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創造力的藝術與科學

想像:創造力的藝術與科學

《想像:創造力的藝術與科學》是201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喬納·萊勒 (Jonah Lehrer)。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想像:創造力的藝術與科學
  • 外文名:Imagine:How Creativity Works
  • 作者:喬納·萊勒 (Jonah Lehrer)
  • 譯者:簡學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1日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頁數:247 頁
  • ISBN:9787213062889
  • 開本:16 開
  • 類型:科學與自然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 暢銷書《普魯斯特是個神經學家》(Proust Was a Neuroscientist)作者喬納·萊勒最新力作。作者是牛津大學羅茲學者(Rhodes scholar),關注20世紀的文學藝術,對藝術與科學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喬納·萊勒曾於哥倫比亞大學主修神經學,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埃里克·坎德爾(Eric Kandel)的實驗室里做過有關記憶的生物學研究實驗。
 將藝術與科學相結合,以神經科學為依據,生動地闡述文學藝術世界的靈感來源。
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段永朝,物理學家、中山大學教授李淼,清華大學教授、創新教育傑出學者陳勁,海銀資本合夥創始人、互聯時代未來趨勢專家王煜全,暢銷書《引爆點》、《異類》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聯袂推薦。
 湛廬文化出品。
暢銷書《普魯斯特是個神經學家》作者喬納·萊勒將藝術與科學相結合,以科學的視角揭示了大腦是如何產生創造力的:左腦還是右腦更擅長創造?愛做白日夢更有利於發揮創造力嗎?鮑勃·迪倫怎么創作歌詞?馬友友是如何做到即興演奏的?莎士比亞為何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劇作者?皮克斯是如何創作動畫電影的?城市有利於激發人的創造力?以上問題都是本書圍繞“我們如何想像”這一主題來探討的。

圖書目錄

《想像》測試題
引言 創造力是如何產生的
第一部分 個人創造力
01 鮑勃 迪倫的大腦
大腦是創造力產生的生物學基礎
左腦見“樹木”,右腦見“森林”
洞見,與右腦的前顳上回密切相關
《像一塊滾石》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02 神奇的阿爾法波
發散性思維的優勢
阿爾法波,靈感產生的前兆
“概念合成”有助於靈感的產生
做“白日夢”,提高創造力的好方法
03 解 蔽
收斂性思維的優勢
專注的威力
解蔽,就是化難題為想像
負面情緒的積極作用
04 順其自然
讓DLPFC安靜下來
半夢半醒時最有創造力
痴迷,讓自閉症患者成為特定領域的天才
“即興發揮”是可以培養的
因禍得福的天才藝術家
05 局外人
創新往往發生在學科的邊緣
不受約束的局外人思維
“局外人”心態最重要
從外向內看時,我們看到得最多
第二部分 群體創造力
06 Q的威力
“熟人”與“生人”混合而成的團隊最有創造力
皮克斯的經驗:團隊構成決定勝敗
第三空間,產生新思想的絕佳之地
“建設性批評”取代“頭腦風暴”
把合適的人聚攏在一起,創造力自然而生
07 城市摩擦
思想碰撞引發更多聯想
城市,各種思想在這裡碰撞
城市的密度越大,創造力就越強
128號公路的衰落與矽谷的興起
特拉維夫,以色列的“矽谷”
網際網路無法取代城市承認隱私權並建立隱私市場
08 莎士比亞悖論
“模仿”成就的創新
“莎士比亞神話”歸功於良好的文化環境
思想越分享越有價值
釋放孩子們的想像力
造就更多天才的4個元思想
結語 創造力源於我們的想像
譯者後記
注釋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創造力”來自哪裡?這是一個既讓人心潮湧動、浮想聯翩,又令人感覺模稜兩可、不得要領的詞語。喬納·萊勒並沒有試圖建立“創造力”與腦神經細胞之間清晰的、一一對應的關係——這既不可能也會誤入歧途。他只是努力讓你感受到“洞見時刻”的美妙,就像微弱的螢光,時而散見於思緒長河的漣漪中,時而噴薄綻放。努力抓住它,不要讓你的“想像”輕易溜走,讓沉睡已久的“創造力”從享受喬納·萊勒引人入勝的講述中,開始甦醒吧!
——段永朝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
過去,想像力是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專利,今天,在一切都需要創新的時代,想像力是任何一個人都需要的能力。萊勒用很多典型又有趣的故事告訴你如何更好地獲得想像力。
——李淼 物理學家、中山大學教授
創造力是創新與創業的基礎。《想像》科學地刻畫了產生個人創造力的微觀生物機制和群體創造力的巨觀社區環境,是近年來有關創造力的一部傑作,對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頗有啟示意義。
——陳勁 清華大學教授、創新教育傑出學者
無人駕駛、自動翻譯、機器管家……人工智慧把我們從重複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卻也給我們出了個難題:我們會不會被機器替代呢?還有什麼事情是我們能比機器幹得更好的呢?幸好有一個清晰的答案,那就是創造力,人就應該做有創造力的事情!
“21世紀什麼最稀缺,是人才”,沒錯,但要加上一句“是有創造力的人才”!國人從小受到的是“任何事情都有標準答案”和“老師永遠是對的”這樣的刻板教育,創造力被徹底扼殺。幸而喬納·萊勒基於大量的科研結果告訴我們,創造力是可培養的。為了21世紀,為了發揮出人的價值,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和我們的孩子們一起培養創造力吧!
——王煜全 海銀資本合夥創始人、互聯時代未來趨勢專家
喬納·萊勒的新書《想像》再一次告訴我們:他比很多科學家更懂科學,比很多作家更懂寫作。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暢銷書《引爆點》、《異類》作者

