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瘧(subtertian malaria)是1995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惡性瘧
- 外文名:subtertian malaria
- 所屬學科:醫學
- 公布時間:1995年
惡性瘧(subtertian malaria)是1995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惡性瘧 惡性瘧(subtertian malaria)是1995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公布時間 1995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醫學名詞 第四分冊》第一版。
新華網巴黎5月1日電(記者李學梅)法國和美國科學家日前表示,他們發現了惡性瘧原蟲對於青蒿素類藥物的抗藥機制,這一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研究瘧疾的新療法。據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介紹,每年全世界約有100萬人死於瘧疾,但醫學界至今仍未研製出針對這種傳染病的有效疫苗。作為瘧原蟲的一種,惡性瘧原蟲致病性極強,它主要...
瘧疾是由瘧原蟲感染引起的寄生蟲性疾病,常見類型有間日瘧、卵形瘧、三日瘧和惡性瘧等。感染的主要途徑包括帶有瘧原蟲的按蚊叮咬、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瘧疾普遍易感,特別是瘧疾流行地區如非洲、東南亞、東地中海、西太平洋地區和美洲地區的幼兒、孕婦、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以及前往瘧疾流行地區且無免疫的人較易感。...
即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Welch,1897) Schaudinn,1902]、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Grassi and Felletti,1890) Labbe,1899]、三日瘧原蟲[Plasmodium malariae (Laveran,1881) Grassi and Felletti,1890]和卵形瘧原蟲[Plasmodium ovale Stephens,1922],分別引起惡性瘧、間日瘧、三日瘧和卵形瘧。
惡性瘧蟲 (Plasmodium falciparum)。此為瘧蟲中之最小者,其長成者之長度,約得赤血球三分之一,其分裂或每日或間日不等。三日熱瘧蟲 (Plasmodium vivax)。其分裂也,以四十八小時,凡一個原蟲,能分裂至十五個或二十個。四日熱瘧蟲 (Plasmodium malariae)。發育最緩,其分裂也,須閱七十二小時,一原蟲...
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又稱熱帶瘧原蟲,惡性瘧的病原 三日瘧原蟲(Plasmodium malariae),三日瘧的病原 卵型瘧原蟲(Plasmodium ovale),或稱蛋形瘧原蟲,卵形瘧的病原 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間日瘧的病原 宿主為人以外的靈長類 巴西瘧原蟲(Plasmodium brasilianum)食蟹猴瘧原蟲(Plasmodium ...
腦型瘧疾是人類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常見、最嚴重的寄生蟲感染性疾病。腦型瘧疾也可通過蚊蟲叮咬以外的其他方式傳播,如輸血、污染的針頭或器官移植等方式傳播。間日瘧及卵形瘧可出現復發,並可引起腦型瘧的兇惡發作。臨床表現 腦型瘧疾在惡性瘧中的發生率為2%左右。兒童與新進入流行區的非瘧區人群,由於免疫力低下...
惡性瘧原蟲基因組 惡性瘧原蟲基因組是瘧原蟲科、瘧原蟲屬微生物。形態特徵 血片經姬氏或瑞氏染液染色後,核呈紫紅色,胞質為天藍至深藍色,瘧色素呈棕黃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生態習性 寄生於人體的四種瘧原蟲之一,造成惡性瘧疾的病原體。
瘧疾原為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一種嚴重疾病,現已廣泛傳播。病因是瘧原蟲,通過蚊蟲的叮咬進入到人體的血液而引起發病,瘧疾中最嚴重類型是惡性瘧熱型瘧疾。瘧疾在感染6—30天內開始出現症狀,但由於抗瘧疾藥品的使用,且部分地投發揮作用,潛伏期可長達一年。主要症狀有:1、高燒和間歇性的寒顫。2、頭痛。3、噁心、...
中醫病證,指發作日久不愈之瘧疾。瘧疾又名瘧、瘧病、久瘧、瘴瘧。以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頭痛,汗出而解,日久左脅下有痞塊等為主要表現的疫病類疾病。久瘧指發作日久不愈之瘧疾。瘴瘧指現代醫學所說的惡性瘧疾。指發無固定時日,有神志昏迷,或黃疸等病情嚴重之瘧疾。病因 瘧疾是被瘧蚊叮咬,瘧邪入血,衛氣...
