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波瀾今猶在

湘水波瀾今猶在

《湘水波瀾今猶在》主要內容:欸乃一聲萬舟輕;湘水餘波東引去;惟楚有材斯為盛;活水源頭本清潔。

基本介紹

  • 書名:湘水波瀾今猶在
  • 出版社: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 頁數:303頁
  • 開本:16
  • 品牌:湖南教育出版社分
  • 作者:書屋雜誌編輯部
  •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2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571489, 753557148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書屋文叢創刊十多年來,共發表三千多篇美文,記錄了中國知識界在世紀之交開拓前行的足跡。湘水波瀾今猶在,《湘水波瀾今猶在》由書屋編輯部編著,《湘水波瀾今猶在》包括:欸乃一聲萬舟輕;湘水餘波東引去;惟楚有材斯為盛;活水源頭本清潔。

圖書目錄

第一輯 欵乃一聲萬舟輕
龔橙與魏源
我的高祖父曾國藩
湘學復興導師鄧湘皋
——《南村草堂詩抄》漫筆
天地《挺經》
盛名之下的《湘軍志》
第二輯 湘水餘波東引去
蔡鍔:不爭主角爭人格
粱啟超與“瀏陽二傑”
洪憲鬧劇。楊度。帝王術
“驚人事業隨流水”:甘當配角的黃興
——謹以此文紀念中國同盟會成立一百周年
重讀宋教仁
“好人”還是“好官”
——譚延豈詩歌世界中的溫情與世情
第三輯 惟楚有材斯為盛
從名山之約到雪恥之盟
百年舊檔付梨棗
燸家氣象 吟客情懷
“夜門兀自無人閉”——楊樹達先生晚年的困惑
楊樹達與陳寅恪的交誼
向達先生四十年祭
厚道還是霸道:楊昌濟與“湘中二楊”
——讀《達化齋日記》及其他
汜馬雍先生
長沙明德學堂對辛亥革命的貢獻
第四輯 活水源頭本清潔
長者的風範
平常的沈從文
晨鐘暮鼓八十年
瀟湘地,湖南人,霸蠻茶
編後記

文摘

鄧湘皋自己並沒有標榜過什麼“沅湘學派”,這是梁啓超就其所輯《沅湘耆舊集》等書而得出的結論。他平生也不致力於疏解經義或撰成什麼高頭講章,他是通過詩文、整理文獻與平時的思想言行來產生影響。編纂《船山遺書》是為復興湘學奠基;輯述《(楚寶)增輯考異》是繼往開來,激勵後人發揚優良傳統;輯錄“《資江耆舊集》《沅湘耆舊集》……其宗旨皆在鉤沉蔸逸,以備為貴,而於編中作者大率各系以小傳,蓋徵文而征獻之意亦寓焉”(梁啓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於湖南文獻搜羅最博,以獨力私撰道光《寶慶府志》《武岡州志》,最稱精審”(梁啓超:《說方誌》)。以及撰述《明季湖南殉節諸人傳略》等等,其中“先民、遺民、從臣、遷客及勝朝耆舊諸傳,尤多可歌可泣,為史所遺之人,蓋楚故也,而天下之大文系焉”(姚瑩:《南村草堂文抄序》)。《清史列傳》本傳中說他“巋然稱楚南文獻者,垂三十年”,其《南村草堂文抄》時論比之全祖望《鮚琦亭集》。他的這些工作,除了具有表彰宋明先烈,提倡民族氣節的意義之外、都出於“經世”這一總的目的。以史為鑑,本來就是經世學的重要內容。曾國藩在請教唐鑒“經濟宜如何審端致力”時,唐就回答說:“經濟不外看史。”梁啓超說:“自將《船山遺書》刻成之後,一般社會所最歡迎的是他的《讀通鑑論》和《宋論》這兩部書……他有他的一貫精神,借史事來發表;他有他的特別眼光,立論往往迥異流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在推翻滿清帝制時,曾國藩大遭革命黨人詬罵,但對他在金陵重刊《船山遺書》,章太炎亦說“既振旅,始為王而農行遺書,可謂知悔過矣”(《檢論雜誌》)。實則沒有鄧湘皋編纂在前、對曾國藩及湘學界已產生很大影響,也就不會有曾氏兄弟的重刊;曾國藩是很具有經世思想的人,倒不是在打敗太平軍後的“悔過”。“至(鄧湘皋)議建會城前後五忠祠及邵州前後五忠祠,尤欲舉貞忠烈士為邦人勸,俾各動其忠義之心,用意尤深且遠焉”(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這些祠所祀的,都是宋明末寧死不屈的湖南先烈,當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失敗,有識者深感國家民族危亡之際,對激勵民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然產生很深遠的影響。
鄧湘皋“自甫掇科名,即已厭薄仕進,冥然有志於古之作者”(曾國藩:《墓表》)。雖然他在開頭也不得不走當時讀書人的共同道路,曾經去考過進士,但他對科舉實很厭煩。《詩抄》卷四有一首他在嘉慶十九年寫的《將赴禮部試,有勸余為科舉之學者,作此示之》:“零落殘脂久不施、安排新樣學蛾眉……區區璞玉頻遭刖,無術栽他衛足葵。”既然久不屑於章句,落第便是自然的了。
P22-23

