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尼(學者教授)

惠特尼(學者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伊萊·惠特尼(Eli Whitney),美國發明家,發明惠特尼軋花機、臥式銑床,等推動了生產標準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惠特尼
  • 外文名:Eli Whitney.
  • 國籍:麻薩諸塞州
  • 出生地:麻薩諸塞州
  • 出生日期:1765年12月8日
  • 逝世日期:1825年1月8日
  • 職業:美國發明家
簡歷,學者教授,主要成就,

簡歷

惠特尼(Whitney. Eli)美國發明家。1765年12月8日生於麻薩諸塞州西博羅;1825年1月8日卒於康乃狄克州紐哈芬。惠特尼是美國人中心靈手巧的設計製造小件產品的典型。他活象是馬克·葉溫一個世紀後在小說“亞瑟王朝中的康乃狄克人”中創造的那個美國佬。惠特尼擅長於製造和修理機械裝置,憑藉他的技能掙得一些錢,幫助他念完了耶魯大學。惠特尼於1792年畢業之後,以教師的身份,抱著學習法律的願望旅行到了喬治亞州薩凡納。在那裡他遇到一位革命軍將軍的寡婦納撒尼爾·格林夫人。當他學習法律時,格林夫人把他介紹給一些關心棉花行業的紳士們。對南方說來,棉花是發財致富的東西,但要把棉花纖維和棉籽剝離開耿卻是很困難的。可是惠特尼認為,製造一種有金屬鉤齒的裝置來做這項工作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1793年4月,他發明了軋花機,即金屬鉤齒穿過條板,並使之纏在棉花纖維之中,最後把棉花纖維剝離出來。一台軋花機每日能軋花五十磅。這樣一台軋花機造成了罕見甚至是災難性的後果。奴隸制度在美國,尤其在南方正逐漸走向衰落,因為奴隸制度在經濟上無法超越自由勞動和機器的結合。軋花機使種植棉花成為一項利潤極大的生意,對於種植園主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奴隸制復活、發展和加強了,南方寧願進行戰爭而不願和平地放棄其“特有的制度”。如果沒有軋花機,美國的內戰或許也不會爆發。當南卡羅來納州的立法機關授與惠特尼五萬美元獎金之後,惠特尼返回新英格蘭從事軋花機的製造。然而,軋花機是如此易於製造,其原理又是如此易於領會,以致惠行尼為了保護其專利權用去了他的全部獎金和利潤,結果在經濟上無一所獲。惠特尼是1900 年建立的美國偉人紀念館的首批成員之一。

學者教授

惠特尼(Patrick Whitney)教授是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設計學院(Institute of Design,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院長,同時他還是Steelcase/Robert C. 設計部門的特聘教授。
作為白宮設計委員會的一員,曾任美國設計中心主席並於1995年獲“總統設計獎”,現任ID院長的惠特尼先生對設計的理解是:設計是人類創造產品的一門藝術。他一直致力於對設計本身加以改良和完善,並且始終堅持“功效重於樣式、實質大於形式”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惠特尼一直致力於對設計本身加以改良和完善,他始終相信功效重於樣式、實質大於形式。他倡導“人本設計”(human-centered design),其精髓就在於發掘人類自身運用科技的方法,而非科技本身發揮效用的方法。“‘用戶為本’(User-centered)並不是刻意討好客戶,”惠特尼說,“你要去觀察他們真正在做什麼,而不是說什麼。”

主要成就

美國白宮設計委員會委員;
美國設計中心(ACD)主席;
美國計算機協會人機互動興趣小組(ACM-SIGCHI)顧問;
設計類多項大獎評判委員會委員;
曾作為評審出席1995年美國總統設計大獎的評定活動;
主持在美國成功舉辦的ICOGRADA會議,在該次會議上首次正式提出了設計應當以用戶為中心的先進理念(1978年):
作為美國設計周刊編輯,惠特尼發表多篇關於設計話題的文章,同時他還著有《資訊時代下的設計》(1984年第一版正式發行)一書,讓整個歐美設計界產生了巨大的反響;也讓歐美所有設計師產生了思想理念的重大突破。
作為多家國際巨頭公司(如:麥當勞公司、奇巴設計公司(Ziba)、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和Aetna公司)的顧問,惠特尼倡導把設計引入商界,鼓勵企業把商業策略和設計方法融為一體,因此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同樣有著傑出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