名人推薦

“創造力”來自哪裡?這是一個既讓人心潮湧動、浮想聯翩,又令人感覺模稜兩可、不得要領的詞語。喬納·萊勒並沒有試圖建立“創造力”與腦神經細胞之間清晰的、一一對應的關係——這既不可能也會誤入歧途。他只是努力讓你感受到“洞見時刻”的美妙,就像微弱的螢光,時而散見於思緒長河的漣漪中,時而噴薄綻放。努力抓住它,不要讓你的“想像”輕易溜走,讓沉睡已久的“創造力”從享受喬納·萊勒引人入勝的講述中,開始甦醒吧!
——段永朝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
過去,想像力是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專利,今天,在一切都需要創新的時代,想像力是任何一個人都需要的能力。萊勒用很多典型又有趣的故事告訴你如何更好地獲得想像力。
——李淼 物理學家、中山大學教授
創造力是創新與創業的基礎。《想像》科學地刻畫了產生個人創造力的微觀生物機制和群體創造力的巨觀社區環境,是近年來有關創造力的一部傑作,對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頗有啟示意義。
——陳勁 清華大學教授、創新教育傑出學者
無人駕駛、自動翻譯、機器管家......人工智慧把我們從重複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卻也給我們出了個難題:我們會不會被機器替代呢?還有什麼事情是我們能比機器幹得更好的呢?幸好有一個清晰的答案,那就是創造力,人就應該做有創造力的事情!
“21世紀什麼最稀缺,是人才”,沒錯,但要加上一句“是有創造力的人才”!國人從小受到的是“任何事情都有標準答案”和“老師永遠是對的”這樣的刻板教育,創造力被徹底扼殺。幸而喬納·萊勒基於大量的科研結果告訴我們,創造力是可培養的。為了21世紀,為了發揮出人的價值,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和我們的孩子們一起培養創造力吧!
——王煜全 海銀資本合夥創始人、互聯時代未來趨勢專家
喬納·萊勒的新書《想像》再一次告訴我們:他比很多科學家更懂科學,比很多作家更懂寫作。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暢銷書《引爆點》、《異類》作者

