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農區(惠農)

惠農區

惠農一般指本詞條

惠農區,隸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地處寧夏最北端,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北與內蒙古烏海市接壤,是寧夏的北大門,距首府銀川市80公里。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原惠農縣和石嘴山區合併成立的市轄區,截止2015年7月,下轄3鄉3鎮、6個街道辦事處,區域面積1254平方公里,總人口20萬,城市化率83%。

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5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6944元、13865元。

惠農區古代為遊牧之地,也是北方遊牧民族覬覦中原的關口,南達甘、陝,北往內蒙古,東渡黃河至鄂爾多斯高原,西越賀蘭山進入阿拉善草原。

惠農區是寧夏工業的發祥地。礦產資源非常豐富,鋁、金、鈦、鋯、矽石、黏土等礦藏十分豐富,尤以“太西烏金”而文明世界。其探明儲量4.32億噸,故有“煤都”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惠農區
  • 別名煤都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寧夏 石嘴山
  • 下轄地區:3鄉3鎮6個街道
  • 政府駐地:北大街
  • 電話區號:0952
  • 郵政區碼:753200
  • 地理位置:寧夏北部,黃河中游
  • 面積:1254平方千米
  • 人口:23萬(2008年)
  • 方言:蘭銀官話
  • 氣候條件:屬中溫帶大陸氣候
  • 著名景點:石嘴山石嘴子公園,石嘴山區四合木保護區
  • 火車站惠農火車站
  • 車牌代碼:寧B
  • 行政代碼:640205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體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春秋 惠農區境為狄、戎雜居的遊牧之地,未劃入中央集權統治。
 統一六國後為北地郡轄。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區境屬北地郡廉縣(治今平羅縣下廟鄉西南)轄。不久,歸屬朔方郡
三國 西晉 區境先後為匈奴、羌、鮮卑等少數民族所據,復為遊牧之地。
東晉 十六國 區境先後為前趙(匈奴族)、後趙(羯)、前秦(氐)、後秦(羌)、夏(匈奴)各族政權所控制。
南北朝 太和初 區境屬靈州普樂郡。北周(557年至581年)區境屬懷遠縣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屬廣閏縣;仁壽元年(601年),為避太子楊廣名諱,改廣閏為靈武縣;至楊廣大業年間,區境又屬靈武郡
 唐前期區境屬靈州都督府;安史之亂前後,屬朔方道節度使。先天二年(713年)區境屬定遠軍,後定遠軍升為縣;景福二年(893年)升為州,名警州。
五代 區境先後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政權所控制,為靈州節度使轄區。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將警州降為威肅軍;
北宋 屬陝西路靈州定遠鎮所轄。至道年間(995年至997年)改為威遠軍。
西夏 區境歸定州省嵬所轄。
 屬甘肅行中書省寧夏路(今銀川市)定州。
 嘉靖二十年(1541年),筑北長城後(在今紅果子地區),河西北長城以北地區為蒙古部落所據。區境被蒙古部落控制。嘉靖三十年(1551年),區境此時屬寧夏衛平虜守御千戶所。
