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鮃

牙鮃

命名者(Temminck&Schlegel,1846)棲息深度10-200公尺中文名牙鮃有毒魚類否科中文名牙鮃科經濟性是科號科名F492 Paralichthyidae食用魚類是中國大陸名牙鮃最大體長103cm觀賞魚類否其他中文名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牙鮃
  • 別稱: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 :動物界
  • :牙鮃科
  • 生活環境:棚砂泥質的海域
  • 食物:底棲性的甲殼類或小魚
簡述,瀕危狀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養殖形勢,

簡述

牙鮃是比目魚的一種,因肉質細嫩、厚度厚,在比目魚種類屬高單價魚種,相當受到歡迎,但因台灣地處熱帶沒有養殖,新鮮活體多用於高單價日式料理市場,一般民眾很難一親芳澤。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卵圓形;兩眼均在左側;兩眼間具骨脊或略寬,上眼稍較下眼稍前,上眼前方微凸。頭中型。口大;上頜延伸至下眼後緣;上頜下方有一突起;上下頜齒大而呈大犬齒狀。鰓耙長扁且具鋸齒,呈櫛狀,第一鰓弓鰓耙數5-614-16。鱗中型,背鰭與臀鰭鰭條均被鱗,眼側被小櫛鱗,盲側被圓鱗;左右側均具側線,鱗數108-120。背鰭起點在上眼前緣上方,軟條數66-84;臀鰭軟條數51-63;胸鰭短於頭長,中部具分枝;尾鰭楔形。體暗灰褐色,體有許多環紋及小暗點,側線直走部中央及前部上下各具一約略等大於眼徑之暗斑;盲側灰白色。
牙鮃牙鮃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及大陸棚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台灣至南中國海。台灣產於西南部、北部及澎湖海域。漁業利用高經濟價值魚種,一般漁法以一支釣、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肉質佳,以生魚片、清蒸或紅燒食之。已可人工養殖。
牙鮃牙鮃

養殖形勢

牙鮃和大菱鮃系北方從國外引進的海水魚養殖新品種,生長快,個體碩大、肉質細嫩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歡,經濟價值高。霞浦縣成功養殖大菱鮃和牙鮃,對該縣水產養殖結構調整,增加養殖品種,促進漁民致富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