作者簡介

(美)喬納·萊勒
 於哥倫比亞大學主修神經學,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埃里克·坎德爾(Eric Kandel)的實驗室里做過有關記憶的生物學研究實驗。
 牛津大學羅茲學者(Rhodes scholar),關注20世紀的文學藝術,對藝術與科學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研究。
 《連線》雜誌特約編輯,《紐約客》雜誌長期撰稿人,《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
 暢銷書《普魯斯特是個神經學家》(Proust Was a Neuroscientist)作者。

後記

創造力真是神奇,有的人天生就有創造力,有的人經過訓練也能成為創新高手。可是,創造力什麼時候會出現、究竟是怎么出現的,長久以來,人們都無法對這些問題給出圓滿的答案。
大腦是創造力產生的生物學基礎,大腦里有兩個組織與創造力息息相關。一個是位於右腦的前顳上回(aSTG),儘管人們對前顳上回的確切功能知之甚少,但靈感的出現卻常常伴隨著前顳上回活躍程度的顯著提升。另一個重要的大腦組織是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它負責>中動抑制。成年人的這部分組織會對>中動自動產生抑制作用,但有的人卻因為這部分組織受損而“因禍得福”地成了有名的藝術家。
這並不是說創造力就是天生的。對於藝術家來說,“台上10分鐘,台下10年功”仍是百試不爽的真理。儘管那些出色的爵士樂即興演奏家自己也說不清楚究竟是怎樣做到即興表演的,但是,勤學苦練一定為創造力的產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社交網路日益發達的今天,再出現一個牛頓、愛迪生估計已是難上加難。單兵作戰已被團隊合作所取代,那么,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團隊才能更有創造力呢?事實證明,一定是那種熟人與不熟悉的人混合的團隊,即其中的弱關係所“碰撞”出來的新思想更加彌足珍貴。比如,百老匯最受熱捧的歌劇都是由這樣的團隊創作出來的。
城市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擁擠的交通,節節攀升的生活成本,讓很多人從大城市逃離到小城鎮甚至是鄉村。但不可否認的是,城市的創造力遠遠大於鄉村。當不同類型的認識或者不認識的市民混雜在一起並相互摩擦時,最容易產生創造力的火花。城市也有高下之分,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的倫敦、今天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都是人才輩出、創造力無限的城市典範。美國的128號公路之所以被矽谷取代,文化環境的差異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儘管一家公司完全與城市搭不上邊,但也可以人為設計出一個便於大家碰面和聊天的“第三空間”,讓公司也能夠得到“城市”固有的好處。
探究創造力是什麼,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敢於在實踐中大膽地想像,想出更多的好點子、好方法,才是最有意義的。這是迄今為止我翻譯完成的第9本書,整個翻譯工作歷時一年多,遇到過不少困難,但朋友們的鼓勵讓我堅持到了最後。許多好朋友都無私地奉獻了他們寶貴的時間,與我共同討論翻譯中碰到的問題,並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在這裡,我要向這些朋友們致以深深的謝意:趙鳳山、葛叢梅、馬加、高曉蘭、楊振海、張新蓮。如果這本書能給讀者帶來一些益處的話,有他們一半的功勞。
譯稿中一定存在翻譯表達不準確的地方,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簡學