後記

“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王閩運這副對聯常被引用,湘人言湘自有一番氣概,較之錢基博先生的他人言湘要來得地道。從蠻楚之地到理學大省,湖湘文化的特質不言自明,誠謂淵源有自,綿延不絕。近代以來,得時世之運,起人物之興,挽人傑地靈之勢,延儒教之脈,經世致用與禮義廉恥並存,波瀾涌動,自成一格;究人天之際,守千年之宗,攬船山之神,復湘學之魂,成沅湘一派,古文與今文之學同興,不輸浙東、江右。“唯楚有材,於斯為盛”,當仁不讓矣。
湖湘文化守宋明理學之正派,王船山續接助長,陶澍肇始其興,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順其勢力,宋教仁、蔡鍔推波助瀾,毛澤東、劉少奇則和其韻,成事有餘裕,家國有情懷,起衰振弊,摧枯拉朽,開出了一片新天地,他們的事功與人格確是湖湘精神的典範,替湖湘文化的核心價值作了最佳的詮釋。另一線索,則是湘學的復興。梁啓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奉“鄧湘皋為湘學復興導師”,並進一步指出:“彼全謝山(祖望)之極力提倡浙東學派,李穆堂(紱)之極力提倡江右學派,鄧湘皋(顯鶴)之極力提倡沅湘學派,其直接影響於後輩者何若?間接影響全國者何若?斯豈非明效大驗耶?”由鄧湘皋起,湘學迎來了王船山之後最輝煌的時期,魏源、鄒漢勛、何紹基等異軍突起,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亦政亦學,成績斐然。從“名山之約”到“雪恥之盟”,王先謙、葉德輝洗湖湘經學之陋,楊樹達、曾運乾改“外行不入格”之羞,其中余嘉錫以目錄版本學驚世,可謂修成正果。從章太炎先生謂“三王不通國小”,到“湖南前輩於國小多粗粗,遇夫(楊樹達)獨精審,智殆過其師矣”的讚嘆;曾運乾去世之後,楊樹達悲慟不已,“湘中學者承東漢許、鄭之緒以國小音韻訓詁入後進而治經者,數百年來星笠一人而已”。湘學之學,氣候在此。
陶澍以來,清兩江總督歷來為湘人之“禁臠”,曾國藩、左宗棠、曾國荃、劉坤一、魏光燾等一線而下,握權重鎮、威震四方。陶澍因勢利導,改造鹽制,釐清稅務,除弊興利,實施海運與漕運並舉,招招新穎、務實,非同凡響。其幕僚林則徐、魏源等則是影響中國現代觀念的開創性人物,之後的郭嵩燾識見高遠,迥異時世,端賴前輩的澤被,有記可查。道、鹹之際崛起的湘人精英,多受陶澍之惠,湘學復興也由此而發。及至“無湘不成軍”,甚或“無湘不成國”,都有陶澍之潛移默化之所在。毫不誇張地說,若百年近代史以湘人為中心,溯源追思,該推至陶澍處,而非後來所言的1840年鴉片戰爭始的。其後,內有左宗棠用兵西北,敢叫春風度玉門,外有曾紀澤肆力斡旋,據理抗爭,內外用力收復伊犁,保全疆土;庚子之變,劉坤一與張之洞倡立“東南互保”,風聲所及,全國景從,守得半壁江山,保存國脈。