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鈍愛德華氏菌

遲鈍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t)又稱遲緩愛德華氏菌或緩慢愛德華氏菌,屬於腸桿菌科的愛德華菌屬(Edwardsiella),是愛德華氏菌屬細菌家族中較早發現的成員之一,該菌是愛德華氏菌屬的模式種,其模式為ATCC15947(DSM 30052),DNA中G+Cmol%為55~58(Tm、Bd)。

近年來遲鈍愛德華氏菌不僅是嚴重危害水產動物的致病菌,已經在二十多種魚類中引起了病害,如鰻鱺,牙鮃,羅非魚,中華鱉,鯉魚等,給水產養殖造成了巨大損失。遲鈍愛德華氏菌也是一種人、魚共患病原菌,直接對人類健康造成了威脅。因此遲鈍愛德華氏菌的研究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重視。魚類遲鈍愛德華氏菌是1962年日本細菌學家保科發現的。遲鈍愛德華氏菌有鞭毛、能運動、無莢膜,革蘭染色陰性兼性厭氧桿菌。4-10℃能夠生長,最適生長溫度25-32℃,42℃以上不生長,PH值範圍5.5-9。在含鹽0-4%的範圍內均能生長。 在不同瓊脂平板上發育緩慢,可在營養瓊脂培養基上培養。[1]對氟哌酸、卡那黴素、氯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紅黴素、痢特靈、強力黴素敏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遲鈍愛德華氏菌
  • 外文名:Edwardsiella tarda
  • 又稱:遲緩愛德華氏菌或緩慢愛德華氏菌
  • 屬於:腸桿菌科的愛德華菌屬
流行特點,治療方法,

流行特點

遲緩愛德華菌病是由遲緩愛德華菌引起水生動物疾病的統稱。遲緩愛德華菌易感動物包括貝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等多種動物,被列為三類動物疫病。該病全年均可發生,主要發生在水溫15℃以上。疾病發生高峰多出現在水溫25~30℃。魚類主要通過攝食帶有遲緩愛德華菌的餌料生物與其他帶菌食物,或者接觸帶有遲緩愛德華菌的魚類而受到感染。該菌主要通過魚類的消化道、鰓或受傷的表皮侵入魚體。

治療方法

①使用國家規定的水產養殖用抗菌類中草藥進行治療。
②使用磺胺類藥物進行治療,每千克魚體重每日每次拌餌投餵磺胺間甲氧嘧啶鈉粉(規格為10%)80~160mg(以磺胺間甲氧嘧啶鈉計),連用4~6d,首次用量加倍;或其他國家規定的水產養殖用抗菌藥物,如乳酸諾氟沙星可溶性粉、恩諾沙星和諾氟沙星粉等,但必須對症、對因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