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混合瘤

惡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pleomorphicadenoma)又稱惡性混合瘤,約占涎腺腫瘤的1.5%~6%,占涎腺惡性腫瘤的15%~...肉眼:腫物無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呈浸潤生長,瘤實質中可見出血與壞死灶。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惡性混合瘤
  • 英文名稱:malignantpleomorphicadenoma)
  • 其他名稱:惡性混合瘤
  • 發病部位:眼眶
  • 主要症狀:腫物無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 是否進入醫保:是
  • 發病年齡:25~65歲
  • 發生率:整個混合瘤的2%~9%
概述,病例,

概述

1、唾腺惡性混合瘤(Malignantmixedtumor)起始為唾腺良性混合物以後發展成為癌或肉瘤故稱為惡性混合瘤.本組9例報告如下.本組9例唾腺惡性混合瘤男4例女5例
文獻來源
2、討論涎腺混合瘤又稱多型性腺瘤,通常為良性,組織學表現為惡性或發生轉移者,稱為“惡性混合瘤”,其發生率約占整個混合瘤的2%~9%.惡性混合瘤可轉移到肺、骨、腎和局部淋巴結,但轉移到神經系統非常罕見,查閱文獻僅有數例報導(NeurolMedChir(Tokyo),1997,37:546-550
文獻來源
3、發病年齡25~65歲,少部分可發生惡變,稱為惡性混合.一般無明顯疼痛.因腫物位於眼眶的外上方,所以壓迫眼球向下、向內移位

病例

肺部惡性腫瘤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人,青少年較少見,而原發於青少年肺惡性混合瘤更少見。現將我們收治的1例報告如下。
1病例介紹
患者,女,14歲,反覆咳嗽5年,以冬季明顯,時有痰,不稠,也無異味,不發熱。入院前2個月因咳嗽加重,曾二次咯鮮紅血,量少許,在他院治療不緩解,於2001年1月15日轉來我院而收住。患者發病以來仍能堅持上學和參加一般體育活動。入院檢查:發育正常,全身淺表淋巴結不腫大,唇無紫紺,氣管左移,胸廓無畸形,左側肋間隙較對側窄,左肺呼吸動度弱,左下肺呈濁音,無呼吸音。甲床無紫紺,無杵狀指(趾)。血WBC8.72×109/L,G70.9%,L27.0%,M2.1%。胸片:氣管、縱隔左移,左心緣旁斑片狀影,左肺門影增大,左下肺背段團片狀影。CT:左下肺團塊影約5cm×4cm,CT值72Hu,其內見斑點狀鈣化。左上肺發育差,多個氣囊影像。左肺體積縮小。考慮:(1)左下支氣管肺隔離症伴感染;(2)肺動脈發育畸形可能性大。纖支鏡檢:左主支氣管內距隆突約3cm可見一“息肉樣”腫物,表面有白色苔物覆蓋。取材病檢:炎性滲出物及壞死組織。遠程會診意見:(1)左肺錯構瘤或畸胎瘤可能;(2)左肺澱粉樣及韋格氏肉芽腫需要排除。建議:(1)作血管造影排除肺動脈畸形或肺隔離症;(2)經皮肺活檢。由於患者家屬不同意上述檢查,於2001年2月6日行剖胸探查術。術中見:整個左肺與胸壁、縱隔粘連。髒層胸膜增厚,肺組織無海綿狀感覺,呈纖維化,質較硬。下葉背段肺內可捫及一個大小約5cm×5cm腫物,質中。根據術前纖維鏡、胸片、CT等及探查情況,認為:(1)左主支氣管惡性腫瘤可能;(2)左全肺功能不佳。擬行左全肺切除及縱隔淋巴結清掃術。鏡下見:左下肺腫瘤界限清楚,結節狀質韌,灰白,成分多樣,見大量腺樣,條索狀,團狀結構。腺體部分粘液樣,部分漿液樣空泡樣。腺上皮細胞部分核大,深染,核仁明顯,畸形,可見瘤巨細胞,間質內見骨樣基質,粘液樣基質及鈣化,周圍肺組織間質呈纖維化,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在左主支氣管腔內見淡綠色的壞死分泌物。病理診斷:(1)左肺下葉支氣管背段惡性混合瘤(見部份腺癌,骨樣基質,粘液樣基質),腫瘤大小5cm×5cm×3cm;(2)隆突下(0/7)弓下(0/3)淋巴結反應性增生未見腫瘤轉移;(3)左主支氣管旁(0/4)淋巴結反應增生未見腫瘤轉移;(4)左主支氣管殘端未見腫瘤;(5)左肺下葉周圍肺組織間質纖維化,大量炎性細胞浸潤,肺泡腔內組織細胞增生,炎性細胞浸潤,肺內支氣管擴張,分泌物瀦留。左肺上下葉肺大皰形成。2001年3月2日痊癒出院。現仍健在。
2討論
在肺部原發性惡性腫瘤中,以肺癌多見,且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人。肺惡性混合瘤很少見。資料和文獻報導也較少。本病例病史5年,年齡14歲,女性。臨床表現不典型,根據臨床症狀及胸片或CT等檢查不易定論。術前診斷較困難,後經手術切除行病理學檢查才明確診斷。混合瘤可發生於支氣管或肺實質內,其含有上皮和間質兩種成分,兩種細胞成分可均為良性。有的上皮或間質,或兩者都是惡性的。其細胞組織成分與其發生部位無一定關係。混合瘤的良、惡性診斷,即以細胞成分的上皮或間質的良、惡性來區分。在臨床上難以診斷,非經手術切除病理學檢查方能確診。本例除患有惡性混合病外,還有肺發育不全、左主支氣管腔內有壞死物阻塞、支氣管擴張感染、分泌物瀦留,以及肺大皰等多種併發症存在,也增加了診斷的難度,實屬少見之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