清 屬甘肅省寧夏府平虜守御千戶轄。雍正三年(1725年)改稱平羅縣,區境屬平羅縣轄。雍正四年(1726年),屬寧夏衛寶豐縣(治平羅縣寶豐鎮)轄。雍正七年(1729年),區境為市口堡屬寶豐縣。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因地震寶豐縣毀而併入平羅。光緒年間(1908年)前,石嘴山設鎮。
中華民國 民國初 區境屬甘肅省寧夏道(先後改為朔方道、寧夏道、寧夏行政區)。民國十八年(1929年)寧夏建省,民國三十年(1941年),劃平羅縣的王全口、高莊、惠北、靈沙等地及其以北地區設定惠農縣,隸屬寧夏省轄。地域即為現惠農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4日惠農縣人民政府成立,縣黨政機關駐寶豐鎮,屬寧夏省轄。1954年9月寧夏省撤銷,與甘肅省合併,設銀川專署,屬甘肅省銀川專署管轄。10月,縣黨政機關遷至黃渠橋。1958年9月銀川專署撤銷,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屬寧夏回族自治區管轄。1960年3月,在惠農縣的基礎上成立石嘴山市,惠農縣撤銷。
1950年2月,經寧夏省人民政府批准,惠農縣改劃為6個區,27個鄉,187個行政村。4月,又將6個區改劃為5個區27個鄉,168個行政村。同年,又將全縣的168個行政村劃為171個行政村。
1951年1月,寧夏省政府批准,將黃渠橋、石嘴山、寶豐3鎮定為城市地區。
1952年3月,寧夏省政府將惠農縣定為丁一等縣。同時將全縣27個鄉改劃為5個區34個鄉。1953年全縣進行調整,轄5個區,34個鄉,231個行政村。
1954年3月,經寧夏省政府批准,惠農縣在原第二區、第五區的基礎上分別成立寶豐回族自治區、靈沙回族自治區,將原四區改為二區,一、三區不動,原各區所轄鄉不變,共5區34鄉。同年4月,惠農縣村建制,調整為225個村。10月15日,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會“撤區並鄉”的指示,惠農縣撤區並鄉,全縣轄2個回族自治區、24個鄉。
1956年2月,全縣調整,將小鄉合併大鄉,全縣轄15個鄉,231個行政村。同年8月,經甘肅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將寶豐、靈沙兩個相當區級的回族自治區撤銷,建立惠北、靈沙、寶豐、禮和4個回族鄉。又將石嘴山、黃渠橋2個鄉改建為2個鄉級鎮。全縣轄2個鎮,13個鄉231個行政村。
1957年1月,經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同意,石嘴山鎮由鄉級鎮改劃為區級鎮。10月25日,將外西河鄉與燕子墩鄉合併為燕子墩鄉,東永固鄉與渠中鄉合併為渠中鄉。全縣轄2鎮11個鄉,231個行政村。
1958年8月,撤銷黃渠橋鎮,保留石嘴山鎮,撤銷鄉的建置,建立3個農村人民公社,全縣轄1鎮3個人民公社。1鎮3個人民公社為:石嘴山鎮,燈塔、五星、紅旗人民公社。11月3個人民公社分別改名為尾閘、黃渠橋、寶豐人民公社。
1960年1月7日,國務院第93次全體會議決定“設石嘴山市,撤銷惠農縣,將原惠農縣的石嘴山、黃渠橋、燕子墩、渠中、寶豐、禮和、廟台、尾閘、下營子、黃渠拐子等10個鄉(鎮)劃為石嘴山市的行政區域,其餘地區劃歸平羅縣”。(國務院1960年議字10號檔案)。市政府機關駐石嘴山鎮(今惠農區北街)。
同年3月市成立時,鄉已改為人民公社,時轄一個區級鎮——石嘴山鎮和尾閘、寶豐、黃渠橋3個公社。4月,將鎮改設2個市轄區,套用人民公社的組織形式,採取社、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做法,下轄30個居委會。北街公社(第一區)轄12個大隊(居民委員會),在新區(今河濱街)設管理區;南街公社(第二區)轄18個大隊(居民委員會),在石嘴山火車站設管理區。