序言

創造力是如何產生的
寶潔的難題與世界上最好的拖把
寶潔公司曾經碰到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新型地板清潔劑。20 世紀 80 年代,這家公司不斷推出新式消費品,既有紙尿褲,也有去頭屑的洗髮水。 它研發出了護色洗滌劑,還設計出了比其他紙巾能多吸收 85% 液體的棉紙巾。這些創新並不是說寶潔公司的運氣有多好,而是得益於它在研發上的重金投入。那時,寶潔公司員工中科研人員的比例位列全球第一,它擁有的博士生數量比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學的博士生總和還要多。
可是,儘管家庭洗潔用品部的化學家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仍未能向市場推出新的地板清潔劑。它仍舊在銷售清一色的檸檬味清潔劑和布拖把,消費者也只能用木質掃帚和金屬簸箕打掃廚房。寶潔創新失敗的理由很簡單:研發出一種不損害地板的強力清潔劑太難了。雖然寶潔在研發新一代 清潔產品上已經花了很多錢,但是,這些產品在嚴格的試驗階段就被宣告 失敗,因為它們不僅破壞了地板的漆皮,還會傷害清潔劑使用者的皮膚。寶潔的化學家們一致認為,他們已經無計可施了。
事已至此,寶潔決定嘗試新的解決辦法。公司把這項創新任務外包給了 Continuum,這是一家在波士頓和洛杉磯都設有辦公機構的設計公司。 Continuum的現任CEO哈利·韋斯特(Harry West)那時還只是為寶潔研發新型洗潔劑團隊的負責人,他說:“我認為,寶潔之所以找到我們,是因為他們的科學家沒法再繼續幹下去了。因此,他們希望我們能打開想像的閘門,拿出一些連科學家們都束手無策的新成果。”
但是,Continuum 的設計人員並沒有從分子學入手,也沒有去實驗室研究地板清潔劑。相反,他們到居民家裡去觀察人們通常是怎樣清潔地板的。對於如何給地毯吸塵和打掃廚房,設計人員做了詳細的記錄。當覺 得這些信息仍然不夠用時,他們在居民家裡架起了攝像機。韋斯特說:“這 些影像資料枯燥至極,都是人們清潔地板的畫面,但我們花了大量時間觀 看這些視頻資料。”儘管內容乏味,但卻必不可少,因為韋斯特和他的團隊想知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是怎樣清潔地板的,而不是想當然地去猜測。他說:“關於拖把和掃帚,我想忘掉我所知道的一切,我希望自己能如同一個天外來客一般,以什麼都不知道的心態來看待問題。”
*** ***
答案來自也在進行家庭拜訪的另外一個設計團隊。一天,這個設計團隊的成員正在觀察一位老太太清理廚房地板上的咖啡污漬。只見她手拿掃把先仔細地清掃地板,並把垃圾掃到簸箕里,這時,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在清掃完地板之後,她弄濕了一塊紙巾,並用它擦拭撒在地毯上的咖啡污漬。儘管 Continuum 設計團隊的每個人以前無數次地做過同樣的事情,但這樣一塊髒紙巾卻帶來了一個意外發現。
那塊紙巾讓設計團隊想到了一次性清潔的方法。Continuum 公司的副總裁唐·布希納(Don Buchner)說:“突然之間,我們就知道該做什麼了。我們要研究出一種用完就可以扔掉的污漬清潔材料。不再需要清潔拖把頭,不再需要在清洗時彎腰,不再需要一桶又一桶的髒水。這就是我們的好主意。”幾個星期後,第一件樣品做出來了。實際上很簡單,就是一個細長的塑膠桿連著一個矩形尼龍搭扣,尼龍搭扣用來固定一次性靜電紙巾。這種產品還具有噴水功能,這樣,人們就可以在清潔地板之前,先用溫和型洗滌液把地板弄濕(通常並不需要洗滌液,但它們的味道很好聞)。韋斯特說:“本來我們只要把髒東西擦掉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在髒水裡涮來涮去呢?為什麼要清洗拖把?為什麼不能像扔掉用過的紙巾一樣,把它一扔了之呢?”
可是,寶潔公司並沒有對這個設計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因為僅銷售拖把和洗滌液產品,就能給寶潔公司帶來10億美元的收入。他們不想用未經試驗的產品取代當前的好生意。首次進行的小組座談會反而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懷疑。當寶潔公司向顧客展示新型清潔產品的草圖時,絕大多數人都持反對態度。他們不想扔掉他們的拖把,對塑膠桿與紙巾的簡單組合也 不抱有幻想。他們不喜歡一次性抹布這個主意,也不明白髒東西怎么會跑到濕紙巾上。因此,這個設計被暫時擱置了。寶潔公司不會不顧丟失市場份額的風險而貿然引入一款沒人要的新產品。
