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塬畔

惠塬畔

惠塬畔自然村位於甘肅省鎮原縣廟渠鄉街道北部,距廟渠鄉集市中心僅300米,距廟渠國小僅200米,全村共約300戶,總人口1300餘人,勞動力900人,土地面積1700畝。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土壤主要為黃綿土,耕地面積950畝,土地資源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蔬菜生產的自然條件,農業主產小麥、玉米、馬鈴薯等,土特產植被有黃花菜、杏、苜蓿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惠塬畔自然村
  • 外文名稱:Hui yuan pan
  • 別名:惠塬畔
  • 行政區類別: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廟渠鄉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地區
  • 政府駐地:廟渠鄉人民政府
  • 電話區號:0934
  • 郵政區碼:744509
  • 面積:1.1萬平方公里
  • 人口:1300(2009年)
  • 方言:西北固原方言、關中方言
  • 氣候條件:北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天恩寺、石崆寺、原峰山等
  • 機場:慶陽機場
  • 車牌代碼:甘M
地理位置,百度地圖,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草藥資源,水能資源,人口民族,基本情況,民族分布,交通設施,特色產業,黃花菜,杏,核桃,其他土特產,鎮原酒席,十三花,八挎五,十全席,家鄉美食,攪團,麻花,饊子,旅遊,

地理位置

百度地圖

惠塬畔自然村地理位置
惠塬畔自然村位於甘肅省鎮原縣廟渠鄉街道北部,距廟渠鄉集市中心僅300米,距廟渠國小僅200米。
惠塬畔到附近鄉鎮的距離
廟渠鄉(1.44km)、馬渠鄉(5.69km)、三岔鎮(13.02km)、武溝鄉(12.32km)、方山鄉(14.44km)、開邊鎮(17.8km)、孟壩鎮(20.65km)、演武鄉(24.74km)、孟塬鄉(22.63km)、殷家城鄉(29.79km)。

地貌

惠塬畔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區,是隴東黃土高原的主要組成部分,境內山川塬兼有,溝壑縱橫,梁峁起伏。。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點海拔1767米,最低點海拔1011米,相對高差756米。屬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區,境內山塬兼有,

氣候

惠塬畔自然村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7.5-9.5℃,年平均降水量450-580毫米,無霜期140-180天,日照充足,雨量適中。

水文

惠塬畔自然村共擁有2條天然水源,2個地下水井,一個水管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惠塬畔自然村盛產磚瓦用的粘土,該村目前已擁有2家磚瓦廠,建築用向全縣供應。石油分布在惠塬畔比較少,2004年只在位於該村東南區域發現少量石油後暫未發現更多餘油。

草藥資源

惠塬畔自然村地理條件優越,野生家種藥材多達300餘種,且皆品質優良,多屬國內醫藥行業及藥廠首選用藥,如黨參黃芪當歸板藍根甘草、柴胡均屬於行業大有量大宗品種,且大部分為藥食兩用,用量之大可想而知,產量均占全國總產量的0.7%-2%,且儲存交易方便。

水能資源

2003年是惠塬畔自然村的一個分水嶺。2003年前,水資源匱乏,吃水太難,加上連年旱災,百姓受災。2003年後,降水量增加,水庫儲水量倍增。目前該村轄區內擁有2條自然水源,2個人工地下水井,一個水管所。

人口民族

基本情況

全村共300個農戶,1300口人,其中男性712人,女性588人。有育齡婦女461人,其中重點管理對象101人,黨員13人,其中農民黨員4人,機關黨員9人,有女黨員2人。

民族分布

惠塬畔自然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為回族維族赫哲族等。

交通設施

主路共有3條,從水管所至廟渠國小的縣路為橫線,縱向共有上中下3條主路,均為土石平鋪路段。上路段沿水管所至惠塬畔行政村碾場中心,路面較窄,車輛行駛較為不便。中路段沿1號居家至惠塬畔行政村碾場中心,路邊較寬,可供挖土機行駛,路段中央有1米多高的土坎,較為危險。下路段沿廟渠國小至惠塬畔行政村碾場中心,路邊最寬,交通好,唯一不足是路段中央也有1米多高的土坎。