未被利用的血紅蛋白分解成正鐵血紅素顆粒蓄積在原漿內呈棕褐色,稱為瘧色素(malarial pigment)。大滋養體繼續發育,其核與原漿進行分裂,形成裂殖體(schizont)。原蟲種的不同裂殖體中裂殖子的數目也不一樣,成熟後裂殖子數一般間日瘧為12~24個,惡性瘧為18~36個,三日瘧和卵形瘧為6~12個。成熟的裂殖體...
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又稱熱帶瘧原蟲,惡性瘧的病原 三日瘧原蟲(Plasmodium malariae),三日瘧的病原 卵型瘧原蟲(Plasmodium ovale),或稱蛋形瘧原蟲,卵形瘧的病原 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間日瘧的病原 宿主為人以外的靈長類 巴西瘧原蟲(Plasmodium brasilianum)食蟹猴瘧原蟲(Plasmodium ...
瘧疾在我國分布很廣,其中以間日瘧最多,全國各地均有發現;惡性瘧主要見於長江以南,尤以山區為多見;三日瘧散在於少數地區;蛋形瘧較少見。營養代謝 寄生性原蟲是以吞噬、胞飲或透等方式攝取食物。某些原蟲還可通過胞口攝食,食物在內質進行消化,廢物自胞肛或在運動時經胞膜排出。生活史 寄生部位:肝細胞,紅...
1.間日瘧及三日瘧患者應在發作後數小時至10餘小時採血;惡性瘧患者,應在發作後20小時左右採血。2.檢查前,患者儘可能停止套用抗瘧疾藥物。3.油鏡檢查,薄片須至少檢查100個視野,厚血片至少檢查20個視野。4.有可能出現2種或3種瘧原蟲混合感染時,以間日瘧與惡性瘧原蟲混合感染最為常見。5.注意易與瘧原蟲混淆...
作為目前惡性瘧和重症瘧疾治療的最後一線藥物,青蒿素抗性株的發現給瘧疾防控和消除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瘧疾重災區非洲。研究發現惡性瘧原蟲青蒿素抗性與其K13的螺旋槳區域的胺基酸變異有關,C580Y進一步被證實是惡性瘧原蟲青蒿素抗性的重要分子標誌。本課題組首次發現了非洲惡性瘧對青蒿素出現了耐藥性,尤其...
其潛伏期與瘧疾的感染髮病時間相當,間日瘧及卵形瘧為10~20天,三天瘧為70~80天,惡性瘧為10~14天。病因 現症瘧疾患者及帶蟲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國內主要是由中華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亞種、微小按蚊及大劣按蚊等4種按蚊傳播,其中主要是中華按蚊。臨床表現 1.潛伏期 肺瘧疾病是瘧原蟲全身損害的肺部表現,其...
研究成果對製備新型抗瘧藥物和研製抗瘧疫苗具有重要意義。結題摘要 惡性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重要熱帶傳染病,每年死亡人數超過一百萬,我國惡性瘧疾流行區主要集中在海南島,中緬邊境等地區。隨著邊境貿易和對外援助項目的增加,輸入性瘧疾病例也逐年增加,消滅瘧疾是我國“健康2020”的主要目標之一。惡性瘧原蟲侵入人體...
日前,煙臺市疾控中心瘧疾診斷實驗室對1例境外輸入疑似瘧疾病例樣本緊急開展覆核鑑定。經顯微鏡鏡檢顯示,該樣本中瘧原蟲鏡下密度較低,但兼具惡性瘧和卵形瘧兩種瘧原蟲形態特徵。檢驗人員立即對樣本進行核酸提取,經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確認該病例為罕見的惡性瘧和卵形瘧兩種瘧原蟲混合感染,第一時間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了...
瘧原蟲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和卵形瘧。瘧原蟲通過按蚊傳至人體後,使人體發生瘧疾,人體也產生相應的特異性抗體。檢測瘧原蟲抗體和抗原對診斷瘧疾有幫助。參考值 免疫印跡法測定抗原為陰性。臨床意義 瘧原蟲抗體陽性提示近期有瘧原蟲感染。但是瘧原蟲抗體檢測陰性不足以否定瘧疾,應做抗原檢測或塗片法找瘧原蟲。此對...