1961年5月,將原3個公社調整分置為8個公社:尾閘、下營子、黃渠橋、燕子墩、西永固、寶豐、廟台、禮和。1962年5月,將2個區合併為城區,下設6個街道辦事處:南街、北街、工人新村、火車站、鋼廠、新市區。
1963年,將大武口鎮(今石炭井)劃歸市轄,城區合併為4個辦事處:南街、北街、火車站、河濱區。是年6月,將國營園藝場改為園藝公社,將黃渠橋、寶豐兩公社劃歸平羅縣,將大武口公社劃入。時有1區(城區)1鎮(大武口鎮)和尾閘、下營子、西永固、燕子墩、廟台、禮和、園藝、大武口8個公社。
1968年,大武口鎮改設大武口。1970年,在石炭井設區。7月13日,成立石嘴山市郊區革命委員會,駐尾閘公社。轄8個公社和“五七”農場、農林牧場。時有3區(城區、石炭井區、郊區)1鎮(大武口鎮)。1971年,郊區撤銷,各公社仍由市直轄。
1972年2月,在大武口設銀北地區,石嘴山市由自治區直轄降為地區直轄。俗稱“小市”。機關仍駐石嘴山,行政區劃不變。1973年,大武口設區,城區撤銷。1975年11月,銀北地區撤銷,恢復石嘴山市由自治區直轄,機關遷往大武口。同年12月,成立石嘴山市一、二、三區,石嘴山為二區。
1975年12月銀北地區撤銷,石嘴山市改由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遷駐大武口。石嘴山改設石嘴山市二區。下設南街、北街、火車站、河濱街四個辦事處。下轄28個居委會,同時轄園藝公社。1979年1月,將園藝公社交郊區,1987年6月,將園藝鄉的一村子劃撥石嘴山區稱沿環村。1981年4月,石嘴山市二區更名為石嘴山區。
1976年12月1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批准成立石嘴山市郊區革命委員會,為縣級市轄區,轄6個公社、32個大隊、235個生產隊。6個公社為尾閘、下營子、西永固、燕子墩、禮和、廟台。
1979年1月,石嘴山市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小組決定將大武口、園藝公社劃歸為郊區管轄。轄8個公社,36個大隊、253個小隊。設定石嘴山市郊區,縣駐馬家灣,屬石嘴山市管轄。
1983年6月,郊區農村人民公社全部實行政社分開,將公社更名為鄉,大隊更名為村,小隊更名為村民小組。全郊區轄8個鄉,63個村,351個村民小組。
1987年6月,惠農縣恢復建置,縣駐馬家灣,屬石嘴山市管轄。大武口鄉大部分劃屬大武口區,園藝鄉安樂橋以東,三排以西地區劃屬石嘴山區,全縣轄7鄉48個村,303個村民小組。
1988年底,增置馬家灣鎮,轄惠東、惠西兩個居委會和馬家灣子、中渠、西渠3個村民委員會。
1989年,轄惠農縣和石嘴山區及平羅縣的寶豐、黃渠橋、高莊、靈沙、惠北5個鄉鎮和石炭井區的部分地區。
1994年,將園藝鄉更改名為園藝鎮,全縣轄2鎮6鄉。
1995年7月23日,在紅果子地區增設紅果子鎮,全縣轄3鎮6鄉。
2000年,南、北街辦事處各析置一個辦事處,石嘴山區轄南街、育才、北街、中街、火車站、河濱街六個辦事處,下轄50個居委會。
2002年9月,根據石嘴山市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的實施,惠農縣將園藝鎮移交石嘴山區管轄。
2003年7月18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寧政發[2003]年78號檔案,批准惠農縣園藝鎮移交石嘴山區,惠農縣轄三鄉兩鎮,即禮和鄉、廟台鄉、燕子墩鄉、紅果子鎮、尾閘鎮。(7月18日,尾閘鄉更名為尾閘鎮)。
2004年1月30日,寧政發[2004]7號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撤銷石嘴山市石嘴山區和惠農縣設立石嘴山市惠農區的通知》,撤銷石嘴山市石嘴山區和惠農縣,成立惠農區。4月,石嘴山市惠農區掛牌成立。

