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理學史

中國心理學史

《中國心理學史》是2009年9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覺敷。本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自先秦至近代以來中國心理學思想的通史性著作。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心理學史
  • 作者:高覺敷
  • ISBN:9787107217340
  • 頁數:475頁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9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叢書名:中國文庫·哲學社會科學類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心理學史》的作者按照歷史順序選擇各個時期的重要思想家和重要著作,對蘊含其中的心理學思想進行挖掘和整理。第一編為先秦時期,主要分析了儒家、墨家和法家的心理學思想;第二編從秦漢至唐代,重點論述了王充、范縝、柳宗元以及《淮南子》中的心理學思想;第三編以宋明清三代諸多歷史人物為對象,探討心理學思想在三代的變遷;第四編則重點介紹了中國近代心理學的發展。《中國心理學史》出版後引起國內外心理學界的高度重視,至今仍有重要的影響。《中國心理學史》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本。

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編 先秦時期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章 孔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志意心理思想
第五節 智慧型心理思想
第六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二章 墨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志意心理思想
第五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三章 老莊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四章 孟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志意心理思想
第五節 智慧型心理思想
第六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五章 荀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志意心理思想
第五節 智慧型心理思想
第六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六章 韓非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緣道理以從事”的心物觀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二編 漢魏六朝時期的心理學思想
第七章 《呂氏春秋》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智慧型心理思想
第五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八章 《淮南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智慧型心理思想
第五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九章 董仲舒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志意心理思想
第五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十章 王充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智慧型心理思想
第五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十一章 劉劭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三節 智慧型心理思想
第四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十二章 范縝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形神關係論述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編 唐宋時期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三章 柳宗元、劉禹錫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柳宗元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節 劉禹錫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四章 韓愈、李翱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韓愈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節 李翱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五章 《關尹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心理的基本特性
第三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四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五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十六章 張載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十七章 王安石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智慧型心理思想
第十八章 程顥、程頤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志意心理思想
第五節 性習心理思想
第十九章 朱熹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基本觀點
第二節 知慮心理思想
第三節 情慾心理思想
第四節 志意心理思想
第五節 才能心理思想
第六節 性習心理思想
……
第四編 明清時期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章 王守仁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一章 王廷相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二章 李贄、方以智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三章 王夫之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四章 戴震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五章 劉智、王清任的心理學思想
第五編 中國近、現、當代的心理學
第二十六章 中國近代心理學
第二十七章 中國現代心理學
第二十八章 中國當代心理學
結束語
後記
修訂後記
序言
這本《中國心理學史》是作為教材在國家教育委員會的發動、組織和支持之下由一個編寫組寫出來的。
這本教材分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論述我國古代的心理學思想的演變。後一部分論述我國近代怎樣開始把西方的心理學引進來並得到一定發展而成為我國現代的心理學的情況。就時間講,前一部分從先秦時代一直到近代兩千多年之久,占全書大部分篇幅。後一部分至多也只包括不到一百年的史實。這兩部分論述的內容是顯然有所不同的。
因此,編寫組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把前後兩部分聯繫起來,統一起來。其實這個問題在此之前就已存在了,到了要寫一本完整的中國心理學史時,這個問題就顯得突出了。
這個問題要取得適當的解決,還得先從我國古代有關心理學這一問題說起。我國古代思想家關於心理學的看法或思想和西方古代的情況一樣,都是和他們的哲學思想混在一起,成為他們的哲學的一部分。所不同的是,西方古代思想家有不少人都有關於心理學問題的專著,而我國古代思想家則幾乎沒有,但論述有關心理學問題的專篇則有幾篇。因此,幾十年來,我國一般專業心理學者以及其他許多知道一點心理學的人似乎都覺得我國過去一直沒有西方心理學那樣一種比較有系統的研究。這樣的看法並不完全錯,因為事實確實如此。但有兩個問題。

創作背景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蘊藏有非常豐富的心理學思想。我國是世界心理學思想最早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可是,長時期來,“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人家”。對於中國心理學史,卻很少有人問津。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潘菽、高覺敷二位年屆耄耋的老教授的倡導下,經過全國有志於研究中國心理學史的同志們的共同努力,短短的五六年間,便發表了兩百多篇有關中國心理學史的論文,並出版了個人專著和集體“論文選”,這就為我們編寫《中國心理學史》這本供高等學校的心理專業、教育專業和哲學專業使用的教材,打下了必要的良好基礎。
本書的編寫大約經歷了三年的時間,前後召開了五次工作會議。第一次會議於1982年12月23日至28日在煙臺召開,討論制定“編寫大綱”的有關問題;第二次會議於1983年5月16日至20日在南京召開,草擬“編寫大綱”;第三次會議於1983年8月4日至10日在廬山舉行,討論通過“編寫大綱”,並確定各章節編寫的分工問題;第四次會議於1984年11月6日至12日在曲阜召開,討論教材初稿,並確定各編統稿的分工問題;第五次會議於1985年7月1日至20日在南京舉行,這是最後的一次定稿會議。

作品影響

1993年12月,該書獲得“第一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作者簡介

高覺敷(1896~1993),浙江溫州人。我國現代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