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滿達海

愛新覺羅·滿達海(1622—1652年),清朝宗室。清初理政三王之一,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禮烈親王愛新覺羅·代善第七子。

崇德五年(1640年),隨皇太極圍攻錦州,次年封輔國公。崇德七年(1642年),任都察院承政,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關,晉爵貝子。之後又跟隨英親王阿濟格、肅親王豪格討伐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順治六年(1649年),襲封其父代善的親王爵位。

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帝親政後,賜滿達海巽親王稱號,並命其執掌吏部事務。順治九年(1652年)二月,滿達海去世,謚曰簡。順治十六年(1659年),因侵占多爾袞財物等罪被追削爵位,降為貝勒。

基本介紹

  • 本名:愛新覺羅·滿達海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地:滿洲
  • 出生時間:1622年
  • 去世時間:1652年
  • 主要成就:清朝開國功臣
  • 封爵:巽親王
  • 官職:都察院承政
  • 諡號:簡(後被剝奪)
人物生平,早年從征,入關南下,承襲爵位,晚年逝世,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家族成員,祖父,父親,兄弟,世系,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從征

天命七年(1622年),滿達海出生於遼東,他是禮親王代善的第七子。崇德五年(1640年),跟從皇太極圍攻錦州。
崇德六年(1641年),滿達海被封為輔國公。並且跟從肅親王豪格圍攻明朝松山,大破敵軍。洪承疇開赴松山援救,與清軍在松山展開大戰,滿達海所乘的戰馬受到創傷,豪格大聲說:”馬受傷了,趕快更換戰馬!“明軍大舉殺來,清軍力戰不敵,滿達海負責殿後然後撤回。明朝總兵吳三桂背靠大山列陣,滿達海與諸王的兵馬相互結合擊破了吳三桂所部的明軍,吳三桂當晚就兵敗逃走了。
崇德七年(1642年),滿達海跟從鄭親王濟爾哈朗攻克了塔山。崇德八年(1643年),滿達海被授為都察院承政的職務。

入關南下

順治元年(1644年),滿達海跟從睿親王多爾袞率軍入關,滿達海率軍大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進封為貝子。再跟從英親王阿濟格追逐李自成趨至陝北綏德
順治二年(1645年),滿達海攻克陝北沿邊三城以及延安,李自成在陝西部署的兵力被清軍擊潰。李自成逃遁到了湖廣,滿達海率領的大軍回師。
順治三年(1646年),滿達海跟從肅親王豪格進入四川討伐盤踞在那裡的大西農民政權張獻忠,滿達海自漢中進入秦州,收降了張獻忠的部將高如礪。大軍進發進入西充,追擊並且斬殺張獻忠後,再與敬謹親王尼堪分剿張獻忠剩餘的部隊,很快穩定了四川的局面。
順治五年(1648年),滿達海收兵凱旋而歸。因包涵巴牙喇纛章京希爾根冒功之罪而被連坐,朝廷議罪應該罰他銀兩,睿親王多爾袞因其戰功下令免除對他的處罰。

承襲爵位

順治六年(1649年),滿達海承襲其父禮親王代善的親王爵位。
當年,清朝的降將姜瓖大同反叛,滿達海與郡王瓦克達率領大軍去討伐姜瓖在大同的叛亂,滿達海被再次授為征西大將軍。很快就攻克了朔州馬邑寧武關寧化所、八角堡靜樂等地,很快就與一起征討叛亂的博洛會師,收復了汾州
姜瓖被誅殺後,大同地區也就跟著平定。滿達海接著為了穩定周圍的局面,派遣兵馬圍攻平遙太谷、遼沁等地,並且先後攻克這些地方。接著,屯留襄垣榆社武鄉諸縣也都很快被他攻下。
睿親王多爾袞下令郡王留瓦克達繼續留在山西北部剿滅剩餘的叛亂軍隊,滿達海率領軍隊返回京師。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在打獵時死於喀喇城(今河北省灤平縣)。所以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臨能夠提前親政,順治帝親政後改滿達海封號為巽親王。並且根據規矩授予諸王分治部務的權利,滿達海被受命執掌吏部

晚年逝世

順治九年(1652年)二月,滿達海逝世。朝廷賜予諡號“簡”。
順治十六年(1659年),追論滿達海於奏削多爾袞封爵後,奪去其財物;並在掌管吏部時因懼怕譚泰驕縱,未有論劾譚泰,最終被削其諡號仆碑,降爵為貝勒。

