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湖南長沙湘江之畔的嶽麓書院門前的一幅對聯。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即楚材晉用的典故。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本為孔子盛讚周武王時期人才鼎盛局面。

基本介紹

出處,辨析,引用,

出處

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即楚材晉用的典故。
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本為孔子盛讚周武王時期人才鼎盛局面。
惟,語助詞,沒有意義。這句相當於“楚有才”,“惟”並不是簡單的和“唯”對應的。
至於“斯”,是這裡的意思。

辨析

集句為聯,最著名者,莫過長沙嶽麓書院聯。嶽麓書院大門聯即為: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該聯作者在許多聯書中均署名袁名曜,其實還有一位張中階,所以此聯應是兩人合撰之作。因袁名曜名頭大得多,嘉慶進士,嶽麓書院山長,故張名為袁名所掩。
該副集句聯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後此句演變為成語“楚材晉用”,沿用至今。下聯語出《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不少讀者乃至一些新聞媒體對嶽麓書院的這副門聯有些誤讀,關鍵在於對“惟”字的理解。今天,“惟”的解釋,一般為“唯一”,“只有”,但在此處,卻非此義。據《辭海》關於“惟”字的第四種釋義為:語首助詞,無義。《論語》:“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所以,上聯的正確解釋就是“楚有材”,而非“只有楚有材”。否則,我們湖南人也太目空一切了吧。

引用

清嘉慶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嶽麓書院山長。門人請其撰題大門聯,袁以“惟楚有材”囑諸生應對。正沉思未就,明經(貢生的尊稱)張中階至,眾人語之,張應聲對曰:“於斯為盛”。這幅名聯就此撰成。
上聯“惟楚有材”,典出《左傳》。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本為孔子盛讚周武王時期人才鼎盛局面。全聯的意思或可理解為;楚國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嶽麓書院更是英才齊聚之會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