特色產業

黃花菜

廟渠鄉素有“黃花之鄉”的美譽,而惠塬畔自然村作為離集市最近的村委,其黃花、杏子實現了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惠塬畔自然村目前黃花菜年產量約達到16噸,是省內外最受歡迎的黃花菜之鄉的首選之地。

惠塬畔自然村依靠深山和水溝,從野生杏樹到人工嫁接杏樹,種類繁多,現在已經形成杏樹採摘產業,杏子樹8920株,年總產9噸,產值達13萬元,且數量逐年增長。未來預測,村委將結合杏的特性,加強青杏的再加工、杏鋪的加工、杏核的再加工等產業鏈。

核桃

核桃樹也是惠塬畔自然村的特產之一,小而脆,汁多皮薄,是惠塬畔核桃的特色,老人就算沒有牙,也可以用兩手輕輕擠壓,便能打開核桃。幾乎家家戶戶都有1到3棵核桃樹。核桃樹體型龐大,往往占據很大面積,許多核桃樹多存活在山裡,平原處較為少見。惠塬畔自然村的核桃共分兩種,一種為小核桃,一種為尖嘴核桃(嫁接型核桃)。
惠塬畔

其他土特產

葡萄、李子、蘋果、水梨、海紅、桑、西瓜等。
惠塬畔

鎮原酒席

鎮原縣酒席比較盛行,各地基本相似。白事(喪葬事)多用九魁、十齣一等單飯酒席;喜事(婚、壽、滿月等)多用十全等雙飯酒席。十三花席,紅白事均用,為上等宴席。縣上近代出名廚師有張國俊(外號張五背鍋)、段五銀及秦有珍等。
通用碟果有十二個,即肉菜碟子四個(排骨、旋肉、雞蛋、瘦肉或肝子);水菜碟子四個(鹿角、帶絲、十香菜、苤藍絲等);乾果碟子四個(白爐、紅爐、瓜子、花生)。唯十三花席中,另加一虎頭酥或白沙糖碟子、共十三個。擺法是左骨,右旋;左雞,右肝;左十香,右苤藍;左鹿角,右帶絲;口瓜子,掌花生;左前角和右后角爐食;中間為白沙糖或虎頭酥全盤。現就十三花、八挎五、十全席的操作與端法略述如下:

十三花

大菜十三個為主,小菜八個為佐,饅頭四回,端菜十七趟。先單上菜,每上一道大菜,接著上一道小菜,各上八次,俗稱“風攪雪”。最後總上五道大菜。即: ①紅肉(碟裝大菜),有三種做法:一為兩撇(酥肉、條子肉);二為三溜子(白雞蛋、燒肉、酥肉各一溜);三為四合頭(蛋黃、蛋白、燒肉、酥肉合放)。② 肋脊肉(碗裝小菜),切成絲或片炒之。③ 雞肉(碗裝大菜),有清燉、黃燜、囫圇等種。④ 蹄花(碗裝小菜),或腰花、耳脆。⑤ 丸子(碗裝大菜),有膘丸,糯米丸、酥丸、雞丸、洋芋丸等。⑥ 肚絲(碗裝小菜),酸辣加蒜。⑦三仙蜂蜜肉(碗裝大菜),蜂蜜調肉回籠幾次。⑧夾三肉(碗裝小菜) ,雞餅裹酥肉,油鍋炸熟。⑨骨頭肉(碗裝大菜),將白骨肉塊放入蛋清加麵糊糊中,掛袍油炸。⑩蜜汁骨肉(碗裝小菜),蜜餞掛袍肉。⑾肘子(碟裝大菜)。帶饃。⑿冰糖肘子(碗裝小菜),大肉塊加白沙糖等佐料,上籠後撒冰糖。⒀甜盤子(碟裝大菜),糯米飯上加桂花、蜂糖、百合等,上籠蒸之。帶饃。⒁雞雜(碗裝小菜)。⒂筍煎肉(碟裝小菜)。帶饃。⒃肋脊或雞馬肉(碗裝小菜)。 ⒄五圍子(總端五菜,有東坡、粉餅、炒粉、苜蓿湯、白米飯)。帶饃。