行政區劃

截止2019年3月,惠農區轄6個街道、3個鎮、3個鄉。分別為:北街街道南街街道中街街道育才路街道、河濱街街道、火車站街道紅果子鎮尾閘鎮園藝鎮廟台鄉禮和鄉燕子墩鄉、惠農簡泉農場
鄉鎮(街道)名稱
主要轄區
轄3個居委會:公園、渡口、朝陽
轄7個居委會:春暉、礦務局、廣西、憩園、樂新、礦中、新村
轄5個居委會:金融、一號井、中街、陶瓷、星火
轄6個居委會:慶安、橋西、育才、水廠、新建路、銀河苑
轄6個居委會:電廠、鋼花、紅旗、濱園、興旺、荷花
轄4個居委會:花園、道東、火車站、礦安路
轄4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惠東、惠西、紅果子、長城;馬家灣村、下營子村、上營子村、寶馬村、五渠村
轄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民安佳苑社區;尾閘村、和平村、團結村、下莊子村、聚寶村、西河橋村
轄6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橋東、吉運、靜安、靜寧、惠民、水韻名都;安樂橋村、園藝村、底埂村
轄7個村委會:省悟村、寇家橋村、靜安村、李崗村、東永固村、通風村、樂土嶺村
轄7個村委會:永平村、星火村、銀河村、紅柳崗村、紅柴梁村、禮和村、沿河村
轄10個村委會:燕子墩村、外西河村、汪家莊村、上寶閘村、路家營村、簡泉村、黃渠拐子村、蛟龍口村、西永固村、雁窩池村
參考資料: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嘴山市惠農區地處寧夏最北端,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北與內蒙古烏海市接壤,是寧夏的北大門,距首府銀川市80千米,區域面積1254平方千米。東經106.70°—106.80°,北緯39.20°—39.30°。
惠農區

地質地貌

區境地貌由賀蘭山丘陵地、洪積傾斜平原、黃河沖積平原三個單元組成,海拔最低1090米,最高約1300米,相對落差約200米。 賀蘭山脈雄峙西北,為區境天然屏障。黃河沖積平原為銀川平原北部極端。

氣候

屬中溫帶大陸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春暖升溫快,夏熱無酷暑。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惠農區全區耕種土地面積88.87萬畝,在冊耕地11.6萬畝,實種耕地26萬畝。以山坡地、河灘地為主的近15萬畝可墾荒地連片開闊,地勢平坦,便於大面積開發利用。

氣候資源

惠農區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春暖升溫快,夏熱無酷暑,秋涼天氣爽,冬冷不嚴寒,宜於各類作物生長。

生物資源

惠農區黃河濕地綿延30千米長,面積約10.7萬畝,其中天然紅柳林5萬畝,野生動物資源59科236種,植物資源62科268種。

礦產資源

惠農區境內賀蘭山探明的原煤儲量在17.7億噸以上。煤炭、矽石、粘土、白雲岩、石灰岩、白銀、鐵礦、燧石、雲母、方解石、水晶、長石、石英岩等20多種礦產資源品質好、儲量大。賀蘭山290處山泉,年均水量620-1560 萬立方米,水質甘甜,泉水礦化度小於1克/升,有極大的開發價值。
惠農區(惠農)

人口

2014年,惠農區總人口為194926人。其中:鄉村33319人,占17.1%;城鎮人口161607人,占82.9%。城鎮化率為82.91%。

政治

區委書記:梁福祥
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區長:王宇翔
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田興海
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委主任:羅萬信
區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 新
惠農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陳 泳
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趙 萍
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雲濤

經濟

綜述

2018年,惠農區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9億元,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5億元,增長8.2%;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6944元、13865元,分別增長7.5%、7.8%;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控制在22%左右;綜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控制在市上下達目標之內。

第一產業

2018年,惠農區建成綠色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業園區,綠寶工貿、田園食品被認定為自治區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灝瀚生物黑枸杞花青素提取深加工項目進入試生產。杞紅枸杞、西御王泉葡萄酒被命名為寧夏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惠農脫水菜”申報集體商標註冊,成功創建全國第三批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實施奶源基地提升工程,全區單體牧場達到12家,年產鮮奶6.1萬噸,占全市75%以上。

