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鶴峰儺願戲》是2016年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恩施鶴峰儺願戲
- 作者: 章軍華 編校;朱恆夫 叢書主編
- 出版時間:2016年
-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7120884
《恩施鶴峰儺願戲》是2016年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恩施儺戲音樂,主要分為聲腔音樂和伴奏音樂兩大類。前者包括正戲聲腔、法師聲腔和小調諸種;後者主要以鑼鼓伴奏,俗稱“打鑼鼓"為主。恩施儺戲音樂體制又因地區的不同,而風格各異,如三岔壇儺戲、鶴峰儺願戲、紅土石窯儺願戲、利川儺戲、建始儺戲等。其中有代表性的當屬三岔儺戲和鶴峰儺戲,三岔儺戲音樂以祭戲聲腔...
《恩施鶴峰儺願戲》是2016年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儺戲是一種從原始儺祭活動中蛻變而成的戲劇形式,是原始宗教文化與戲劇文化相結合的孿生子。它既有祭祀的功能,又有審美的功能;它和世俗的戲劇演出不同,能將一個或數個村莊當成表演的場地,而在這地域中的鄉民往往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中國...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恩施鶴峰儺願戲》是2016年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儺戲是一種從原始儺祭活動中蛻變而成的戲劇形式,是原始宗教文化與戲劇文化相結合的孿生子。它既有祭祀的功能,又有審美的功能;它和世俗的戲劇演出不同,能將一個或數個村莊當成表演的場地,而在這地域中的鄉民往往既是表演者,...
早在140多年前,一個叫曹仁山的湖南人,將儺願戲帶到恩施石灰窯。經過百餘年的繁衍發展,恩施儺戲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傳代方式有嚴格的排行譜,以排行譜取法名來“論資排輩”。如今已傳至第14代。其演出範圍已覆蓋恩施、鶴峰、宣恩、建始等市縣。表演形式 恩施儺戲表演形式豐富多彩。行當有生、旦、...
鶴峯縣,隸屬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東南部,與湖南省毗鄰。總面積2868平方千米。鶴峯縣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涼夏熱、秋爽冬寒、雨熱同季、降水充沛、無霜期長。2023年末,鶴峯縣戶籍總人口210834人,常住人口17.44萬人。鶴峯縣古稱拓溪、容米...
鶴峯縣博物館先後獲得“全省文化先進集體”“全省十佳文博單位”“全省文物安全保衛工作先進集體”“恩施州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1997年被恩施州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成為湖北省首批實行免費開放的縣級博物館。2020年12月21日,鶴峯縣博物館被評為為國家三級博物館。歷史沿革 1979年,經湖北省革命...
國家民委副主任洛布桑視察鶴峯縣民族博物館時為該館題詞 國家民委文體司司長賈春光(中)視察鶴峯縣民族博物館 中共中央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鬍富國(左三)在香菇生產基地視察,左二為縣委書記彭軍,右一為縣長朱惠民 湖北省民委副主任牟廉玖(中)在鶴峰指導工作,左一為副縣長黎華輝 恩施自治州民委...
趙平國,1949年正月出生於鶴峯縣白果坪,1970年參加工作,先後在縣文工團、縣文化館、縣文化局、縣文聯工作。現為中國儺戲研究會會員、湖北省民眾文化理論學會會員、恩施州劇協理事、恩施州民族研究會會員、恩施州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經歷與成就 趙平國情趣廣泛,在戲、舞、歌、畫上都有所...
陳鶴城,男,土家族,1942年8月出生於鶴峯縣容美鎮,1960年3月參加工作,副研究館員,中共黨員。1998年退休。曾任鶴峯縣人民劇團業務股長、放映隊長、電影公司宣傳員、文化館長、文化股長、藝術股長、副局長兼文工團黨支部書記。是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湖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恩施州曲藝家協會理事。其業績入編《...
《湖北民族地方戲劇曲藝集萃》是200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牟廉玖。作品目錄 第一章 南劇 第二章 巴東堂戲 第三章 恩施燈戲 第四章 恩施儺戲 第五章 鶴峰儺願戲 第六章 鶴峰柳子戲 第七章 長陽南曲 第八章 恩施揚琴 第九章 利川小曲 第十章 鄂西竹琴 第十一章 走馬漁鼓 第十二章 長陽漁鼓 第...
黃茂庭,男,生於1923年,土家族,籍貫湖北鶴峯縣,鶴峯縣燕子鄉清湖村農民。2003年榮獲恩施州人民政府授予的“民間藝術大師”的稱號。經歷 黃茂庭16歲開始學藝,他天資聰慧,很快便獲得“封牌”而獨立門戶祖壇,目前是清湖儺壇的掌壇師。黃茂庭的儺壇表演有著鮮明的地方特徵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深受民眾歡迎。儺願...
(一)德江儺堂戲 (二)鶴峰儺願戲 (三)恩施壇儺 四、陽 戲 五、木偶戲(石阡木偶戲)六、文琴戲 七、南 劇 八、鶴峰柳子戲 九、巴東堂戲 第五章 曲藝 一、南 曲 二、恩施揚琴 三、利川小曲 四、滿堂音 第六章 雜技與競技 一、苗族武術 二、中塘向氏武術 第七章 傳統手工技藝 一、土家族...
