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慾心理思想是指關於情感與欲望問題的心理思想。關於“情”主要有:(1)情的實質。《苟子·正名》:“情者,性之質也。”《樂記》認為情是性感物而動產生的。《素問·天元紀大論》:“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2)情的分類。《荀子·正名》:“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把情分為六種表現形式,是謂“六情”說,許多思想家持此說。也有隻提喜怒哀樂四情,劉智則提出:“心七層而其情有十,喜也、怒也、愛也、惡也、哀也、樂也、憂也、欲也、望也、懼也”(《天方性理·大成全品圖說》)。有的從情的基本傾向分兩大類,是謂“情二端”說。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於六氣”,而“喜生於好,怒生於惡”,“好物樂也,惡物哀也”。以好惡為基礎,其他都是派生的。朱熹以陰陽分為兩大類:喜愛欲發於陽,怒哀懼惡發於陰。王充以“凡人之有喜怒也,有求得與不得,得則喜,不得則怒”(《論衡·祭意》),分為兩極。董仲舒、韓愈以倫理道德為標準,把情分為上中下三品。(3)情的作用。《內經》提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情對健康的影響。苟子說:“心憂恐則口銜芻豢而不知其味”(《苟子·正名》),王夫之的“志於彼而不志於此者,則唯其所好惡者異也”(《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里仁》),則是情對知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