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海外僑團,港澳台,東南亞,歐美,客家聚居地,懇親大會,
歷史沿革
惠州是廣東省歷史名城。1990年在區內出土的一窩近30個恐龍蛋化石,證明7000萬年前,這裡已是陸地沼澤地帶。迄今為止,全市考古發現山崗遺址、古窯址等古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其出土文物說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即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屬傅羅縣(治所在惠東梁化鎮)、龍川縣,隸屬南海郡。
隋初撤梁化郡,開皇十年(590年),在榆山(今中山公園)設立循州總管府,治歸善縣,轄歸善(治所在惠城區東北,含惠陽區、惠東縣)、博羅、河源、新豐、興寧、海豐六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改龍川郡,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興寧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循州總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轄歸善、博羅、海豐、陸安、河源、石城、興寧七縣。唐嗣聖元年(684年)改為雷鄉郡,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雷鄉縣(今龍川縣城北)。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海豐郡,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雷鄉、興寧六縣。唐乾元元年(758年)復循州,轄歸善、羅陽、海豐、河源、雷鄉、齊昌六縣。
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3月,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州為惠州,自此有了「惠州」之稱。1120年賜名博羅郡,1133年復名惠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稱惠州路,仍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四縣。
1368年(明洪武元年)設惠州府,至清末民初。
清雍正九年(1731年),惠州府轄歸善、博羅、海豐、陸豐、河源、龍川、長樂、興寧、和平、長寧、永安11縣及連平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長樂、興寧劃歸嘉應州,惠州府轄九縣一州,直至清末。此即“惠州十屬”,今海外惠州社團一直沿用。
1959年3月撤銷惠陽專區,惠陽縣(含惠城)隸屬廣州;年底隸屬佛山專區。
1963年7月恢復惠陽專區,專屬駐惠城,轄惠陽、博羅、河源、連平、和平、龍川、紫金、寶安、東莞、增城、龍門等11縣。
1970年10月,惠陽專區改稱惠陽地區,轄惠州市(縣級)和惠陽、惠東、博羅、河源、連平、和平、龍川、紫金、寶安、東莞、增城、龍門等13縣。1979年3月,撤銷寶安縣,成立深圳市。1983年12月,惠陽地區轄惠州市和惠陽、惠東、博羅、河源、連平、和平、龍川、紫金、東莞、海豐、陸豐等12縣市。1985年9月東莞撤銷設市(縣級)。
海外僑團
港澳台
僑港惠州同鄉總會 惠州十屬公會 台北市惠州同鄉會 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
香港廣東汕尾同鄉總會 澳門海陸豐同鄉會
東南亞
馬來西亞雪隆惠州會館 美羅惠州會館 吉隆坡沙叻秀惠州會館
歐美
雪隆客屬總會及其屬下團體 南洋客屬總會 印尼勿里洞客屬惠州會館
舊金山客屬惠州會館 崇正總會 加拿大安省惠東安會館
客家聚居地
主要聚居地:
韶關市(新豐縣)
深圳市(龍崗區)
懇親大會
世界惠州同鄉懇親大會由新加坡惠州會館發起,旨在全世界聯繫鄉親,敦睦鄉誼,增強凝聚力。由世界各國及地區的惠州屬僑團、社團組織和“循州”(惠州古稱)各地。
1994年4月由新加坡惠州會館發起,先後在新加坡、惠州、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汕尾舉行;1998年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懇親大會上,決定由原來的每兩年修改為每三年舉行一次。每一屆盛會的舉辦,均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海外惠州古籍社團的積極回響;大會一貫堅持親善、敦睦、聯誼、共進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