國家民委副主任洛布桑視察鶴峯縣民族博物館時為該館題詞 國家民委文體司司長賈春光(中)視察鶴峯縣民族博物館 中共中央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鬍富國(左三)在香菇生產基地視察,左二為縣委書記彭軍,右一為縣長朱惠民 湖北省民委副主任牟廉玖(中)在鶴峰指導工作,左一為副縣長黎華輝 恩施自治州民委...
一年一度的“女兒會”是土家族青年男女互相認識,自由結交的盛會,恩施鶴峰、宣恩相鄰山寨的土家族婦女至今都有趕“女兒會”的習慣。每年五月初三,或七月十二,或八月十五趕會一次。這一天婦女結伴趕場赴會,男女青年可以自由結交,對歌言情,所以稱“女兒會”。每到“女兒會”當天的早上,土家姑娘們起得格外的早,...
桑植、鶴峰、五峰、建始等縣及龍山、宣恩、大庸、永順等縣的部分地區,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同年7月以後,紅二軍團東下洪湖。鶴峰、桑植等地的游擊隊、赤衛隊合編成紅軍警衛團,留守湘鄂西邊區各縣。1931到1933年,紅軍警衛團在桑植、大庸、鶴峰、恩施、鹹豐、宣恩、五峰等地,堅持游擊戰爭。1933年夏,紅軍警衛團與...
走馬漁鼓,因流傳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鶴峯縣走馬坪而得名。相傳走馬漁鼓源於與走馬坪接壤的湖南省石門縣,傳入湖北後,語言音韻逐漸鄂化,因語音、習俗及欣賞習慣的差異,走馬漁鼓在發展中,形成了與石門漁鼓迥異的特點,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成為湖北獨立的曲種。藝術特點 走馬漁鼓為單檔行藝,藝人主要是...
儺戲是中國古代舉行驅鬼逐疫迷信祭儀時跳的一種舞,它崇拜和信仰人類祖先“儺公儺婆”。僅在少數地區流傳,被稱為中華文化的“活化石”。表演形式是“沖儺還願”“酬神娛人”。其目的是“酬神娛神”、“驅邪迎祥”。在江口境內歷史悠久,影響極大,傳布較廣,在民和、雙江、壩盤,桃映一帶廣為流傳。由於受...
辰河高腔產生於明初,俗稱辰河戲。浦市是辰河高腔的發源地。清《湖南通志》載:“浦市產高腔,雖三歲孩童亦知吟唱。”浦市的原地方戲曲融進弋陽腔、本土民歌、民間小調、沅水號子、宗教祭祀音樂以及巫儺的文化事象,逐漸形成了具有“浦腔浦調”特色的辰河高腔地方劇種,並為人民民眾所喜愛。辰河高腔經歷了圍鼓坐...
荊河戲流行於湖南省的澧縣、臨澧、石門、慈利、安鄉、津市、岳陽、華容、沅江、南縣、龍山、永順、桑植、大庸以及湖北省的松滋、江陵、公安、石首、監利、宜昌、當陽、枝江、長陽、宜都、鶴峰、來鳳、宜恩,貴州省的銅仁,四川省的秀山、酉陽等地。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研究荊河戲的興衰揭示了戲曲藝術與社會經濟的發展,...
師公戲的舞蹈本身就是樂神的動作,“師公”即巫師,唱歌跳舞以娛神,稱之為“儺”。初時師公表演時穿紅衣戴木製面具,後用紙畫臉譜代替,1911年後才去掉面具,開始化妝表演。雲南壯劇包括土劇和沙劇兩個分支,前者以富寧壯劇為代表,後者以廣南壯劇為代表。過去人們稱富寧壯劇與廣南壯劇為“土戲”。富寧土戲有近...
師公戲的舞蹈本身就是樂神的動作,“師公”即巫師,唱歌跳舞以娛神,稱之為“儺”。 初時師公表演時穿紅衣戴木製面具,後用紙畫臉譜代替,1911年後才去掉面具,開始代妝表演。壯話師公戲在壯族地區如今還十分流行,其他地方就少見到了。壯族師公戲又叫“做齋”,以壯族民歌音樂和曲牌為基礎,伴奏的也沿用小型鑼、...
羅坪鄉,隸屬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地處石門縣西北邊陲,系石門縣、張家界市桑植縣、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三縣交界處,東與所街鄉、雁池鄉交界,南與磨崗隘、張家界市桑植西蓮鄉毗鄰,西與湖北恩施州鶴峯縣走馬鎮接壤,北與南北鎮、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相連。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13千米 。行政區域面積209平方千米。
新中國成立前,甚至更早一些時間,湘西永順、龍山、恩施來鳳、宣恩等縣,凡有土家族聚居的中心村寨,均建有擺手堂或土王廟,即擺手堂。每到春節過後,土家民眾不分男女老幼,身穿節日盛裝,聚集擺手堂前,在梯瑪或掌壇師的引導下,“男女相攜,翩躚進退”,跳起纏綿的擺手堂,唱起歡快的擺手歌,表演各種藝術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