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及亞急性腦內血腫

急性及亞急性腦內血腫為外傷性腦內血腫,絕大多數屬急性,少數為亞急性,特別是位於額、顳前和底部的淺層腦內血腫,常與腦挫裂傷及硬腦膜下血腫相伴發。深部血腫多於腦白質內,系因腦受力變形或剪力作用致使深部血管撕裂出血而致;出血較少、血腫較小時,臨床表現較緩慢。血腫較大時,位於腦基底節、丘腦或腦室壁附近的血腫,可向腦室潰破造成腦室內出血,病情重,常預後不良。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神經外科
  • 常見發病部位:額葉及顳葉
  • 常見病因:外傷引起
  • 常見症狀:偏癱、失語、偏盲、偏身感覺障礙以及局灶性癲癇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外傷性腦內血腫好發於額葉及顳葉,常為對沖性腦挫裂傷所致;其次是頂葉及枕葉,因直接打擊的衝擊傷或凹陷性骨折所引起,其餘則為腦深部、腦幹及小腦等處的腦內血腫,為數較少。此外,由於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較易發生腦內血腫。

臨床表現

外傷性腦內血腫絕大多數屬急性,少數為亞急性。腦內血腫的臨床表現依血腫的部位而定。位於額、顳前端及底部的血腫與對沖性腦挫裂傷、硬腦膜下血腫相似,除顱內壓增高外,多無明顯定位症狀或體徵。若血腫累及重要功能區,則可出現偏癱、失語、偏盲、偏身感覺障礙以及局灶性癲癇等徵象。因對沖性腦挫裂傷所致腦內血腫患者,傷後意識障礙多持久,且有進行性加重,病情轉變較快,容易引起腦疝。因衝擊傷或凹陷骨折所引起的局部血腫,病情發展較緩者,除表現局部腦功能損害症狀外,患者常有頭疼、嘔吐、眼底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的徵象。

檢查

急性及亞急性腦內血腫與腦挫裂傷硬腦膜下血腫相似,患者於顱腦損傷後,隨即出現進行性顱內壓增高及腦受壓徵象時,即應進行CT掃描或腦血管造影檢查,以明確診斷。緊急情況下亦可根據致傷機理的分析或採用腦超音波定側,儘早在顳部或可疑的部位鑽孔探查,並行額葉及顳葉穿刺,以免遺漏腦內血腫。由於這類血腫多屬複合性血腫,且常為多發性,故而根據受傷機理分析判斷血腫的部位及影像學的檢查十分重要。急性期,絕大多數的腦內血腫均可在CT檢查上顯示高密度團塊,周圍有低密度水腫帶,但2~4周時血腫變為等密度,易於漏診。

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可以作出診斷。

治療

1.急性腦內血腫
治療與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相同,均屬腦挫裂傷複合血腫,兩者還時常相伴發。手術方法多採用開顱術,於清除硬腦膜下血腫後,應隨即探查額、顳葉腦內血腫,予以清除。如遇有清除血腫後顱內壓緩解不明顯,或仍有其他可疑之處,如腦表面挫傷、腦回膨隆變寬,捫之有波動時,應行穿刺。對疑有腦室穿破者,尚應行腦室穿刺引流,必要時須採用術中腦超音波探測,以排除腦深部血腫。
2.單純性腦內血腫
發展較緩的亞急性患者,則應視顱內壓增高的情況而定,如為進行性加重,有形成腦疝之趨勢者,仍以手術治療為宜。至於手術方法是採用開顱或是鑽孔沖洗引流,則應根據血腫的液態部分多少而定,如果固態成分為多時,應手術切開徹底排出血腫。
3.少部分腦內血腫
少部分腦內血腫雖屬急性,但腦挫裂不重,血腫較小,不足30ml,臨床症狀輕,神志清楚,病情穩定,或顱內壓測定不超過3.33kPa(25mmHg)者,可採用非手術治療。對少數慢性腦內血腫,已有囊變者,顱內壓正常,則無需特殊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