把握的只有現在。”這些文字和思想超越了地域和時間的界限,成為人類心靈最堅強的支柱和最珍貴的寶藏。
《愛默生選集》是著名作家張愛玲翻譯過的唯一一本美國作家的作品,她這樣評價這位偉大的思想先驅:“他並不希望有信徒,因為他的目的並非引導人們走向他,而是引導人們走向他們自己,發現他們自己。”我們選取愛默生的精華之作編輯出版,就是希望今日的讀者能夠沐浴在極具人生指導意義的思想光芒中,進而走向自己的心靈深處,到達人生的至高境界。
譯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