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炎是婦科常見疾病,當炎症發展至嚴重階段時可影響子宮肌層,成為子宮內膜-肌炎。導致急性子宮內膜炎的主要原因是流產,產褥感染,子宮腔內安放避孕器、鐳針,子宮頸擴張,診斷刮宮或宮頸電灼、雷射、微波物理治療等。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婦科
  • 常見病因:流產,產褥感染,子宮腔內安放避孕器、鐳針,子宮頸擴張,診斷刮宮或宮頸電灼、雷射、微波物理治療等
  • 常見症狀:發熱、下腹痛、白帶增多,子宮有觸痛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感染細菌的種類有: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厭氧菌,此外還有淋菌、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按照感染的致病菌可以分為結核性和非結核性兩種。
(1)結核性子宮內膜炎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多繼發於輸卵管結核。
(2)非結核性子宮內膜炎較為多見,由一般病原菌感染引起,常見於月經期、流產及分娩後,如分娩時胎盤和胎膜殘留、月經期性交、長期子宮出血、不完全性流產感染、消毒不嚴的婦科檢查、子宮腔內操作(如人工流產及各種陰道式手術)的上行感染、子宮頸炎和陰道炎的上行感染、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壞死引起的感染。

臨床表現

除在分娩或流產後所發生的急性子宮內膜炎,由於宮腔內有較大的創面或部分胎盤殘餘或因細菌的致病力強而可以導致較嚴重的臨床症狀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急性子宮內膜炎多數為輕型,這與宮腔有開口通向陰道,有利於炎性分泌物的引流有關。急性子宮內膜炎的主要表現為起病較急,發熱、下腹痛、白帶增多,有時為血性或有惡臭、有時子宮略大、子宮有觸痛。產後感染則惡露呈泥土色。急性子宮內膜炎可進一步發展為子宮肌炎、輸卵管炎及盆腔炎,使病情加重。也可有月經過多、下腹痛及腰骶脹痛明顯。

檢查

1.窺器檢查
應儘量採取宮腔排液送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同時塗片檢菌,供作用藥的參考。窺器檢查可見子宮口有大量膿性或污穢血性臭味分泌物外溢。應避免反覆陰道檢查,防止感染擴散。
2.雙合診
雙合診時子宮頸舉痛。宮體因充血水腫而脹大,柔軟,壓痛明顯。
3.血液檢查
化驗則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白細胞計數增多。

診斷

據病史、臨床表現、體徵和輔助檢查易於診斷。

治療

1.一般處理
(1)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易消化,並含有高熱量、高蛋白、多種維生素的食物為宜。不能進食者,應靜脈補充營養及水分,並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
(2)急性子宮內膜炎應臥床休息,宜採取半臥位,以有利於炎症的局限及宮腔分泌物的引流。
(3)下腹部熱敷,以促進炎症的吸收並止痛。
(4)高熱時可物理降溫。
(5)應避免過多的婦科檢查,以防止炎症擴散。
2.藥物治療
抗生素治療為主。發生於分娩或流產後的子宮內膜炎,如疑有胎盤組織殘留,應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立即予以清除,但以輕輕去除宮腔殘留物為宜,儘量不要刮宮,待抗生素達到一定劑量、炎症得以控制時,方可行刮宮術,以防炎症擴散。如果子宮有活動性出血時,可在套用大量抗生素的情況下清理宮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