惡性瘧原蟲和三日瘧原蟲無遲髮型子孢子,因而只有再燃而無復發。間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既有再燃,又有復發。4. 貧血(anemia) 瘧疾發作數次後,可出現貧血,尤以惡性瘧為甚。懷孕婦 女和兒童最常見,流行區的高死亡率與嚴重貧血有關。貧血的原因除了瘧原蟲直接破壞紅細胞外,還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脾功能亢進,吞噬...
磷酸氯喹,又名N′,N′-二乙基-N4-(7-氯-4-喹啉基)-1,4-戊二胺二磷酸鹽,用於治療對氯喹敏感的惡性瘧、間日瘧等瘧疾。也可用於治療腸外阿米巴病的治療,還有抗風濕作用等。據研究發現,該藥物在細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武漢爆發的疫情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感染。簡介 【藥物名稱】磷酸氯喹 Chloroquine ...
間歇性寒顫是瘧疾的症狀之一。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以間歇性寒顫、高熱、出汗和脾腫大、貧血等為特徵。原因 (一)發病原因 瘧原蟲在分類學上屬於血孢子蟲目、瘧原蟲科、瘧原蟲屬(plasmodium),寄生於人體的有四種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惡性瘧、三日瘧和卵形瘧,我國雖然四種瘧原蟲都存在,但主要是間日瘧原蟲(...
癘痎 癘痎,漢語詞語,讀音是lì jiē,意思指惡性瘧疾。解釋 惡性瘧疾。亦指患惡性瘧疾的人。出處 唐·元稹《痁臥聞幕中諸公徵樂會飲因有戲呈三十韻》:“畢竟圖斟酌,先須遣癘痎。”
局部淤血缺氧,甚至組織壞死,或肝腎等臟器的小血管收縮,使局部供血不足,都是由瘧原蟲的代謝產物,刺激人體所產生的炎症性反應的結果,炎症性淤血甚至血流完全不通導致的器官功能及組織學的改變,開始時還可恢復,到了後期則為不可逆的病變,終於使患者死亡,惡性瘧所引起的腦型瘧時的腦部病理變化為腦組織水腫,...
蘇丹的馬來熱以惡性瘧為主,必須要及時治療,特別是惡性瘧出現兇險發作和出現併發症,即出現腦型瘧和黑尿熱時,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迅速死亡。預防方法 由於原始森林地貌不能被徹底剷除改變,在這些地區的瘧蚊(按蚊)是難以根治的,人類避免受瘧疾感染,主要是避免受蚊子的叮咬。避免在原始森林和河澗逗留。到瘧疾肆虐...
前三者又稱為良性瘧,三日瘧症狀較輕微而不常見,惡性瘧感染最廣,症狀較重,對人類身體健康危害最大。現有的抗瘧藥中尚無一種藥能對瘧原蟲生活史的各個環節都有殺滅作用,不同生長階段的瘧原蟲對不同抗瘧藥敏感性不同將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抗瘧藥。瘧原蟲的生活史可分為在雌性按蚊體內進行的有性生殖階段和在...
梅摯愛憎分明,公元1034年於昭州(今廣西平樂縣)任職期間寫下著名的反腐敗名篇《五瘴說》。同時,他努力革除地方弊政,為百姓大辦好事。瘴,又叫瘴氣,原意是指中國南方亞熱帶潮濕地區流行的惡性瘧疾。梅摯生平 梅摯愛憎分明。他愛壯麗的河山、勤勞的人民,憎恨封建官吏的貪贓枉法、橫徵暴斂、腐化墮落,任職昭州知府...
鹽酸氯胍 鹽酸氯胍是預防惡性瘧、良性瘧和治療惡性瘧的藥品。用法用量 預防惡性瘧:口服用0.1-0.2g/次,3~6次/周。治療抗氯奎的惡性瘧:口服0.2-0.3g/次,2~3次/日。功能主治 用於預防惡性瘧、良性瘧和治療惡性瘧。其它 毒性很小,但瘧原蟲對本品易產生耐藥性,且奏效緩慢,故已少用。
甲氟喹是人工合成的4-喹啉-甲醇衍生物。本藥能有效殺滅紅細胞內期裂殖體,特別是對成熟滋養體和裂殖體有強效殺滅作用。對紅細胞外期瘧原蟲和配子體無效。主要用於耐氯喹或多藥耐藥的惡性瘧,與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合用可增強療效,延緩耐藥性的發生。用於症狀抑制性預防,每2周用藥一次。甲氟喹的抗瘧機制尚未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