八挎五

八個行菜,五個坐菜,共十三道菜。即:①紅肉(碟)。②肋脊肉(碗)。③ 雞肉(碗)。④肚絲(碗)。⑤ 丸子(碗)。⑥肘子或蹄子(碟)。帶食饃。⑦耳脆(碗)。帶饃。⑧甜米飯(碟)。帶饃。 ⑨ 五圍子(與十三花五道菜同)。帶饃。

十全席

十個大菜為主,佐以數道小菜,即: ① 紅肉(碟)。 ② 肋脊肉(碗)。 ③ 雞肉(碗)。④腰花(碗)。⑤ 丸子(碗)。⑥肚絲(碗)。⑦耳脆(碗)。⑧蹄子(碟)。帶饃。⑨糖煎山藥(碗)。⑩筍煎火腿肉,或魚肉,或三仙蜂蜜肉(碟)。帶饃。⑾甜米飯(碗)。⑿涼拌肉(碟),帶饃。⒀五圍子(五道大菜同十三花),帶饃。
鎮原酒席鎮原酒席
宴席斟酒,除按規矩三次外,多少不限。安席後斟酒開始,上大菜斟酒一次,上小菜斟酒一次,上冷盤斟酒一次。
本縣黃酒,以三岔、殷家城、方山、廟渠惠塬畔自然村、馬渠等後山地區最好,質純味美。殷實人家黃白二酒齊上。加十三花,為憨厚宴席。
農村仍沿用舊有的席習。機關單位已改舊習,減少中間繁瑣程式,喝酒時酒菜一齊上,吃飯時饃菜一齊上。

家鄉美食

攪團

攪團是惠塬畔人家常飯食之一,用料普通,製作簡單,富有傳統風格。其用雜糧蕎麥、玉米、高粱、麵粉摻以適量麥粉,或者純用小麥麵粉製作。製作時,先取少量麵粉,攪成糊狀,謂之“面絲”,將“面絲”倒入開水鍋中 (水要適量),燒煮沸,再取麵粉邊倒入邊用擀杖攔攪,直至無生面塊時,氽入適量開水,蓋鍋,燒煮,待熟時停火,再次用擀杖攪拌,待鍋內麵團凝為一個整體時即可出鍋。在食用上也很講究,其一是佐以鹹菜、蒜泥、醋調汁用之;其二是以臊子湯澆之,謂之“葷油攪團”。惠塬畔人有在臘月三十早飯食用攪團的傳統,謂“糊窮窟窿”,寄託了人們渴望幸福生活的一種美好願望。如今,昔日農民飯桌上的攪團堂然登上了賓館酒店的餐桌,成為一道極具特色的風味小。
攪團攪團
至於攪團這個飯食是怎么來的,無從考證。傳說中是諸葛亮當年在西祁屯兵的時候(西祁就是今陝西的岐山縣),因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閒無事,就在那裡大力發展農業,以供軍糧充足。老吃慣了地方的麵食,軍中都很厭倦了,也是為了調節軍隊士兵的想家情緒;於是諸葛亮就發明了這道飯食。不過那時的名字不叫攪團,而是叫水圍城。

麻花

麻花是漢族特色小吃,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制而成,形容衣褲等因磨損而要破的樣子。我國各地麻花有天津麻花,山西稷山麻花,陝西鹹陽麻花,湖北崇陽麻花,蘇杭藕粉麻花,惠塬畔麻花等。其中天津以大麻花出名,山西稷山麻花以油酥出名,惠塬畔以長麻出名,蘇杭藕粉麻花以原始工藝出名,而湖北崇陽以小麻花出名。
麻花麻花
麻花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熟即可。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小麻花熱量適中,低脂肪。既可休閒品味,又可佐酒伴茶,是理想的休閒小食品。在東北地區,立夏時節有吃麻花的古老習俗。在惠塬畔自然村,往往是春節期間有吃麻花的習俗,並且是桌上高品。
麻花因其製作簡單,食用方便,被歷來的文人墨客大加讚譽。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就曾定有一首讚美麻花的詩,《寒具詩》:“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饊子

饊子是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惠塬畔饊子以麥面為主料,多為春節飯桌上的必備佳品。

旅遊

窯洞文化。土炕文化。黃酒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