*** ***
這一新視角清楚地告訴我們,對創造力的標準定義是完全錯誤的。自古希臘以來,人們一直假定想像與認知沒有任何關係。但最新的科研成果告訴我們,這種假設是錯的。實際上,創造力是一個涵蓋眾多獨立的思考過程的綜合術語(大腦是最終的類別破壞器)。速易潔拖把的發明就涉及眾多創造性方法。最先開始的是“人類學”階段,也就是 9 個月的 細心觀察和錄製乏味的視頻資料。儘管這一階段並沒有產生任何新思想(主要作用是把僵化的舊思想放在一邊),但在整個創造過程中的作用卻非常巨大,它幫助設計團隊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實質。隨後,當韋斯特觀察那位婦女擦除咖啡污漬時,重要的新發現瞬間顯現,這就是所謂的“洞見時刻”(moment of insight)。但是,靈感的出現並非創造過程的結束。工程師和設計人員仍須花費很長時間對設計進行細小改動,完善噴霧嘴和靜電抹布。韋斯特說:“想法只是創造過程的開始。當你努力讓理想成為現實時, 最艱難的事情總是悄然而至。”
速易潔拖把的創新過程與多種形式的創造力有關。此時,現代的科學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藉助這些工具,我們才能弄清創新過程跟哪 些大腦活動密切相關。通過想像,某些超自然的東西會轉化為大腦皮質中的一個特定開關。這種新知識是有用的:因為通過弄明白創造力是什麼, 我們就可以著手對其進行分類,進而了解在哪種條件下的心智戰略是完美 的。另外,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想像活動更容易奏效。比如,有些想像活動最適合在擁擠的咖啡館裡進行,你可以一邊喝著濃咖啡一邊想像;而有時,想像更適合在沙發上進行,你可以一邊喝著冰鎮啤酒一邊想像。有時, 我們也需要什麼都不去想,讓自己即興發揮;也有時,我們需要藉助他人的智慧。一旦我們知道創造力是如何產生的,創造力就可以為我們所用。
但是,僅僅能對想像進行剖析,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揭開了它的奧秘。實際上,這正是創造力這一主題深深吸引我們的地方:它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描述。不管怎么說,某個人的大腦總是被某種外部環境和文化包圍著, 這就需要我們把心理學和社會學結合起來,把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整合在一起。因此,儘管想像起始於神經元的活動,但大腦也會探尋外部環境對 創造力的影響。為什麼有些城市能成為令世人矚目的創新中心?什麼樣的 課堂技巧能增加孩子們的創造力?網際網路讓我們更富於想像力還是相反? 我們將會看到,牆的顏色或者廁所的位置等看似關係不大的因素,對創造力的產生卻有著重大影響。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想像完全是謎一樣的東西,是某種我們無法理解的生物學天賦。因此,關於創造力是什麼以及它來自何處,我們所堅持的觀念都是錯誤的。這些錯誤的觀念不僅誤導了我們,還對想像起著負面作用。我們不但要針對創造力進行實驗和科學研究,還要研究人們在現 實世界中正體驗著的創造時刻。我們將會探討鮑勃·迪倫的寫作方法和詩人的嗑藥習慣。還會花些時間研究像化學家一樣思考的調酒師、發明衝浪新玩法的自閉症衝浪者。我們將去探究一個網站,它幫助很多人解決了那些看似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們還要去了解皮克斯公司螢屏背後的故事、馬友友的即興表演,並揭開那些持續創新企業的眾多奧秘。
然而,將最終的創造性成果與神經細胞建立對應關係的分層描述方法注定要失敗,成功的創意產品也無法與迴路一一對應。當然,我們也不應 該把創造力看成是超自然的。創造過程並不專屬於那些藝術家、發明家或其他各類創造型人才。人類的思維天生就具有創造性,內置於其“作業系統” 中,並與其最重要的程式代碼有著天然的聯繫。大腦隨時隨地都在自動建 立新聯想,不斷地把某個 X 跟某個看似不可能的 Y 關聯在一起。這本書所討論的就是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我們該如何想像”正是本書的主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