主要成就

在皇太極時期,滿達海就跟隨出征,在對明朝的戰役中立下了很大的戰功。崇德五年(1640年),滿達海兵圍錦州。崇德六年(1641年)和肅親王豪格一起兵圍松山,大破敵軍。後又大戰洪承疇、吳三桂。
順治元年(1644年)滿達海從龍入關,大敗李自成,並且擊敗了張獻忠的軍隊。順治六年(1649年)滿達海率兵平定山西叛匪。剿滅叛匪後班師回朝襲爵。

人物評價

清史稿》:“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系諸王是庸。“

家族成員

祖父

父親

  • 禮親王代善

兄弟

  • 岳托多羅克勤郡王,為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母嫡福晉李佳氏。
  • 碩托,已革固山貝子,黜宗室。母嫡福晉李佳氏。
  • 薩哈廉,和碩穎毅親王。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 瓦克達,多羅謙襄郡王。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 巴喇瑪,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 瑪占,奉恩輔國公。母側福晉哈達納喇氏。
  • 祜塞,追封和碩惠順親王。母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世系

  • 第二代—愛新覺羅·常阿岱:愛新覺羅·滿達海第一子,順治九年(1652年)襲親王。
  • 第三代—愛新覺羅·錫楞圖:愛新覺羅·常阿岱第二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封奉恩將軍
  • 第三代—愛新覺羅·世憲:愛新覺羅·常阿岱第三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封奉恩將軍。
  • 第三代—愛新覺羅·廣昌:愛新覺羅·常阿岱第四子,康熙十七年(1678年)封奉國將軍
  • 第三代—愛新覺羅·希常:愛新覺羅·常阿岱第五子,康熙十七年(1678年)封奉恩將軍。
  • 第三代—愛新覺羅·星尼:愛新覺羅·常阿岱第六子,康熙四年(1665年)襲貝子。
  • 第四代—愛新覺羅·英俊:愛新覺羅·錫楞圖第三子,雍正八年(1730年)襲奉恩將軍。
  • 第四代—愛新覺羅·英永:愛新覺羅·錫楞圖第二子,乾隆八年(1743年)襲奉恩將軍。
  • 第四代—愛新覺羅·成文:愛新覺羅·世憲第三子,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襲奉恩將軍。
  • 第四代—愛新覺羅·申德:愛新覺羅·廣昌第二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襲奉恩將軍。
  • 第四代—愛新覺羅·星海:愛新覺羅·星尼第一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襲鎮國公。
  • 第四代—愛新覺羅·都隆額:愛新覺羅·星尼第七子,雍正八年(1730年)襲奉恩將軍。
  • 第五代—愛新覺羅·積善:愛新覺羅·成文第二子,乾隆元年(1736年)襲奉恩將軍。
  • 第五代—愛新覺羅·巴爾薩:愛新覺羅·申德第二子,雍正四年(1726年)襲奉恩將軍。
  • 第五代—愛新覺羅·常平:愛新覺羅·星海子。
  • 第六代—愛新覺羅·普正:愛新覺羅·巴爾薩第一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襲奉恩將軍。
  • 第六代—愛新覺羅·福色鏗阿:愛新覺羅·常平子,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封一等輔國將軍
  • 第七代—愛新覺羅·素清阿:愛新覺羅·普正第二子,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襲奉恩將軍。
  • 第七代—愛新覺羅·明嵩:愛新覺羅·福色鏗阿第一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封三等奉國將軍
  • 第七代—愛新覺羅·明憲:愛新覺羅·福色鏗阿第三子,道光元年(1821年)襲輔國將軍。
  • 第八代—愛新覺羅·達三布:愛新覺羅·素清阿第一子,嘉慶三年(1798年)襲奉恩將軍。
  • 第八代—愛新覺羅·祿智:愛新覺羅·明憲第二子,道光十四年(1834年)襲輔國將軍。
  • 第八代—愛新覺羅·祿紳:愛新覺羅·明益子,愛新覺羅·明憲堂侄,同治元年(1862年)襲輔國將軍。
  • 第九代—愛新覺羅·德春:愛新覺羅·達三布第一子,嘉慶七年(1802年)襲奉恩將軍。
  • 第九代—愛新覺羅·鐵山:愛新覺羅·祿紳第三子,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襲一等輔國將軍。
  • 第十代—愛新覺羅·安祿:愛新覺羅·德春第二子,道光十一年(1831年)襲奉恩將軍。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十六·列傳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