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氏菌

愛德華氏菌宿主範圍很廣,養殖鯔魚鯛魚牙鮃、鰤魚等均可被感染;淡水養殖鰻鱺斑點叉尾鮰羅非魚等也能被感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德華氏菌
  • 外文名:Edwardsiella
  • 大小:0.5~1微米x1~3微米
  • 繁殖溫度:15~42℃
病狀,病原,臨診,流行情況,預防,治療,

病狀

隨受感魚的不同病狀有差別。鱗魚生病時,腹部及兩側發生大面積潰瘍,潰瘍的邊緣出血,放出強烈的惡臭味,腹腔內充滿氣體使腹部膨脹。牙鮃患此病時,攝食量下降,腹部膨脹,解剖病魚內有雞蛋清樣腹水,腎臟腫大,並有許多小白點。助齒鯛、真鯛,皮膚發生出血性潰爛,脾、腎上有許多小白點。

病原

病原為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菌體短桿狀,大小為0.5~1微米x1~3微米,具周鞭毛,有動力,革蘭氏染色陰性。繁殖溫度為15~42℃,最適溫度為31℃左右,鹽度為0~40,pH為5.5~9.0。

臨診

根據不同病魚外觀病狀可作初步診\斷,確診應從病灶處分離培養病原菌。

流行情況

流行季節為夏季和秋初高溫期。分布於中國沿海室內工廠化養殖場和網箱養殖區,日本也有分布。

預防

徹底清池消毒等綜合預防措施。

治療

投餵氯黴素四環素藥餌,用藥量為每千克魚體每日50~100毫克,連續投餵5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