及至清末,湘人仍占據輿論主流位置,長沙時務學堂承前啟後,主張維新立憲,譚嗣同、唐才常、蔡鍔恰一時之選,影響深遠;作為學堂教師之一的湘人熊希齡成為橋樑式的人物,後至國民總理,首開幼稚教育,又創建紅十字會,全心盡力做慈善事業。黃興、宋教仁、譚人鳳、寧調元、禹之謨等則回響孫中山先生革命,在湘鄂兩省起事,為推翻專制、建立共和厥功至偉。同是湘人的楊樹達在評述此時風雲人物的為學時,大力推崇譚嗣同、宋教仁、蔡鍔,此為湘學之賡續有人。還有王闓運、楊度師徒雖有瑕疵但不掩瑜,其學術成就有待公論。
民國時期,湘人可謂得天下之先,早期的現代政治實踐尤為可觀,第一部省憲把“聯省自治”推向高潮,幾年下來,有模有樣,有章有法,堪稱先進,以下憲政推演無不閃爍著湘人智慧的光芒。到四十年代“第三種力量”時期,左舜生領導的中國青年黨的作為,實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該人史冊的。惜至今左舜生文集不見出版,這方面的評價仍停留在佚事瑣聞上。
“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有趣的是,國、共兩黨的領袖都以曾國藩為楷范,都把曾的全集作為枕邊書。國、共的合作本基於中山先生的“方略”,是為常識,然而實當做個延展,把曾國藩作為合作的文化部分,從傳統文化之中推衍出雙方認定的價值觀來,從而在“同文”這棵老樹之上催生出新芽來。辛亥百年即將紀念,兩岸的學者可以來做這方面的工作。
除此之外,我還驚嘆於民國之後湘人的史學研究,向達、呂振羽、翦伯贊等為大家熟悉,周策縱、黃仁宇、吳相湘、左舜生等,隨著他們著作的出版,已被眾人共識,其中黃、吳兩位先是投筆從戎、再轉向史學研究,平地起高樓,多有收穫,十分了得。單就邵陽一地,蔣廷黻、李劍農、呂振羽三位很是可觀,蔣、李兩位的近代史至今仍無人比肩。另一驚嘆則是清末民初的新式教育無不凝聚湘人的膽識和作為,張百熙、范源濂、章士釗等都起到了主導作用,這一筆不可不記。
懸鏡自照,顧盼生輝。章士釗說湘人:“好持其理之所自信,而行其心之所能安;勢之順逆,人之毀譽,不遑顧也。”宋教仁則慷慨而言:“湖南之民族,堅強忍耐敢死排外性質之民族也。”沈從文曾自陳湘人辦事風格:成功了多半會急流勇退、掛冠而去;若失敗了,則必死無疑——湘人敢為天下先——又能退而求之如是,另一方面則是湘人與“叛徒”絕緣,敢作敢為,必作必為,一以貫之,死生以之。
“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這充分展示了“地氣剛堅、民風強悍”的人格特徵;“深中要款”,“大家之風”,這又與其人格特徵相映成輝的,可謂湘人之一體兩面。要之,則湘人可為、可贊、可驚、可嘆。 劉文華
2010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