第二產業

惠農區建設工業轉型升級示範區,開展“重大項目推進年”和十大“百日攻堅”活動,實施3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2.5億元,萬香源生物科技一期、世東科技年產4萬噸發泡劑深加工等項目當年開工建成投產,中能恆力年產5萬噸尼龍基材等項目有序推進,工業技改、高新技術投資分別增長8.4%、2%,投資結構不斷最佳化。實施企業成長培育行動計畫,引導34家工業企業開展對標提升活動,培育“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2家,在寧夏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企業6家,新增規上企業3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5%。日盛實業、嘉峰化工等企業成為行業領軍企業,發泡劑、水合肼、雙氰胺等產品成為國內同行業“單項冠軍”,中盛電纜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
惠農區惠農區
強化創新驅動,實施科技創新“雙倍增”三年行動計畫,新增工業高新技術企業5家,增長250%;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家,增長55.6%;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3家,創業創新基地達16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89件,增長31.25%。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中能恆力、寶馬興慶等企業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大學等科研院所聯合共建15個研發平台,規模以上有研發活動的企業達42家,增長121%,預計R&D投入強度達1.15%,增長0.39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惠農區建設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區,與西部控股公司共建黃河國際數字電影小鎮、電影公園、電影大學。建設生產性物流集聚區,石嘴山保稅物流中心(B型)順利封關運營並享受銀川綜合保稅區優惠政策,曹妃甸石嘴山內陸港掛牌運行,中亞國際班列延伸至惠農始發,富海物流被國家確定為多式聯運試點企業,建成富海物流危化品鐵路專用線,路口岸全年發運貨櫃3萬箱,報關1380單,分別增長118%和4.1%,獲批自治區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預計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9億元,增長2.7%。抓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落實招商引資項目72個,完成投資54.51億元。“三爭”工作成效明顯,爭取國家級政策2個、自治區級政策8個;爭取各級各類資金7.66億元,完成自治區、市級任務的141%;爭取各類項目97項,獲批資金6.88億元。電商物流配送體系初步建立,網上交易額達1.5億元,增長12.5%。
惠農區惠農區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8年,惠農區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煤炭地質博物館布展有序推進,成功創建自治區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舉辦全區性體育賽事8起。

教育事業

2018年惠農區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通過“教育信息化達標縣”評估驗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代表自治區順利通過國家復檢。實施“金秋助學”工程。

醫療衛生

2018年惠農區在全市率先推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工作模式,讓民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遠程診療疑難病例人數800餘人、民眾滿意率達90%以上。燕子墩中心衛生院獲批國家級民眾滿意鄉鎮衛生院。全力做好公共衛生工作,紮實做好乙腦、非洲豬瘟等重大疫情防控工作。

社會保障

2018年惠農區聚焦富民增收,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80%,1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紮實推進,搬遷安置生態移民1076戶491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76戶1145人,建成扶貧車間、養殖園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海燕村環境面貌明顯改善。深入實施幫扶解困行動計畫,完成8348人幫扶解困任務。
惠農區惠農區
2018年惠農區大力促進就業創業,新增創業實體1109個,創造新崗位2979個,新增城鎮就業890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9%。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城鄉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101.5%、100.68%。積極探索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建成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20個,老年活動中心啟動運營。

基礎設施

2018年惠農區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節能改造老舊小區既有建築8萬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2.1萬平方米,創建規範化物業小區5個,完成紅果子片區、河濱家屬區供熱管網提升改造工程,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加快推進“城市雙修”工程,實施東大街商圈及市第一人民醫院周邊夜景亮化、街景改造和老舊小區照明工程,階段性完成大武口—惠農連線線兩側環境綜合整治等項目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啟動實施特色小鎮、美麗家園試點村、美麗小城鎮建設,成功承辦自治區特色小城鎮培育建設工作推進會,東永固村與浙江安吉縣魯家村簽訂美麗鄉村結對共建協定。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實施5個美麗村莊和43個一事一議項目。京藏高速改擴建工程、紅禮黃河大橋等重大交通項目加快推進,惠農濱河大道延伸段等建成通車,包銀高鐵在我區設站。
惠農區惠農區

交通運輸

包蘭鐵路、京藏高速公路和109、110國道以及濱河大道橫貫全境,是寧夏與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進行經濟交流合作的主要通道和交通要塞。
石嘴山市公交線路:
1路車(火車站——汽車站) 公交1元無人售票
2路車(黃金水岸——鋼廠) 公交六站以內1元,以外2元
3路車(汽車站——國電太陽能) 有人售票1.5元
5路車(銀河苑——電廠) 無人售票1元
6路車(石嘴山黃河大橋---惠冶鎂業公司) 有人售票(無固定站點)
8路車(區政府——馬家灣) 有人售票2元,月票60元
10路車(濱河新區——二礦) 無人售票1元
107路(濱河新區——化工廠)有人售票,全程17公里
109路車(濱河新區——市三小)無人售票1元
108路車(惠農區汽車站——申銀特鋼)無人售票2元

