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愛新覺羅·載坊
- 別名:載坊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16年8月30日
- 逝世日期:1821年1月19日
- 爵位:怡親王
愛新覺羅·載坊(1816年8月30日-1821年1月19日),怡賢親王允祥之玄孫,怡恪親王愛新覺羅·奕勛之長子,為第五任怡親王(1819年-1821年)。人物生平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父親奕勛逝世,載坊於嘉慶二十四...
愛新覺羅·載垣(1816年10月7日—1861年11月8日),清朝宗室、大臣。清聖祖玄燁六世孫,怡賢親王胤祥五世孫,怡恪親王奕勛次子,世襲和碩怡親王爵位,為鐵帽子王之一。載坊卒後,載垣於道光五年(1825年)二月襲怡親王爵。歷任正藍旗漢軍都統、正紅旗漢軍都統、鑲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漢軍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御前...
愛新覺羅·奕勛(1793年9月5日-1818年10月20日),清朝宗室,滿洲正藍旗人,清朝第四位怡親王,怡賢親王胤祥之玄孫,怡僖親王弘曉之曾孫,怡恭親王永琅之孫,追封怡親王綿標長子。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七月三十日辰時生,母側福晉劉氏,劉善福之女。嘉慶四年(1799年)七月襲三等鎮國將軍,是年十二月...
愛新覺羅·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號九思堂主人,又號退潛主人。道光帝第七子,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鹹豐帝異母弟,光緒帝生父。晚清政治家。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去世後,鹹豐帝即位,封醇郡王。鹹豐帝死後配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後補授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奉宸...
愛新覺羅·世鐸(1843—1914年),清朝宗室,滿洲正紅旗人,禮烈親王愛新覺羅·代善九世孫,愛新覺羅·全齡第三子,清末後黨重要成員。1850年,世鐸承襲禮親王爵位,同治間授內大臣、宗人府右宗正、宗令。1884-1894、1898-1901年間,兩度出任領班軍機大臣。世鐸為人慣於自我謙抑,也正是這一點為慈禧、醇親王奕譞所...
愛新覺羅·載坊,怡親王。愛新覺羅·載垣,怡親王。愛新覺羅·載泰,奉恩輔國公。愛新覺羅·永福,怡恭恪親王。愛新覺羅·綿譽,怡親王。愛新覺羅·奕格,怡親王。愛新覺羅·載敦,怡端親王。愛新覺羅·溥靜,怡親王。愛新覺羅·毓麒,怡親王。恭親王世系 愛新覺羅·奕訢,恭忠親王。愛新覺羅·溥偉,恭賢親王。愛新覺羅·...
愛新覺羅·載湉:秉性忠勇,歷著勛勤。鹹豐同治年間,南知縣從戎,創立嵩武軍,轉戰皖、鄂、直等省,迭克名城,戰功甚偉···調任山東巡撫,于山東黃河尤能悉心擘畫,親歷河乾,督率工員,力籌修守,實屬勤勞罔懈。劉鶚:莊勤果公(指張曜)慈祥愷悌,齊人至今思之。惟治河一端,不免乖謬。而廢濟陽以下民埝...
清惠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清東陵境內東南之雙山峪,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的合葬陵寢。由於同治帝生前一直未建陵寢,所以惠陵是其駕崩後才定址進行修建的。清惠陵始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八月初三日,陵寢工程完工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十月二十五日(一說為清光緒四年(1878年)...
清崇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清西陵內的金龍峪。是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皇后)的合葬陵寢,由於光緒皇帝生前未動工修建陵寢,所以崇陵是其駕崩後才進行修建的。清崇陵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始建,完工於民國四年(1915年),共耗銀438400兩。清崇陵的建築物數量與規模依照同治帝的惠陵,...
清雍正八年(1730年),怡親王愛新覺羅·胤祥去世後,將原愛新覺羅·胤祁的府邸改賜予第二代怡親王愛新覺羅·弘曉,改建為怡親王府。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第六代怡親王愛新覺羅·載垣獲罪後,怡親王府被收回。清同治三年(1864年),怡親王府改賜孚郡王愛新覺羅·奕譓,稱孚郡王府。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孚郡王...
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已沒有康復希望,忙召宗人府宗令愛新覺羅·載銓、大臣愛新覺羅·載恆、愛新覺羅·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郭佳·穆彰阿、阿魯特·賽尚阿、何汝霖,內務府大臣費莫·文慶等進宮,命令他們隨同總管太監從正大光明匾額後取下錦盒,內有御筆兩諭:先書“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後書“...
清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為褒獎愛新覺羅·胤祥的功德,封愛新覺羅·胤祥第四子愛新覺羅·弘晈為寧郡王並建府。清道光年間,寧郡王府遭火災。清同治三年(1864年),愛新覺羅·弘皎四世孫愛新覺羅·載敦鎮壓太平天國有功,推恩賜還王爵,襲封“世襲罔替”的怡親王,王府改稱怡親王府。20世紀40年代,寧郡王府後照...
神壇上方高懸餾金匠額,上鑄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手跡“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際,懸盤龍斗邊餾金牌額,上豎鑄“金殿”二字。殿體各部分件採用失蠟法鑄造,遍體餾金,無論瓦作、木作構件,結構嚴謹,合縫精密,顯示中國鑄造工業發展的高度水平。古銅殿:位於天柱峰前小蓮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1307年)鑄,高...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滿清政府以愛新覺羅·良弼為首的滿清皇室貴胄不甘心失敗,組織宗社黨,負隅頑抗,誓與人民為敵,並揚言“要重整兵馬和南方革命黨決一死戰”。彭家珍見良弼如此倒行逆施,義憤填膺,怒不可遏。為了掃除革命阻礙,彭家珍決定行“五步流血”...
愛新覺羅·福滿 愛新覺羅·福滿,明代建州左衛人,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居住在赫圖阿拉,光大了祖宗開創的事業。襲父職任建州左衛都督,世稱都督福滿。1636年,皇太極稱帝,追尊為慶王。順治五年,尊為直皇帝,廟號興祖,葬於興京永陵。愛新覺羅·永璘 愛新覺羅·永璘(1766-1820),乾隆帝的十七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在封建帝制時代...
清·愛新覺羅·弘曆《朝天宮用蘇軾韻》玉局風流似紫薇,游吳望蜀遠思歸。登樓未覺山川美,送雁因懷音信稀。高觀當年知宋否,西園今日姓王非。冶城不少題留者,獨和坡吟倚素暉。清·愛新覺羅·弘曆《朝天宮再疊蘇軾韻》眉山當日憶茹薇,建業登歸興早歸。七字詎唯舒思作,千秋何獨和吟稀。吾方復諺懷游豫,那...
清順治二年(1645年),愛新覺羅·多鐸率兵攻占應天府,改為江寧府,應天府貢院隨即改稱為江南貢院。清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占領江寧府後,江寧府鄉試被迫停止,江南貢院建築遭到毀壞。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收復江寧府,江南貢院僅存明遠樓、衡鑑堂、至公堂等建築。清同治六年(1867年),兩江總督...
康熙皇帝的父親愛新覺羅·福臨(1638-?),法名行痴,又號太和主人、體元齋主人,六歲嗣位,廟號世祖,年號順治。這位順治皇帝是個虔誠的三寶弟子,順治十八年,他寫了一首贊僧詩,表露了自己想出家為僧的心跡,就在這一年,二十三歲的順治皇帝果真拋棄帝尊之位,跑來五台山來出家了。清朝的正史上說他這一年生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