歷史文化

惠農區人文地理獨特,距5A級風景沙湖50公里,西夏王陵100公里。境內有眾多古老文化遺址和風景優美的獨特自然景觀,西夏遺址、長城雄關、賀蘭山岩畫記載著古老的文化和歷史淵源;黃河濕地和萬畝紅柳園形成了塞上江南的奇異景色;省嵬古城遺址和古生物化石向人們揭示了這片古老土地的蒼桑歷史。
石嘴山惠農區東大街夜景石嘴山惠農區東大街夜景
有西夏時期建造、後毀於地震的省嵬城遺址;有2000餘幅千姿百態,形象逼真的秦漢以前的賀蘭山岩畫;有逶迤壯觀的明長城遺址和珍貴的長城“錯位”地質資料;有明初永樂年間的古城堡遺址;更有距今3萬年至15萬年的犀牛、大象、野豬、大角鹿、盤羊、獵狗及虎、狼等20多個種屬的古生動物化石資料;白虎洞、羅家園居高臨下,盡覽全區風貌,留下了許多古老而神秘的傳說;境內封育的四合木更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殘遺瀕危珍惜植物,被譽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貓。寧夏境內集中連片的生長區僅存於石嘴山區最北端的麻黃溝。濃郁的回鄉風情和賀蘭山自然景觀構成了旅遊資源的主要特點,位於石嘴山區河濱工業園區的恆力生態鹿業科技園,以開發西部生態環境為根本,已圈養鹿460餘頭,年接待遊客5萬人次。黃河中的三角洲——萬畝紅柳園,依山傍水,景色怡人,更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風景名勝

石嘴山石嘴子公園
石嘴子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惠農區,黃河邊巍然挺立著如嘴巨石,俗稱石嘴子,此處即石嘴山地名來歷,歲月滄桑,雄風依然。惠農區地處寧夏最北端,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南與平羅縣接壤,北與內蒙古烏海市相連,地理位置優越。
石嘴山市惠農區石嘴子公園於2006年7月20日開工建設,2007年6月15日竣工。公園沿黃河西岸呈帶狀分布,南起煤業橋,北至石嘴子,南北長7000米,東西寬50—200米,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公園採用了現代開放式園林的模式進行設計,集防汛、生態、旅遊、休閒、愛國主義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同時將石嘴子文化和黃河古渡金羊毛文化作為設計的主線,以彰顯公園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石嘴子公園重點圍繞“三條主線、三個廣場、三個船型碼頭、六處水面、六個出口”進行建設。“此外,公園內還布局建設了吊橋、曲橋、閣、亭等功能性設施以及船帆、旗桿、花架、榕樹等裝飾性工程多處。
石嘴山石嘴子公園石嘴山石嘴子公園
石嘴山區四合木保護區
四合木具有極高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價值,是一部非常珍貴的天然史書。對於研究物種的四合木,蒺藜科,落葉小灌木,高30-50cm。多分枝,偶數羽狀複葉,小葉2枚,無柄,花4瓣,白色或淡黃色。蒴果4深裂,裂瓣微彎曲。是中國特色有孑遺單種屬植物,草原化荒漠的建群種之一,為強旱生植物。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殘遺瀕危珍稀植物,被學術界評價為亞洲中部漠區的特徵屬,被譽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貓”。其分布範圍非常狹窄,在世界範圍內零星散見於俄羅斯、烏克蘭部分地區,集中連片生長的四合木僅存於石嘴山區最北端麻黃溝周圍起源和變遷,探索物種發展的多樣性及其就地保護,維護生態系統平衡。防治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我國荒漠地區的生活環境和探索荒漠地區可持續發展途徑具有重要的價值。國家林業總局已將四合木列入第二批野生珍稀植物名錄。
石嘴山區四合木保護區石嘴山區四合木保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